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玉

作品数:136 被引量:964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挥发性
  • 42篇风味
  • 36篇色谱
  • 36篇相色谱
  • 31篇气相色谱
  • 29篇质谱联用
  • 28篇挥发性风味
  • 24篇蒸馏
  • 24篇固相微萃取
  • 24篇风味成分
  • 23篇蒸馏萃取
  • 23篇同时蒸馏
  • 23篇同时蒸馏萃取
  • 23篇挥发性风味成...
  • 21篇气相色谱-质...
  • 21篇萃取
  • 20篇微萃取
  • 20篇固相
  • 19篇酶解
  • 17篇香精

机构

  • 128篇北京工商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农业机械...
  • 2篇云南卓一食品...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肉类食品...
  • 1篇安琪酵母股份...
  • 1篇中国商业联合...
  • 1篇烟台欣和企业...

作者

  • 136篇张玉玉
  • 105篇孙宝国
  • 81篇陈海涛
  • 40篇黄明泉
  • 21篇孙颖
  • 18篇郑福平
  • 15篇章慧莺
  • 13篇丁奇
  • 12篇刘玉平
  • 12篇张宁
  • 12篇杨肖
  • 12篇蒲丹丹
  • 11篇田红玉
  • 11篇李全宏
  • 9篇孔琰
  • 8篇孙啸涛
  • 8篇孙金沅
  • 8篇张兴
  • 8篇李贺贺
  • 8篇孙杰

传媒

  • 28篇食品科学
  • 24篇精细化工
  • 1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0篇中国食品学报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2009年中...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3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5篇2017
  • 19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六必居”甜面酱中香气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甜面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30 ?m DVB/CAR/PDMS和75?m PDMS/DVB萃取头分别鉴定出44种和41种挥发性成分,总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
张玉玉孙宝国黄明泉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甜面酱香气成分
文献传递
一种双功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去除白酒中塑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功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去除白酒中塑化剂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双功能复合膜,包括支撑膜和覆盖在所述支撑膜表面的致密层;其中支撑膜包括过滤膜和吸附剂,吸附剂分散于所述过滤膜的孔...
黄明泉叶宏孙宝国吴继红郑福平张玉玉孙金沅孙啸涛李贺贺赵炳钰杜静怡霍朝伟
文献传递
外源纤维素酶对蒜素得率的影响
2013年
获得一种更准确测定鲜蒜、蒜片等大蒜产品中蒜素含量的方法。在传统测定蒜素的分光光度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外源纤维素酶,分解细胞组织结构中的纤维素,一方面使蒜氨酸与蒜氨酸酶充分接触反应生成蒜素,另一方面提高蒜素的提取率。加入纤维素酶后,鲜蒜与蒜片的蒜素得率分别比传统方法高30%和130%以上。纤维素酶加入后的改进方法较传统方法相比,能提高鲜蒜、蒜片中的蒜素得率。
陈超周春丽张玉玉李慧李全宏余君妍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纤维素酶蒜素蒜片
SDE/GC-MS分析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被引量:28
2014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刘洋张宁徐晓兰陈海涛孙宝国张玉玉
关键词:火锅底料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种添加蔬菜提取液的咸味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主要通过蛋白质酶解技术、逐级正交优化技术、增压热反应技术,并提取分离出蔬菜中的鲜味成分,添加到热反应咸味香精中。可以明显提高肉类菜肴中的鲜味、饱满度、柔和度、清新感及醇厚味。拓展了豆芽制品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咸味香精...
张玉玉孔琰孙宝国陈海涛黄明泉
SPME-GC-MS结合GC-O分析糖醋排骨风味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被引量:16
2017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糖醋排骨风味香精中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萃取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糖醋排骨风味香精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5种,其中烃类11种(16.45%)、醚类3种(13.41%)、醇类10种(12.38%)、其他化合物5种(12.03%)、酮类4种(5.45%)、酯类3种(3.82%)、醛类8种(3.54%)、酸类6种(3.46%)、酚类5种(1.74%)。经气相色谱-嗅闻确定糖醋排骨风味香精中的12种关键性风味成分为β-蒎烯、乙酸、糠醛、2,3,5,6-四甲基吡嗪、苯甲醛、芳樟醇、3-甲基丁酸、反-2-癸烯醛、反-2,4-癸二烯醛、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大茴香醛、丁香酚。
张莉莉孙颖杨肖张玉玉孙宝国陈海涛
关键词:糖醋排骨热反应气相色谱-嗅闻
一种用于白酒中成分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白酒中成分分析的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待测白酒中加入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干燥剂,干燥除水后,过滤;(3)收集滤液得到待分析样品,或者将...
黄明泉孙金沅孙宝国郑福平孙啸涛李贺贺张亚楠张玉玉
文献传递
高产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乳酸菌用于工业生产,从本实验室保存的8株乳酸菌中筛选出3株产酸量高、生长良好的乳酸菌,并对筛选出的三株菌进行了分析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鉴定的3株菌中,菌ST1和菌ST3均为副干酪乳杆菌,菌ST6为鼠李糖乳杆菌。菌株ST1和ST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37℃,ST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3℃。菌株ST1的最适初始pH为5~7,菌株ST3和ST6的最适初始pH均为6~7。盐度>14%会对菌株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
赵婧李慧张玉玉周春丽宋弋李全宏
关键词:乳酸菌
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原料生椒醅与阴瓣子,以及3种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两种原料中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5种、酯24种、酸2种、醛5种、烃23种、酚4种、呋喃化合物1种、含氮化合物2种;从3种发酵豆瓣中共分离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7种、酯20种、酸3种、醛9种、烃35种、酚6种、酮4种、含氮化合物3种。其相同的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Z)-3,7-二甲基-1,3,6-辛三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4-乙基愈创木酚、十四烷、十七烷、十六酸乙酯等。
张玉玉孙宝国冯军黄明泉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成分
3种单糖模拟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为了研究单糖溶液模拟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动力学规律,本实验以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3种单糖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单糖溶液模拟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初始pH值对单糖溶液模拟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影响较大。在初始pH 2~8的范围内,pH 2时,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量最大。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3种糖溶液模拟体系中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量呈增加的趋势,溶液pH值呈下降趋势。在加热温度为80、100、120℃时,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张玉玉张兴章慧莺陈怡颖陈海涛李全宏
关键词:5-羟甲基糠醛动力学单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