-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5例脊柱结核患者,收集时间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分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纳单纯后路治疗,对照组采纳前后路联合治疗。比较手术情况、Cobb氏角。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少,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Cobb氏角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的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借鉴。
- 石海龙姚杰王祥善
- 关键词:前后路联合脊柱结核临床疗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对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后凸畸形Cobb角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Cobb角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姚杰秦利杨勇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疗效
-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损伤情况的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导致的膝关节不稳对半月板的影响,探讨ACL断裂后半月板损伤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总结半月板损伤的规律与特点,为ACL断裂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
- 姚杰严磊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半月板
- 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神经功能评分(JOA)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JOA评分明显升高,其中9例优、4例良、6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65.0%;与术前相比,术后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 姚杰
-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炎性细胞因子
- PKP球囊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症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PKP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8年7月应用PKP球囊椎体成形器经皮穿刺治疗骨质疏松症21例共32个椎体,胸椎9例(13个椎体),腰椎12例(19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椎体最多者5个,其中有1例1个椎体后壁有破坏。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骨水泥注入量为2~4ml/每个椎体,2例发生轻微骨水泥渗漏。本组无其他并发症或死亡,平均术后3d出院。结论应用PKP椎体成形器经皮穿刺治疗骨质疏松症。球囊撑开器可控性强,定量扩张,较适应于椎体上下终板完好的中度椎体压缩骨折,止疼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杨勇梅伟姚杰
-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及骨密度改善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Cobb角改善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部位愈合,减轻疼痛,安全性高。
- 石海龙姚杰曹顺海王祥善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 手术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3例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术前、术后运动功能(AMS)评分、压缩剩余高度、椎管容积比、Cobbs角,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AMS评分、压缩剩余高度、椎管容积比均明显升高,Cobbs角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 姚杰
- 关键词:手术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密固达(唑磷酸钠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6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平衡盐溶液、活性维生素D、钙剂)和观察组(密固达、活性维生素D、钙剂),每组各33例,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骨密度、不良反应,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有所增加,但P>0.05,但治疗12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明显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 姚杰秦利杨勇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疗效骨密度
- 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4例和对照组29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组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0.5~2h给药率为93.4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42%,手术切口感染率1.37%,干预组患者分别为97.62%、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1284.30±51.02)元,药费(2986.74±110.31)元,住院费用(9955.76±271.49)元,住院时间(12.65±2.08)d,干预组分别为(256.93±22.47)元、(2135.73±86.50)元、(8141.89±246.35)元、(8.92±1.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选择药物不合理率3.08%,联合用药不合理率2.40%,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率6.50%,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发生率4.11%,干预组患者分别为0.68%、0.34%、2.3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68.62±8.16)pg/mL,IL-6(225.45±15.50)pg/mL,IL-8(398.75±36.21)pg/mL,CRP(12.81±2.03)mg/L;干预组患者分别为(40.65±6.02)pg/mL、(169.23±12.13)pg/mL、(329.87±32.24)pg/mL、(9.23±1.7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感染,调节炎症因子,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姚杰王祥善石海龙吴学建秦利
- 关键词: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炎症因子
- 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8—2015-08本院收治的104例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均经临床CT、X线、MRI等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前路减压术)与对照组(后路减压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前、后路减压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前路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力学较好等优势,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姚杰李飞翔岳璠
- 关键词:前路减压术后路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