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纳米粒
  • 3篇细胞
  • 3篇米粒
  • 1篇单细胞
  • 1篇蛋白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叶酸
  • 1篇叶酸受体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再灌注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脂肪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溶剂蒸发法
  • 1篇受体
  • 1篇逆转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张浩伟
  • 6篇张阳德
  • 3篇傅晓源
  • 3篇张宗久
  • 2篇李湘斌
  • 2篇赵明钢
  • 2篇谢灏
  • 2篇丁诚
  • 2篇彭锴
  • 2篇李钧
  • 1篇陈富韬
  • 1篇廖明媚
  • 1篇胡建华
  • 1篇王苏阳
  • 1篇刘殿奎
  • 1篇谢薇
  • 1篇汪建荣
  • 1篇齐贵新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转染活性。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乙烯亚胺空载纳米粒后,用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做报告基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PEGFP-C1质粒DNA和聚乙烯亚胺结合形成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表面电位(Zeta电位),MTT试验检测聚乙烯亚胺纳米载体HepG2和L-02的细胞毒作用,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结果聚乙烯亚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为102.62nm,Zeta电位为+46.2mV。当PEGFP-C1质粒DNA与纳米粒的N/P为3.2:1以上时,两者方可完全结合形成复合物。PEI纳米粒可携带质粒DNA进入COS7细胞,并突破吞噬小泡释放质粒于细胞质,最终质粒聚集于细胞核内进行表达。结论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可以用作基因递送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傅晓源张浩伟谢灏丁诚彭锴张阳德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基因纳米粒转染
PEG化壳聚糖纳米粒介导的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以PEG化壳聚糖(PEG-Chitoson)纳米粒作为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的载体转染HepG2细胞,研究其对HepG2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EG-CSNPs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情况;以脂质体转染试剂作为对照,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FITC标记的ASODN转染细胞后胞内荧光强度,转染效率和ASODN各组转染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NPs质量浓度超过3.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大。转染24h后,ASODN纳米粒组和ASODN脂质体组细胞内荧光明显增强,且ASODN纳米粒组的转染效率要高于ASODN脂质体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ODN处理后HepG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且抑制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72h时达到最高值;细胞周期改变,细胞被阻滞于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EG-CSNPs介导的hTERT ASODN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对该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张阳德李湘斌张宗久赵明钢张浩伟李钧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
长春新碱-PEG-PLG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春新碱-PEG-PLG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将长春新碱包载于PEG-PLGA嵌段共聚物中,还提供了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等方法制备上述纳米粒的方法,以及该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粒可以...
张阳德张浩伟廖明媚刘殿奎汪建荣齐贵新谢薇
文献传递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内p47^(phox)表达变化的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47phox基因在脑内表达动态变化,探讨p47pho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缺血损害的作用及机制,可能为p47phox基因作为脑卒中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再灌后第1、3、6、12和24h和正常对照组p47phox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内有少量p47phox mRNA表达,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1h后p47phox mRNA表达增加,至3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p47phox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傅晓源王苏阳胡建华张宗久张浩伟张阳德
关键词:NAD(P)H氧化酶缺血再灌注
胰岛素多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该课题选用水溶性多肽类药物,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脂质为主体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单硬脂酸甘油脂纳米粒,以胰岛素(ISULIN)为模型药物。研究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以微粒粒度与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表面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了药物包封率;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以4种不同比例的硬脂酸、油酸和单硬脂酸甘油脂,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混合脂质纳米粒,考察混合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可简便快速制备得到单硬脂酸甘油酷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呈单峰分布,体均粒径(435.3±121.6)nm,表面电位-(20.7±1.6)mV。采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68.2%。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INSULIN-SLN在前8h快速释放了纳米粒所载药物的28.4%,随后每天以3.7%的速率持续释放。结论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醋、硬脂酸、油酸混合脂质处方,并不显著影响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的包封率。油酸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的释放。
李湘斌赵明钢张宗久张浩伟李钧张阳德
关键词:脂质纳米粒胰岛素包封率
量子点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靶向肿瘤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先通过缩合剂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傅晓源陈富韬张浩伟丁诚谢灏彭锴张阳德
关键词:量子点叶酸受体白蛋白纳米粒靶向性
附属不同肠段的系膜脂肪组织间的差异
肠系膜脂肪组织(MAT)是沿着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呈连续性分布的内脏脂肪组织。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AT在维持肠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关于MAT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通常脂肪组织的功能与其邻近器官的功能相适应,...
张浩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