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熊

作品数:5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亚热带
  • 3篇土壤
  • 3篇南亚热带
  • 2篇树种
  • 2篇物量
  • 2篇
  • 2篇CO2浓度
  • 2篇CO2浓度升...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幼苗
  • 1篇植物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方熊
  • 5篇刘菊秀
  • 4篇李义勇
  • 3篇赵亮
  • 3篇黄文娟
  • 2篇龙凤玲
  • 2篇褚国伟
  • 2篇刘世忠
  • 2篇刘双娥
  • 1篇尹光彩
  • 1篇张德强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降水变化、氮添加对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被引量:34
2012年
全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存贮与分解的影响在全球碳(C)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分别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降水变化和氮(N)添加处理对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SOC矿化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量增加能够提高森林演替晚期SOC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而对森林演替早期SOC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干旱条件(降水量减少)降低森林SMBC含量,且在鼎湖山季风林表层土壤(0~10 cm)中SMBC的减少达到显著水平(P<0.05).3)N添加处理对鼎湖山3种森林类型SOC累积矿化量、矿化速率以及SMBC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未来关于SOC矿化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要综合考虑土壤有机质质量、C/N比例、外源性氮输入等因素的作用.
方熊刘菊秀张德强刘世忠褚国伟赵亮
关键词:降水变化有机碳矿化土壤微生物量碳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N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N沉降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该实验运用大型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研究: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高N沉降(100kgN·hm-2·a-1)(CN);2)高CO2浓度(700μmol·mol-1)和背景N沉降(CC);3)高N沉降(100kgN·hm-2·a-1)和背景CO2浓度(NN);4)背景CO2和背景N沉降(CK)4种处理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5种乡土树种叶片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除海南红豆叶片的Ca含量外,其他树种的叶片元素含量在高CO2浓度处理下都显著升高(p<0.05);而在N沉降处理下,5个树种的叶片K和Ca含量都降低。大气CO2浓度升高与N沉降处理对5种乡土树种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是很明显,仅仅木荷和红鳞蒲桃的叶片Ca和Mn以及海南红豆的叶片Mn含量在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沉降交互处理下显著下降,而肖蒲桃的叶片P含量在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沉降交互处理下显著上升。
李义勇黄文娟赵亮方熊刘菊秀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N沉降乡土树种
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氮添加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N)添加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为阐述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的抗干扰能力,运用大型开顶箱,研究了4种处理((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和高氮添加(100 kg N·hm–2·a–1)(CN);(2)高CO2浓度和背景氮添加(CC);(3)高氮添加和背景CO2浓度(NN);(4)背景CO2和背景氮添加(CK))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近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1)CN处理能明显地促进各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其中,下层土壤(5–60 cm土层)中的响应达到统计学水平。(2)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对处理的响应有所差异:不同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对各处理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各土层中的MBC含量均为CN>CC>NN>CK,其中0–5 cm、5–10 cm、10–20cm 3个土层的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10–20 cm与20–40 cm两个土层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各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3)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的响应也有所差异: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中250–2 000μ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存在处理间差异;40–60 cm土层中53–250μm组分的有机碳对各处理响应敏感,CC处理和NN处理都有利于该组分碳的深层积累,尤其CN处理下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各处理10–20 cm、20–40 cm及40–60 cm土壤中,<53μm组分中的碳含量间差异显著。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添加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尤其有利于深层土壤中微团聚体与粉粒、黏粒团聚体等较稳定组分中有机碳的积累,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龙凤玲李义勇方熊黄文娟刘双娥刘菊秀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土壤粒径
不同氮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南亚热带4个主要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为阐明南亚热带4个主要树种——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对不同氮添加量和添加方式的响应差异,进行了幼苗模拟氮添加实验。实验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对照:背景大气氮沉降量5.6 g N·m–2·a–1,中氮:15.6 g N·m–2·a–1,高氮:20.6 g N·m–2·a–1),每个水平分两种添加方式(幼苗冠层施氮和土壤表层施氮),共6个处理:(1)土壤对照(S-CK);(2)土壤中氮(S-MN);(3)土壤高氮(S-HN);(4)冠层对照(C-CK);(5)冠层中氮(C-MN);(6)冠层高氮(C-HN),每个处理设置6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量下,土壤施氮和冠层施氮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氮添加量、氮添加方式和物种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与对照相比,S-MN增加了马占相思和木荷幼苗的生物量,降低了马尾松的株高和生物量,而C-MN仅增加了马占相思的生物量,对其他3个树种没有影响;S-HN增加了马占相思的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马尾松的基径、株高和生物量(p<0.01),C-HN增加了马占相思、木荷和马尾松的基径、株高和生物量(p<0.01)。不同氮添加量和氮添加方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物种而异,所有氮处理下海南红豆和马占相思的生长均明显快于木荷和马尾松;木荷和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在两种氮添加方式间差异显著,冠层施氮比土壤施氮对其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由此可见:在氮沉降背景下,阔叶豆科植物(海南红豆、马占相思)比阔叶非豆科植物(木荷)生长快;阔叶树种(海南红豆、马占相思和木荷)比针叶树种(马尾松)生长快。在长期氮沉降环境下,不同物种生长的差异响应有可能导致亚热带森林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刘双娥李义勇方熊黄文娟龙凤玲刘菊秀
关键词:生物量豆科植物
丘陵林地土壤酸化改良剂的集中施用-自然扩散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丘陵林地土壤酸化修复在维持林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试验通过在丘陵林地坡顶集中施用石灰、污水污泥和联合施用石灰+污水污泥3种土壤酸化改良剂,研究了3种改良剂对丘陵林地酸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联合施用污水污泥+石灰能够显著(P<0.05)降低土壤酸度,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快速上升,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从而有效改良丘陵林地酸化土壤;②土壤改良剂在丘陵林地上坡位集中施用,能够通过径流和泥沙随坡体向下坡迁移的自然扩散机制,使丘陵大面积酸化土壤得到修复;③将城市污水污泥用于丘陵酸化土壤的修复,有利于解决城市污水污泥的污染问题,但只限于非经济林酸化土壤的恢复.
方熊刘菊秀尹光彩赵亮刘世忠褚国伟李义勇
关键词:土壤酸化改良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