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太松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
  • 5篇基因
  • 5篇反向斑点杂交
  • 5篇斑点杂交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病毒基因
  • 3篇突变
  • 3篇耐药
  • 3篇基因型
  • 3篇反向点杂交
  • 3篇病毒基因型
  • 2篇多药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杂交法
  • 2篇反向点杂交法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13篇张太松
  • 3篇林炳生
  • 3篇董瑞华
  • 2篇陈华云
  • 2篇汪华侨
  • 2篇程钢
  • 1篇黄辉红
  • 1篇刘叔文
  • 1篇周俊宜
  • 1篇周元平
  • 1篇方凤银
  • 1篇朱坤
  • 1篇李明
  • 1篇郑卫东
  • 1篇廖亚平
  • 1篇胥顺
  • 1篇侯金林
  • 1篇周新宇
  • 1篇陈冬
  • 1篇周斌

传媒

  • 5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九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3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03例患者,成功分型199例,占98.03%。其中B型160例,占78.82%;C型24例,占11.82%;B、C混合型14例,占6.90%;D型1例,占0.49%。结论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可以较简便地对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成功率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在九江地区人群中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它型别极少见。
孔令和史国香张太松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的应用和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YMDD基序变异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提取2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经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膜条杂交并同测序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随后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混合感染检测能力的评价。【结果】242例样本检测结果有236例与测序结果相符,反向斑点杂交检测结果同测序结果的符合率达97.5%;混合型感染58例,占样品总数的24%。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的灵敏度达103IU/mL,在病毒混合感染群体中能检测出约占10%的突变型病毒株。【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具有简单、准确、经济实用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太松董瑞华李建芳林炳生雍万军胡守旺李明周新宇
关键词:突变耐药反向斑点杂交
以端粒酶为靶的AD治疗策略的体外实验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酶还具有独立于端粒外的抗凋亡作用和调节细胞生存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端粒酶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新的防治策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重组腺...
汪华侨孔令平廖亚平张洁吴灵芝张太松周俊宜
文献传递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湘潭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对HBV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评价。方法用HBV基因分型试剂对湘潭地区95例HB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HB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结果与测序的符合率为100%,湘潭地区HBV各种基因型分布比例:B型占74.74%,C型占11.58%,B、C型混合感染占13.68%。无症状携带者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之间HBV B型和C型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C型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HB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是准确、简便的,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湘潭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优势基因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段建平朱坤吴薇佳张太松易红根李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反向点杂交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并应用HCV基因分型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H),调查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HCV5'端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及生物素标记引物,建立HCV基因分型的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应用本技术对1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和亚型检测,同时对其中38份标本中的HCV进行RT-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HCV基因型和亚型,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5份血清标本中,反向点杂交法HCV基因型及亚型检出率为96.5%(111/115),15份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111例检出基因型的标本中1b型63例(56.8%)、2a型9例(8.1%)、3a型4例(3.6%)、3b型6例(5.4%)、6a型28例(25.2%)、1b/2a混合型1例(0.9%)。经测序分型确定此法检测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HCV基因型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用于临床检测。广东地区的HCV基因型分布以1b型为主,呈现出1b型比例下降,3a、6a型比例升高的趋势。
魏君锋张太松黄辉红曾艳丽张帆王俊洁周斌吴英松刘叔文侯金林郭亚兵周元平
关键词:反向点杂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
ApoE基因和D10S1225位点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报道了10号染色体长臂的一个或多个易感基因位点与LOAD发病有关,经过   全基因组扫描和多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发现与10号染色体长臂D10S1225紧密连锁的位点处获得多点最大Lod值(multipointlod...
张太松
关键词:载脂蛋白反向斑点杂交海马神经元
文献传递
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化针对广东人常见6种G6PD基因突变型的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用乙基-3-二甲氨基丙碳二亚胺(EDC)法处理尼龙膜并固定探针,制成G6PD基因突变检测用膜条。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显色反应判读结果。以G6PD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膜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评价。【结果】26例标本中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95A→G突变型5例,1024C→T突变型3例,1376G→T突变型8例,1388G→A突变型7例,392G→T突变型1例,未发现1311C→T突变型,有两例检测为阴性。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2例标本经基因测序证实存在392G→T突变,其余24例膜反向斑点法与基因测序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在优化探针设计和杂交条件前提下,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可用于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型的同步检测。
郑卫东张太松陈冬葛艳芬林婷胡斌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分子诊断被引量:10
2010年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对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情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述评。
张太松李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子诊断
Alzheimer病相关基因染色体定位与诊断被引量:2
2004年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 ,涉及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代谢失调、慢性病毒感染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对AD患者染色体各区域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和定位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张太松汪华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染色体
改进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改进反向斑点杂交的操作方法,探索更为简便快捷的实验流程。方法优化杂交液II的组分,使用HPV基因分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和HBV基因分型三个试剂盒验证改进的实验方法。结果 HPV基因分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和HBV基因分型试剂盒的实验结果证实,使用优化后的杂交液II,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在杂交温度能够有效地与生物素结合,试剂盒的灵敏度不受影响且膜条的背景低。结论改进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不影响试剂盒的灵敏度,并且操作简便、实验时间短、实验结果背景低。
林炳生张太松胥顺董瑞华陈华云李明程钢
关键词:反向斑点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