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俊杰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渗透泵
  • 2篇效应面法
  • 1篇单向灌流
  • 1篇单向灌流法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盐酸
  • 1篇在体肠
  • 1篇在体肠吸收
  • 1篇渗透泵控释片
  • 1篇渗透泵片
  • 1篇释药
  • 1篇释药速率
  • 1篇四逆
  • 1篇四逆散
  • 1篇重量法
  • 1篇小肠吸收
  • 1篇控释

机构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作者

  • 3篇杨星钢
  • 3篇彭俊杰
  • 3篇潘卫三
  • 1篇蔺聪聪
  • 1篇徐赫鸣
  • 1篇关津
  • 1篇高永生
  • 1篇李江
  • 1篇司端运
  • 1篇程洁
  • 1篇董江南
  • 1篇刘强
  • 1篇朱志红
  • 1篇李钊
  • 1篇颜廷旭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地尔硫择时释放渗透泵控释片被引量:5
2013年
本研究基于渗透泵原理,通过在双层渗透泵片芯外包隔离衣和控释衣,设计了具有理想释放时滞(Tlag)和释药速率(Rt)的盐酸地尔硫择时释放渗透泵控释片,并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以包衣膜中隔离衣增重(X1,mg)、控释衣膜中致孔剂的比例(X2,%)和控释衣膜增重(X3,mg)为自变量,以体外释放时滞Tlag(Y1)和平均释药速率Rt(Y2)为因变量,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通过所建立优化模型的效应面图可知当X1=80~110 mg,致孔剂用量X2=14%~16%,控释衣增重X3=40~55 mg时所得的模型处方具有理想的释放时滞和释药速率。优化后的结果良好的解决了单因素考察所得处方中时滞时间与释放速率较难兼顾的问题。对模型处方进行f2相似因子验证,可得f2=79.29>50,因此所建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刘强徐赫鸣李钊董江南彭俊杰关津杨星钢司端运潘卫三
关键词:渗透泵释药速率效应面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逆散渗透泵片处方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四逆散双层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含药层N750用量和NaC l用量、包衣液中PEG 4000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和12 h的累积释放量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任意2个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区域确定优化处方,并通过实验值与预测值比较进行验证。结果:三次多项式为拟合的最佳模型,优化处方考察指标的实验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12 h的累积释放量为97.86%,释放曲线相关系数为0.995 6。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三次多项式模型的四逆散渗透泵片处方优化的模型,实现了该渗透泵片的处方优化。
颜廷旭杨星钢高永生程洁彭俊杰潘卫三
关键词:四逆散渗透泵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氟比洛芬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考察了氟比洛芬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法测定氟比洛芬的含量,研究氟比洛芬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灌流速度对氟比洛芬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肠段与结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质量浓度在4.0、10.0和16.0 mg.L 1时,Ka均无显著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4.0和10.0 mg.L 1时,其Papp有显著的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10.0和16.0 mg.L 1时,其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灌流速度下Ka和Papp有显著相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氟比洛芬在全肠道吸收良好,无特定吸收部位;氟比洛芬在整个肠段的吸收以易化扩散为主,同时可能伴随有膜动转运机制;不同灌流速度对氟比洛芬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均有显著性影响。
彭俊杰蔺聪聪李江朱志红杨星钢潘卫三
关键词:氟比洛芬小肠吸收单向灌流法重量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