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金辉

作品数:3 被引量:20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溶胶
  • 2篇流层
  • 2篇雷达
  • 2篇雷达探测
  • 2篇激光雷达
  • 2篇激光雷达探测
  • 1篇对流层
  • 1篇遥感
  • 1篇溶胶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平流层
  • 1篇激光
  • 1篇光学遥感
  • 1篇风沙
  • 1篇风沙流
  • 1篇尘暴
  • 1篇臭氧
  • 1篇臭氧洞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孙金辉
  • 3篇邱金桓
  • 2篇夏其林
  • 1篇吕达仁
  • 1篇郑斯平
  • 1篇杨理权
  • 1篇潘继东
  • 1篇王文明
  • 1篇黄其荣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1篇南极研究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5
  • 1篇199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沙尘暴的光学遥感及分析被引量:113
1994年
本文根据激光雷达和光度计综合探测的结果,结合气象背景资料分析了1988年4月北京地区三次沙尘暴过程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及其远距离输送时的垂直结构。这三次尘暴主要来源于内蒙的沙漠和黄土地区,根据激光探测消光系数垂直分布资料,在4月11日,沙尘粒子有3个不同的输送带,其中两个输送带的高度处于2000—3000m和3000—6000m,另一个输送带的下边界高度约为200m,其高度结构密切依赖于风场的垂直结构。根据多波长太阳光度计和半球辐射计的观测结果,尘暴期间大气柱沙尘总光学厚度在0.3至15之间变化,峰值光学厚度比平时们大约一个数量级,在0.65μm波长,在4月11目测量的气溶胶一次散射反照率均值为0.85。
邱金桓孙金辉
关键词:风沙流尘暴光学遥感
北京地区对流层中上部云和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被引量:101
2003年
介绍了近年来研制的一台多波长激光雷达及其探测对流层高云和气溶胶的实验 ,并依据探测结果重点分析了北京 2 0 0 0年 1月至 4月对流层上部云和气溶胶在 5 32nm波长的消光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 6km至 1 1km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在 0 0 1 5 2至0 0 2 84之间变化 ,均值为 0 0 1 92。从 6km至 1 1km的云光学厚度值在 0 0 1 4至 0 2 3之间变化。观测到的单层高云的厚度最大为 6km。 4月 6日 ,近年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袭击北京。 4月 7日北京地区无可见云 ,激光雷达探测结果表明 ,从 4km至 1 0km高度范围内 ,存在一层厚度约为 6km的气溶胶粒子层 ,消光系数峰值处于 8km附近 ,比晴天无云时的消光系数值约大一个数量级。估计这是一层沙尘气溶胶 ,系由远距离输送至北京形成的。
邱金桓郑斯平黄其荣夏其林杨理权王文明潘继东孙金辉
关键词:气溶胶对流层激光雷达探测
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平流层云被引量:7
1995年
1993年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的一台波长为0.694μm的激光雷达对平流层进行了53次探测,从激光大气回波信号计算出平流层气溶胶后向散射比的垂直分布和12~30km高度范围内的积分后向散射系数。探测结果表明因受菲律宾Pinatubo火山爆发的影响,1993年南极地区平流层气溶胶粒子含量比1990年明显增加,证实了南极冬季平流层云的存在。平流层气溶胶为两层结构,12km附近高度上始终存在着一层厚度为数公里的气溶胶层,25km附近高度的一层变化较大。
孙金辉夏其林邱金桓吕达仁
关键词:激光雷达气溶胶臭氧洞平流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