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峰

作品数:78 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生物学
  • 2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4篇单环刺螠
  • 18篇扇贝
  • 18篇细胞
  • 17篇栉孔扇贝
  • 12篇基因
  • 10篇体外
  • 9篇幼虫
  • 9篇贝类
  • 8篇体外培养
  • 8篇硫化物
  • 8篇海洋贝类
  • 6篇早期发育
  • 6篇克隆
  • 5篇生殖
  • 5篇组织学
  • 5篇
  • 4篇幼虫发育
  • 4篇体节
  • 4篇体外培养细胞
  • 4篇培养细胞

机构

  • 7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2篇全南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韩国全南国立...
  • 1篇山东华新海大...

作者

  • 77篇张志峰
  • 26篇邵明瑜
  • 14篇秦贞奎
  • 9篇马玉彬
  • 9篇晏萌
  • 8篇刘建国
  • 6篇刘晓龙
  • 5篇毕颖
  • 5篇张全启
  • 5篇李学玉
  • 4篇史晓丽
  • 4篇李琦
  • 4篇王开顺
  • 4篇陈宗涛
  • 3篇牛从从
  • 3篇董英萍
  • 3篇王凯
  • 3篇胡景杰
  • 3篇张伟
  • 3篇林娜

传媒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海洋通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参vasa-like基因克隆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vasa基因编码DEAD-box家族成员中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在生殖系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精巢中克隆得到vasa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2167bp,开放阅读框1593bp,编码530个氨基酸,具有DEAD-box家族蛋白的全部9个保守域。经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其属于DEAD-box家族的VASA亚家族成员。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vasa mRNA专一性的在刺参性腺中表达,据此,刺参vasa基因有望用于其生殖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
隋娟张志峰邵明瑜胡景杰
关键词:刺参VASA全长CDNA
单环刺螠虫消化道组织学和细胞学被引量:12
2003年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嗉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胞在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中数量较多。
邵明瑜张志峰康庆浩马卓君王开顺
关键词:单环刺螠虫消化道
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植块法,比较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脾脏细胞在2种基础培养基和3个胎牛血清浓度下的体外培养效果。根据细胞的迁出、贴壁、细胞种类以及生长状况,得出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适宜的体外培养体系为:MEM+15%胎牛血清、pH7.2-7.4、20℃;培养产物由6种细胞组成,其中C型细胞培养120 d以上依然状态良好,并进行了传代培养。培养启动12 d后,C型细胞层上出现造血灶,造血灶细胞最长可以维持50 d以上。本研究为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系的构建和脾脏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文君张志峰汪岷邵明瑜王华
关键词: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培养
栉孔扇贝心脏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1
2018年
体外培养细胞对研究生物的资源保护、功能基因及病害发生机理与防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海洋双壳贝类中可以长期存活的组织细胞是有限的。本研究采用植块法启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心脏细胞的原代培养,通过优化培养基的方法,建立了可使其长期存活的原代培养体系。根据组织块迁出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存活时间,确定L-15是3个培养基(L-15,M199,L-15+M199)中最适宜栉孔扇贝心脏细胞的基础培养基。通过三因子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出栉孔扇贝心脏细胞适宜的添加物组合:L-15基础培养基中添加5%胎牛血清、50 mmol/L牛磺酸和6 mmol/L Ca^(2+)。原代培养产物中以心肌细胞为主要的细胞类型,其中部分心肌细胞在原代培养14 d内可进行节奏性搏动;部分细胞可局部形成心肌束和肌管样结构;心肌细胞在体外存活时间达2个月。本研究将为栉孔扇贝基础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细胞平台。
季爱昌王华晏萌张志峰
关键词:栉孔扇贝心脏细胞体外培养正交实验
一种诱导扇贝组织细胞体外转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扇贝组织细胞体外转化的方法。包括构建重组SV40LT以及报告基因GFP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并利用293FT细胞包装出能够表达目的基因的重组泛嗜性慢病毒;其特征在于使用重组泛嗜性慢病毒感染扇贝体外培养组织细...
晏萌张志峰孙大鹏林娜王华邵明瑜
文献传递
硫应激单环刺螠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了100μmol/L硫化物环境与正常海水中耐硫生物单环刺螠mRNA的表达差异,初步筛选出7条体腔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个cDNA克隆片段与其它物种的MAP kinase kinase kinase(MAPKKK)有较高同源性。进一步采用RT-PCR技术对其在硫化物刺激前后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对照和应激后2 h6、h的个体中表达较弱;刺激12 h后表达量增高,并随应激时间增加,呈明显上调趋势。表明单环刺螠MAPK信号通路可被硫化物刺激激活,进而通过该信号通路调节下游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单环刺耐硫特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霍继革张志峰胡晓丽王思锋康庆浩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单环刺螠MAPKKKRT-PCRMAPK信号通路
单环刺螠Vasa基因的早期发育表达图式被引量:2
2012年
Vasa基因编码DEAD-box家族成员中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是决定生殖系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采用同源克隆策略及SMART-RACE技术,克隆了海洋经济螠虫动物单环刺螠Vasa基因的全长cDNA,该序列长4 080 bp,开放阅读框2 322 bp,编码733个氨基酸,具有DEAD-box蛋白家族共有的全部9个保守域。整体原位杂交和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Vasa基因在未受精卵、受精卵、2~8细胞的早期胚胎中均有明显的表达,显示其母源性提供的特点;从囊胚开始,表达量明显降低,在原肠胚表达信号主要集中在内中胚层细胞中;至担轮幼虫,表达信号进一步集中在消化道处;当发育至体节幼虫时,阳性细胞分布于消化道和体节的隔膜处,进入蠕虫状幼虫,信号仅在头部的腹刚毛附近以及后肠周围的细胞中表达。实验结果为探知刺螠动物生殖系的起源和分化以及低等型生殖腺的发生提供重要的数据。
林娜霍继革王航宁邵明瑜张志峰
关键词:VASA半定量RT-PCR早期发育
单环刺螠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始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单环刺螠受精全过程历时约70 min,略长于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持续时间。本研究旨在为今后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董英萍张志峰邵明瑜
关键词:单环刺螠受精过程细胞学观察
单环刺螠虫变态前幼虫发育的同工酶及酶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对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单环刺虫(Urechisuniconctus)变态前幼虫发育的同工酶及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中5种同工酶(EST、MDH、AMY、LDH、ALP)酶谱均随发育表现出一定的差异。EST酶谱最为复杂,由原肠期的1条酶带增至体节幼虫时期的6条。MDH在发育各时期皆有表达。在原肠时期未检测到AMY、LDH及ALP活性。采用生化法对5种酶(ACP、ALP、PO、POD、CarE)的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单环刺虫的发育,各种酶的活力都有明显增强。以上结果表明,摄食行为的开始对其某些消化酶活性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至中期担轮幼虫时期,幼虫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脂类等物质的消化能力。至晚期担轮幼虫及体节幼虫时期,其免疫能力也有显著增强。
陈宗涛张志峰牛从从康庆浩
关键词:单环刺螠虫幼虫同工酶
c-Myc基因在栉孔扇贝年周期发育性腺中的表达特征
2019年
c-MYC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癌症发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栉孔扇贝cMy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在性腺年周期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栉孔扇贝c-Myc cDNA全长2 943bp,可编码3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除了包含MYC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外,还具有c-MYC蛋白所特有的Myc-N转录激活区。qRT-PCR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卵巢中的c-Myc mRNA水平随着卵巢的发育和成熟显著升高;精巢中的表达水平在成熟期之前(休止期至生长期)逐渐升高,但在成熟期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增殖期和生长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yc mRNA及c-MYC蛋白的阳性信号均可在栉孔扇贝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以及卵巢的所有生殖细胞中检测到,推测其可能与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有关。
杨丹丹邓春杨乾坤秦贞奎张志峰
关键词:栉孔扇贝C-MYC配子发生性腺发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