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重组Canstatin蛋白对碱烧伤后小鼠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B及对照组C,每组20只。采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烧伤小鼠右眼角膜,建立炎症性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分别予以A组、B组重组Canstatin蛋白3μg/mL、5μg/mL点右眼,4次/d,对照组C组予以生理眼水点右眼。在碱烧伤后第1、3、7、14d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及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并于碱烧伤后第1、3、7、14d应用Western-blot检测角膜MMP-2和TIMP-2的表达,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A组和B组小鼠在碱烧伤后第3d起各时间点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角膜新生血管均得到抑制,CNV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时间点MMP-2的表达,A组和B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IMP-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和B组间MMP-2的表达在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表达在第7d及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可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MMP-2,促进TIMP-2表达,从而抑制和延迟碱烧伤后角膜融解的发生和发展,对碱烧伤后角膜的重塑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比较双焦点人工晶状体(AtLisa tri 809MP)与三焦点人工晶状体(AtLisa tri 839MP)植入术后矫正老视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40例51眼进行分析,其中A组20例25眼植入809MP双焦点人工晶状体,B组20例26眼植入839MP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收集两组患者术后3mo时远中近视力数值、离焦曲线分析,并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mo两组裸眼远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均无差异(P>0.05);中距离视力(80cm)B组显著优于A组(P<0.01);近距离视力改善程度A组、B组无差异(P>0.05)。术后3mo离焦曲线结果A组在0、-3D处形成2个波峰;B组在0、-2.5D处形成2个波峰;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眩光、光晕等表现,但总体满意度较高,视近满意度较高。结论: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均可以为患者提供兼顾远、近的全程视力,术后近距离视物脱镜率高,均可提高良好的近距离视力,三焦点人工晶状体中距离视力更好。
目的:比较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与Zeiss三焦点人工晶状体(At Lisa tri 839MP)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01/2020-12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2例53眼,其中A组22例29眼植入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B组20例24眼植入Zeiss三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mo时远中近视力,绘制离焦曲线,并评估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裸眼远(5m)、中(80cm)距离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距离视力(5m)无差异(均P>0.05),但B组患者裸眼中(60cm)、近(40cm)距离视力优于A组(均P<0.05)。术后3mo绘制离焦曲线示A组在+1.0~-2.0D段跨度平稳形成平台期;B组在0、-2.5D处形成两个波峰;0D处两组远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2.5、-3.5D处B组近视力显著优于A组(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脱镜率均在90%以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眩光、光晕等光学现象,但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较高,A组阅读速度明显高于B组,且夜间视物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脱镜率均在90%以上,可为患者提供兼顾远、中、近的全程视力,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流畅阅读及夜间视物满意度较高;Zeiss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距离视力更好,更适合近距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