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川

作品数:2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建筑
  • 7篇建筑师
  • 6篇图解静力学
  • 6篇静力
  • 6篇建筑设计
  • 3篇建筑结构
  • 3篇建筑学
  • 2篇一体化
  • 2篇屋顶
  • 2篇仙台媒体中心
  • 2篇媒体中心
  • 2篇木结构
  • 2篇木结构建筑
  • 2篇结构建筑
  • 2篇建筑设计方法
  • 2篇建筑实践
  • 2篇教学
  • 2篇访谈
  • 2篇城市
  • 2篇创造型

机构

  • 25篇南京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非常建筑工作...

作者

  • 25篇孟宪川
  • 2篇赵辰
  • 1篇张永和
  • 1篇张永和
  • 1篇郭屹民
  • 1篇马鑫
  • 1篇朱竞翔
  • 1篇冷天
  • 1篇袁烽
  • 1篇张雷
  • 1篇钱晨
  • 1篇韩雨晨
  • 1篇尚晋

传媒

  • 10篇建筑师
  • 5篇建筑技艺(中...
  • 4篇建筑学报
  • 1篇世界建筑
  • 1篇时代建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智能视野下的再人文探索——访袁烽教授
2023年
数字建筑学是适应当下全球技术与文化快速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建筑智能”的视角探索“再人文”是建筑师与建筑学者袁烽的具体回应路径。数字建筑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充满了各种与传统建筑学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迫使设计师们进一步探索和反思更底层和本质的内容,例如建筑空间与结构本体之间的生成式关系,以期成为推动建筑设计的新支点。通过对受力路径与建筑形式的深刻理解,对结构原理与建筑概念的清晰梳理,对本地结构规范的灵活运用,结构设计师张准以“批判实用主义”积极地为数字建筑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提供结构专业的护航,与袁烽团队展开持续且有效的合作。
孟宪川袁烽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建筑智能建筑概念实用主义
建筑与结构的图形化共识——图解静力学引介被引量:5
2011年
以代数化——图形化的"模型思维"为根基的"结构选型"纵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补建筑师与结构师之间的技术共识,但在非常规空间形式的探索中却难以胜任。图解静力学作为一门科学,基于完全图形化的"力流思维",在空间形式契合结构力流的自由创造方面,为建筑师和结构师提供了可以直接直观的讨论平台——既能强化设计人员的"结构选型"理解,又能给予非常规形式的设计以科学方法。
孟宪川赵辰
关键词:结构选型图解静力学
仙台媒体中心——新结构概念探索的实验
建筑形式是建筑设计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探索新的建筑形式的方法在技术上至少有三:材料与构造、施工可行性、结构。结合我本科的结构专业背景,论文选择了结构创造建筑形式的方向。而仙台媒体中心是以新的结构概念探索而达到的建筑形式之创...
孟宪川
关键词:仙台媒体中心建筑形式现场施工
基于弯矩图的建筑设计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弯矩是建筑师与结构师可沟通的为数不多的概念之一。借由案例研究,由整体到局部,从形态、构件和节点三方面,为建筑师揭示以弯矩图为媒介的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
孟宪川
关键词:建筑设计弯矩图
思辨中回荡的“结构”:采访张永和被引量:5
2018年
作为建筑界最重要奖项“普利茨克”奖(Pritzker Prize)的前评委,张永和是中国当代独立建筑师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弥散着难以被掩藏的睿智光芒,冷静清晰的理性之下涌动着温暖可触的感性之光,会心动人的感性之上阡陌着逻辑缜密的理性之芒。这团温暖的光芒散发自张永和对“造”的思辨。从只在纸上造房子到大量进行实际建造,对概念的思辨一直活跃于他视野的中心地带,并被广为人知.也因此让大家忽略了他长期以来对结构的思辨,那是一个从视野边缘猛然来到视野中心却又辗转融入自我的历程,而材料是引发他对结构思辨的关键载体。
张永和张永和
关键词:建筑界建筑师感性
木造屋顶——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结构概念设计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1木造屋顶的尺度与结构概念建筑的起源,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多少都与木结构建筑有关。建筑结构用材经历了千百年的不断变化、发展与更新,时至今日,木材作为可再生的结构用材,愈发显得不可或缺。作为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界定的建筑四要素之一,屋顶不仅为遮风避雨提供了必要的覆盖,还是建筑表现和空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木材的亲和属性,木造屋顶成为建筑师与结构师钟爱的创作对象之一。
孟宪川
关键词:屋顶大尺度小尺度木结构建筑
“蜕变”的背后——创造型结构工程师张准访谈被引量:1
2018年
创造型结构工程师正是中国大量渴求创新的建筑师所期待合作的工程师类型。通过与柳亦春、祝晓峰、水雁飞等优秀建筑师的合作,结构工程师张准出色地展现出服务建筑设计的结构创新能力,这种创造力的集中显现爆发于龙美术馆和日晖港桥的设计。在这个时间段之前张准的教育与职业经历成为有趣的讨论对象。这个时间段本身是张准从传统结构工程师转型创造型结构工程师的历程。在这个时间段之后张准尝试从更多方面拓展自己的结构创新能力。张准的蜕变或许可以为当下传统结构工程师的求转变与当下创造型建筑师的求合作提供参考。
孟宪川张准
关键词:创造力建筑师
一种稀缺的力量——擅长对话的创造型结构工程师张准访谈后记
2018年
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合作是建筑作品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建筑学与结构工程的细分带来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多样的共事关系,影响建筑作品创新的角度。能够与建筑师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创作的结构工程师,是创造型建筑师渴望合作的稀缺力量。作为擅长对话的结构工程师张准的访谈后记,本文尝试从一个侧面为期望转型的传统结构工程师提供一些成长的参考,为渴望对话的建筑师提供一些策略的参考。
孟宪川
关键词:创造型
平托索托银行平面图中线条的潜质被引量:1
2013年
建筑图纸中的线条承载了建筑师的各种设计信息,更是建筑师控制设计被施工实现的重要媒介。平托索托银行是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对复杂形式进行整体操控的杰作。本文试图从不同视野对该建筑平面图中的线条展开分析,揭示西扎可能赋予平托索托银行平面图中线条的丰富潜质。
孟宪川马鑫
关键词:线条潜质
试论仙台媒体中心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被引量:4
2008年
仙台媒体中心是建筑师伊东丰雄与结构师佐佐木睦朗创造性合作的经典。正是基于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的合作,媒体中心才以形式与结构完美融合的姿态呈现。然而,伊东丰雄与佐佐木睦朗在此工程之前均没有这种非传统建筑形式的工程经验。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二人如何处理难题展开合作,并阐述了合作过程中影响建筑形式不断变化的合理因素。
孟宪川
关键词:建筑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