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影像
  • 3篇结核
  • 3篇磁共振
  • 2篇对比噪声比
  • 2篇胸部
  • 2篇胸部CT扫描
  • 2篇影像数据
  • 2篇影像文件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检查
  • 2篇云服务
  • 2篇云服务平台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透明加密
  • 2篇终端
  • 2篇加密
  • 2篇服务平台
  • 2篇病变
  • 1篇断层摄影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徐冬
  • 3篇来守永
  • 3篇孙萌萌
  • 2篇赵春生
  • 2篇姜继国
  • 1篇周新华
  • 1篇孙小丽
  • 1篇尉可道
  • 1篇邱万成
  • 1篇谢汝明
  • 1篇王仁贵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结核病与胸部...
  • 1篇健康世界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影像文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文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终端侧的方法包括:在终端通过云服务平台鉴权认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云服务平台上的标注任务列表中的待处理的第一影像文件;待处理的所述第一影像文件是对待标注的原始影像数据进行透明加密得到...
侯代伦王冰温立旻徐冬王珏房坤孙孟言
体质量指数指导扫描条件合理降低胸部CT剂量的可行性探讨
2011年
胸部CT是胸部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之一。随着放射卫生学的发展和公共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CT较高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自Naidich等1990年提出CT低剂量扫描概念后,寻找既能满足诊断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减少X线辐射同时延长CT球管使用时间的CT扫描方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对体质量指数正常的胸部CT受检者,采用适宜噪声指数并降低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的最大毫安值,比较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该方法在胸部CT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守永徐冬赵春生孙萌萌周新华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CT剂量胸部病变胸部CT扫描常规影像学检查自我保护意识
一种影像文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文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终端侧的方法包括:在终端通过云服务平台鉴权认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云服务平台上的标注任务列表中的待处理的第一影像文件;待处理的所述第一影像文件是对待标注的原始影像数据进行透明加密得到...
侯代伦王冰温立旻徐冬王珏房坤孙孟言
1.5TMR不同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肺内实性病变鉴别中的优化
2012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不同b值在肺内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化。方法收集我院肺内病变60例。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28例。应用呼吸门控技术,在相同扫描参数下,激励次数(NEX)8次,采用三组不同b值分别等于(500s/mm2;800s/mm2;1000s/mm2)进行胸部DWI序列扫描。测量并分析三组ADC值特点及不同b值对影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结果在复杂的肺内病变影像中,采用不同b值时,ADC值测量结果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影像质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存在差异,ADC值测量结果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选择b=1000s/mm2时,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结论在1.5T场强下,应用上述参数及呼吸门控技术,在激励次数为8次,b=1000s/mm2时,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36,其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71.9%,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优于其它两种方案,未产生严重的磁敏感性伪影,但信噪比有所下降,仍可以清晰显示感兴趣区域的组织及病变形态。
徐冬姜继国邱万成
关键词:DWIB值
一种医疗影像片存储架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影像片存储架,柜体内阵列设置有多个存储组件,壳体通过弹簧与连接条连接,壳体内滑动连接有遮挡板,连接条与遮挡板通过导链连接,本申请通过柜体内阵列设置有多个存储组件,实现了可对大量...
徐冬
一种医疗影像诊断阅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延展架通过膨胀螺栓与墙壁连接,延展架上连接有阅片组件,壳体内设置有多个LED灯,壳体内安装有散光板且散光板位于LED灯正前方,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连接配件,壳体上...
徐冬
体质量指数指导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来守永徐冬尉可道赵春生姜继国孙萌萌谢汝明
关键词:胸部
T_(1)FLAIR增强序列在脑膜结核MRI扫描中的参数优化及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T_(1)FLAIR增强序列在脑膜结核MRI扫描中的参数优化和应用价值,提高病变检出率。方法应用GE Signa HD XT_(1).5T MR扫描仪,将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进行常规扫描后注射对比剂,分别应用fs SE T_(1)WI序列及3组不同参数组合的fs T_(1)FIAIR序列中的一种进行横断面增强扫描,对比3组图像信噪比(SNR)、分辨率、脑白质T_(1)对比度,选取最佳T_(1)FLAIR扫描参数组合;将最佳T_(1)FLAIR扫描参数组合图像与常规增强fs SE T_(1)WI序列图像进行比较,评估两者的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其在显示脑膜结核病变及病变与脑膜解剖结构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在1.5T场强下,应用3种不同参数组合的fs T_(1)FLAIR序列增强扫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组间两两比较提示2组SNR与1组SNR、2组SNR与3组SNR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经比对,第二组参数组合TR 2050 ms;TE 16 ms;TI 800 ms;NEX 4次;矩阵320×192;应用ASSET及fs技术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提高图像T_(1)对比度及SNR的效果。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fs SE T_(1)WI序列和fs T_(1)FLAIR序列的CNR,提示两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该序列在脑膜结核病变影像显示方面与fs SE T_(1)WI序列比较,在对比噪声比方面更具优势。结论在脑膜结核病变的扫描中,fs T_(1)FLAIR增强序列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参数优化,可以提高图像信噪比;优化参数的fs T_(1)FLAIR增强序列可以取得较常规扫描的fs SE T_(1)WI序列更满意的图像效果,在脑膜结核病变显示以及病变与脑灰白质、脑沟回的解剖结构关系显示方面具有优势。
徐冬王依川王玉群来守永宁锋钢侯代伦
关键词:脑膜结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AIR-魔毯线圈在胸椎结核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椎结核扫描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脂肪抑制成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椎结核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常规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胸椎矢状位T_(2)WI,T_(1)WI,T_(2)FLEX,进一步测量、比较SNR,CNR及脂肪抑制效果,分析MRI多序列诊断胸腰椎结核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扫描组,胸椎矢状位图像的SNR、CNR及压脂效果优于常规线圈组。结论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的图像SNR、CNR得到提高,脂肪抑制效果稳定良好。
徐冬王玉群孙萌萌侯代伦
关键词:胸椎结核对比噪声比
深入了解MRI检查
2024年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是现在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之一,被广泛使用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当中,属于临床检查不可或缺的诊断方式,指原子核在磁场中产生共振现象,通过MRI现象可以形成可识别的人体器官、组织断面图像。同时,MRI检查不仅能诊断很多疾病,还能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对后续调整治疗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有很多人不够了解MRI检查,下面就是相关知识的科普。
徐冬
关键词:MRI检查影像学检查人体器官核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