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晨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政府
  • 2篇民族地区
  • 1篇地方政府
  • 1篇新公共服务
  • 1篇新公共服务理...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需求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区经济
  • 1篇掌舵
  • 1篇政府理论
  • 1篇政府职能
  • 1篇政府职能转换
  • 1篇政府治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农村
  • 1篇农村文化
  • 1篇农村文化建设
  • 1篇农民

机构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5篇徐晓晨
  • 3篇李华胤
  • 1篇吴开松

传媒

  • 1篇理论观察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科技风
  • 1篇才智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成功推进城镇化,对于民族地区尤为如此。城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升人们幸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性危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性的内涵包含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和谐可持续性、政治参与可持续性、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较有适应性、实践性的提升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策略。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策略有:旅游兴镇,城镇群连片发展等;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策略有:"点、线、面"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开发,"移动的"民族文化等;政治参与可持续性策略有:政治参与志愿者,城镇化办公室信箱等;社会和谐可持续性策略有:心理疏通机制,专项协调小组等;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策略有:美丽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创新能力。
李华胤徐晓晨
关键词: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性
我国城市圈(群)形成的障碍及其克服——以长三角城市圈发展过程为例
2012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圈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获得普遍认可。受历史、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规模较大的城市圈。其虽然在中国多个城市圈中成绩斐然,颇有建树,但与世界性城市圈的目标差距依旧显著,为实现长三角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圈发展总结经验,本文主要致力于阐述长三角城市圈目前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构思。
徐晓晨
关键词:城市圈域经济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区域交通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基于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企业家精神政府理论倡导政府部门应该有企业家精神,并强调政府改革的首要原则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服务理论呼唤政府治理应注重公共利益、民主治理、公民参与等价值,并提出政府应该"服务,而不是掌舵"。掌舵与划桨,究竟哪一个才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呢?当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既要用脑掌舵,又要用手划浆,掌舵与划桨并重,缺一不可,即该掌舵的部门去掌舵,该划桨的部门去划桨;需要掌舵的时候就专心掌舵,需要划桨的时候努力划桨。如此才能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政治民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徐晓晨李华胤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政府治理掌舵划桨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威性危机和管理危机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矛盾不断。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利益的捍卫者,在面对社会普遍怀疑时必须认真扮演其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角色,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满足中国民主与法治要求,推动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加深政府对自己角色重要性的理解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徐晓晨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换公权力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共情困境分析——基于贵州H县的调查被引量:4
2013年
将共情理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农民文化生活建设方面,提出"共情困境"的概念,并结合贵州H县的文化生活实地调研,对农民文化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当下民族地区,农民文化生活需求与政府部门文化供给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或不对称,即存在着严重的共情困境局面。政府部门在文化生活建构和文化产品的供给上,没有真正考虑到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期望和需要,没有与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达致共情的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应该从文化心理需求、文化共情的角度去思考民族地区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与供给。
吴开松徐晓晨李华胤
关键词:农民文化生活心理需求文化建设共情西南民族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