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晖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发热病人颅内感染早期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符合条件的发热病例94例,在发热第1、3、5、7天收集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发热病人中确诊颅内感染病人40例,纳入感染组;确诊非颅内感染病人54例,纳入非感染组。发热第1天,感染组脑脊液降钙素原值(0.62±0.32)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26±0.27)μg/L(P<0.05)。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发热第1天诊断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值为0.861,脑脊液降钙素原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感染组中24例病人颅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其脑脊液降钙素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16例病人颅内感染控制不佳,其脑脊液降钙素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从发热后第3天起,感染控制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控制组(P<0.05)。结论脑脊液降钙素原对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颅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黄格施正生赵鹏查正江方晖李志宏
- 关键词:降钙素原脑脊液发热
-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BC组(33例)及MVD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NI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BC组与MVD组总有效率比较(96.97%vs 9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VD组(51.52%vs 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住院费用高于PBC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和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相当,但PBC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高于MVD,而MVD住院费用高、手术难度大、住院时间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 朱冬冬施正生赵鹏方晖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 CT指示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1例报道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钻孔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行钻孔形成直径1.5~3.0cm的小骨窗,置管吸除50%~70%血肿后引流,同时术后用尿激酶1~2万U加入5mL生理盐水中注入血肿腔,以水解纤维蛋白,溶解凝块,改善脑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恢复优良率达67.2%,手术致残率为23.0%,病死率为9.8%。结论疗效高低与GCS评分指数高低、血肿量的大小、血肿破入脑室与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
- 查正江陈新生吴霞方晖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尿激酶
- 术中超声在颅内病灶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在硬膜外及硬膜下应用超声定位,实时确定病灶的位置,选择皮层切口及手术路径,并实时判定病灶术中切除程度。结果全部病灶术中超声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其中病灶全切32例,次全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术中定位,并判断手术切除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
- 查正江赵鹏陈新生方晖杨友忠李志宏王俊
- 关键词:术中超声神经外科开颅手术
- B超引导下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 李志宏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查正江方晖杨友忠
- 关键词:超声检查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
- 手术切除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33例临床体会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白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结论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 查正江赵鹏陈新生方晖罗斌汪文斌李志宏王俊
- 关键词:脑膜瘤前颅底蝶骨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