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璐

作品数:76 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1篇肝炎
  • 31篇病毒
  • 18篇干扰素
  • 16篇乙型
  • 14篇慢性
  • 12篇肝炎病毒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干扰素Α
  • 10篇丙型
  • 9篇手足
  • 9篇手足口
  • 9篇手足口病
  • 9篇细胞
  • 9篇丙型肝炎
  • 7篇毒性肝炎
  • 7篇利巴韦林
  • 7篇慢性丙型
  • 7篇慢性丙型肝炎
  • 7篇免疫
  • 6篇聚乙二醇

机构

  • 40篇北京地坛医院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市海淀医...
  • 3篇秦皇岛市第三...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济南市传染病...
  • 2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北京急救中心

作者

  • 76篇张璐
  • 53篇李明慧
  • 42篇谢尧
  • 41篇路遥
  • 29篇申戈
  • 17篇吴淑玲
  • 15篇吴云忠
  • 14篇成军
  • 14篇徐道振
  • 13篇华文浩
  • 13篇邱国华
  • 13篇胡蕾苹
  • 11篇宋淑静
  • 9篇刘顺爱
  • 9篇穆彩琴
  • 9篇王玉光
  • 9篇常敏
  • 9篇张丹
  • 8篇李兴旺
  • 7篇杨民

传媒

  • 27篇中华实验和临...
  • 11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国肝脏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北京地区肝病...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固有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正常人群、急性及慢性HBV感染各个时期的变化.方法 采集17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24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15例慢乙肝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和12例健康成人(healthy individuals,HI)的静脉全血.检测外周血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NKp46high、NK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之一(NKp46)在AHB、IC、IT、H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NK细胞频数在AHB(9.84±5.34%)和IC组(10.17±6.23%)较HI(14.32 ±4.82%)和IT组(17.47±8.14%)显著减少(AHB vs ITP=0.001;IC vs IT,P=0.002;ABH vs HIP=0.025;IC vsHIP=0.035;).CD56^bright NK亚群在HI(5.09±3.03%)和IT组(3.51±2.13%)较AHB(6.99±5.27%)和IC组(8.41±6.15%)降低,且IT组降低更显著(P分别为0.007,0.001).CD^56dimNK细胞在IT组(96.78±7.24%)较HI(91.71±3.28%)、AHB(92.08±5.65%)和IC组(90.98±6.27%)显著升高(P =0.024,P=0.017,P=0.004).NKp46^highNK细胞在IT组(7.9±7.26)较AHB(12.79±8.42)和IC组(11.78±4.76)降低(P =0.019,P=0.008).结论 HBV感染患者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AHB和IC患者均与IT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HB和IC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HI与IT在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IC期、AHB与IT期NK细胞频数与亚群的不同变化,支持HBV感染后临床抗病毒时期的选择.
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肝癌术后干扰素治疗32个月未复发1例
2012年
1病历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HBsAg阳性3年,肝内结节1天”于2009年9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高慧英庄立伟申戈张璐高媛娇邱国华路遥李明慧
关键词:干扰素HBSAG阳性复发术后肝癌
1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分型和处置方案,提高重症HFMD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149例重症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情动态变化、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例重症HFMD患儿,男98例(65.8%),女51例(34.2%);年龄5个月~13岁,﹤3岁者92例(61.7%),平均年龄3.3岁。依据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为两组:Ⅰ组,并发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40例(94%),均存活;Ⅱ组,并发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多器官损害者,9例(6%),3例死亡。存活患儿目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HFMD重症病例分为重型和危重型两型,危重型可引起死亡。在临床工作中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危重型倾向的病例,正确及时治疗,能提高重症HFMD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徐艳利陈志海张黎颖张璐曾慧慧卢联合王凌航王玉光任娜李兴旺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消化道出血
循证医学在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理念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其在医疗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循证医学渗透至病毒性肝炎中是一次临床教学的新型模式探索,这样既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循证思维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的能力.
李明慧张璐胡蕾苹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循证医学临床教学医疗教学思维培养
肝病患者血清补体C3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与不同类型肝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6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补体C3浓度,按其病情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其补体C3水平依次降低。急性肝炎组补体C3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肝炎组的补体C3水平最低。肝细胞癌组补体C3水平较肝硬化组增高。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补体C3水平较未合并SB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补体C3水平与肝病类型密切相关,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邱国华高媛娇申戈路遥张璐王琳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补体C3肝炎肝炎肝炎肝细胞
干扰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的适应性进化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α(IFN-α)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适应性进化。方法对16例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12周有6例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3例部分病毒学应答,7例无应答。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周的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后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分子克隆后测序,对病毒基因组4个开放读码框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并研究适应性进化与IFN-α抗病毒效果的关系。结果用最大似然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位点,一共检测到28个密码子位点。治疗前无应答组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16个)多于完全应答组(9个)和部分应答组(8个),治疗12周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正选择位点数量减少。对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进行抗原表位定位,发现28个正选择位点中有18个位于已知的抗原表位区。治疗后新出现的正选择位点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 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12周都未消失的正选择位点X-ORF144位密码子位点突变可能与干扰素应答不良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各个基因都存在适应性进化,且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大部分位于免疫表位区。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作用可能与氨基酸突变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有关,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X-ORF 144位密码子突变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相关。
任玉莲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刘如玉胡蕾苹郝红晓吴云忠谢尧李明慧
关键词:干扰素-Α适应性进化
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或出院90 d内病死者为病死组(36例),其余为存活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AFP、PTA、血钠(serum sodium,Na)、白细胞(leukocyte,WB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A和SCr是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9,P=0.006;OR=5.594,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TA和SCr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32、0.828,相应Cut-off值分别为21%(敏感度64%,特异性72%)和128μmol/L(敏感度69%,特异性88%)。结论 PTA和SCr为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A为保护因素,SCr为危险因素。
赵俊梅张璐赵培利李艳静刘坤赵志军王建英陈璀刁青段银环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
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病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病因。方法统计2002--2011年地坛医院所收治的急性肝炎患者,总结急性肝炎病因变化的特点,并初步分析形成原因。结果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急性肝炎6235名,年龄12—78岁。男性4309人,女性1926人。急性肝炎中,急性病毒性肝炎占70.44%-85.07%,CMV、EBV、药物性肝损害〈5%,急性丁型及急性丙型肝炎〈1.10%。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急性肝炎发病人数及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急性肝炎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由20.38%降至2.05%,比10年前低10倍。10年间急性甲型肝炎病毒发病人数递减趋势最明显,下降99.1l%,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人数下降45.07%,急性戊型肝炎发病人数下降62.28%。急性肝炎构成比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急性甲型肝炎比例由2002年的31.31%,降至2011年1%以下,比10年前约低30倍。急性乙型肝炎比例由2002年26.47%上升至2011年45.88%,10年间上升约2倍。急性戊型肝炎由2002年26.73%,上升至32.05%,10年间上升1.20倍左右。结论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急性肝炎占总住院患者比例由20.38%降至2.05%。急性肝炎的构成比发生变化。
申戈张璐张艳丽胡蕾萍李明慧路遥李杏红邱国华庄立伟穆彩琴赵辉陈利军杨民吴云忠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2%~5%可能发展为肝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降低其肝癌发生率,已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1]。美国AASLD及亚太地区指南一致认为,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可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根据个体化应答情况调整药物剂量[2-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的表现,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展往往不平行。
覃松碧路遥邱国华申戈庄立伟张璐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利巴韦林丙型肝功能失代偿
布鲁菌病抗菌药物不同联合治疗方案比较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和利福平+多西环素在急性布鲁菌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组(ORD组)和利福平+多西环素(RJ)组),每组患者各32例,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ORD组患者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4.5±1.9)d,RID组则为(5.7±2.0)d(χ^2=3.78、P=0.0175)。RD组患者复发率为12.5%,ORD组复发率为0。结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联合治疗布鲁菌病可以快速杀灭病菌,降低复发率。
殷萌王艳红宋瑜李晖张璐李明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