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东

作品数:52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篇腰椎
  • 15篇内固定
  • 13篇脊柱
  • 11篇骨折
  • 10篇融合术
  • 10篇手术
  • 9篇椎弓
  • 9篇椎弓根
  • 8篇腰椎管
  • 8篇神经根
  • 8篇椎管
  • 7篇腰椎管狭窄
  • 7篇腰椎管狭窄症
  • 7篇椎管狭窄
  • 7篇椎管狭窄症
  • 7篇狭窄症
  • 6篇腰椎间盘
  • 6篇腰椎间盘突出
  • 6篇腰椎间盘突出...
  • 6篇诱发电位

机构

  • 52篇南通大学第二...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如东县人民医...

作者

  • 52篇李卫东
  • 52篇保国锋
  • 52篇崔志明
  • 48篇徐冠华
  • 40篇孙郁雨
  • 32篇王玲玲
  • 12篇朱乐银
  • 11篇崔颖
  • 10篇陈佳佳
  • 7篇储惊蛰
  • 7篇张金龙
  • 7篇张金波
  • 6篇袁锟
  • 5篇周许辉
  • 5篇蔡卫华
  • 2篇顾海燕
  • 2篇贾连顺
  • 2篇陈黎敏
  • 1篇陈霞
  • 1篇黄镇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带压力感受器神经根安全拉钩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确立患者腰骶神经根可以耐受的单次最大拉力,制定神经根耐受牵拉的安全阈值,是自行设计神经根安全拉钩的最终意义。方法:于2004-10/2006-1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患者共56例,其中L4~532例,L5/S124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术中应用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同时记录牵拉神经根的力和牵拉时间。结果:术中出血50~320mL,平均约120mL;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12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0.25)N。术后有1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8例下肢残留麻木。其余44例患者术中监护波形稳定,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5例下肢残留麻木。结论: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概率,提高治疗质量。
崔志明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张金波
关键词:拉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mg和速尿20mg脱水,止血敏3g和止血芳酸400mg止血。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以减轻术后神经根粘连,1周后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腰围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恢复轻工作,半年恢复原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间盘CT扫描,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椎29分评分法(JOA)进行评分,术中记录受压神经根直径。术后10d,1,3,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下肢麻木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发生率76%,术后10d,1,3,12个月下肢残留麻木率分别为34%,25%,22%,21%。术后12个月旁侧型突出、中央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1%,9%,67%。术后12个月椎间盘钙化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为65%。术后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受累神经根直径有关,与病程和术前JOA评分无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肢麻木,术后12个月麻木发生率为21%,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崔志明保国锋蔡卫华李卫东陈霞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外科手术
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精准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O形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2例(微创组),其中4例行单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8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开放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0例(开放组),均行C2椎弓根螺钉和C3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辐射剂量、出血量、螺钉精准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放组,但术中透视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NDI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共置入螺钉60枚,其中C2椎弓根螺钉40枚,C3侧块螺钉20枚,均无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级螺钉,微创组有85%(17/20),开放组有8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均无3级螺钉。结论联合微创和术中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安全精准地治疗Hangman骨折,并可降低软组织剥离损伤和术中出血量,可以作为Hangman骨折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保国锋陈佳佳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崔志明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5例报告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①选取2004-02/2005-10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例男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病程3个月~1年,伤后均曾进行脊髓减压内固定手术,且接受过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或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和针灸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已稳定,脊髓损伤部位没有压迫性病变及横断性解剖断裂。②取4个月以上中期引产胚胎的嗅球(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经分离、培养、纯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10L-1。③5例患者全麻下行病变节段后方正中入路,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上下交界处分多点注入0.025mL嗅鞘细胞悬液,约5×105个细胞。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处理,硅胶引流管放置5~7d。④分别于术前和术后8周,采用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对损伤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感觉检查、运动检查及直肠肛门指诊,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是否为完全性瘫痪。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5例男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完成术后8周随访。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评定结果的比较:与术前比较,嗅鞘细胞移植术后8周,除1例患者运动、触觉、痛觉无明显变化外,其他4例损伤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由术前(44.8±9.2)分提高到(56.0±8.1)分,触觉由术前(55.6±12.3)分提高到(68.8±10.1)分,痛觉由术前(57.6±12.9)分提高到(71.6±9.9)分,P均<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帮助脊髓损伤伴完全性瘫痪患者恢复部分脊髓神经功能。
保国锋崔志明李卫东苏小琴王勇包秀珠孙郁雨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神经再生
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PVP治疗骨...
陈佳佳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张金龙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Waveflex弹性系统结合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相邻节段无退变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孙郁雨崔志明张金龙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王玲玲陈佳佳陈黎敏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的体外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对比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聚乳酸-壳聚糖(PLA-CTS)和聚乳酸-乙醇酸(PLA-PGA)的特性,本实验分别制备PLA-CTS和PLA-PGA支架,电镜下观察支架形态,计算孔隙率,测定支架降解后溶液的pH值。同时培养大鼠嗅鞘细胞(OECs),分别与两种支架混合培养,同时将单纯培养的OECs做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种支架上OECs的增殖力、黏附率,并在荧光镜下观察支架上OECs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PLA-CTS和PLA-PGA支架均为多孔立体结构,PLA-CTS支架孔隙率为91%,PLA-PGA支架孔隙率为87%。随着时间延长,支架降解液的pH值逐渐下降,而PLA-PGA的下降速度要快于PLA-CTS。OECs接种到两种支架后,大多数能在支架上生长良好,MTT检测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LA-CTS组的细胞黏附率要明显高于PLA-PGA。结论表明与PLA-PGA相比,PLA-CTS可能是做为OECs支架更佳的材料。
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壳聚糖嗅鞘细胞生物相容性
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8.6(41~72)岁,随访时间33.0±6.3(25~43)个月,根据融合节段分为L4/5组26例;L4-S1组23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上邻近节段FJ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依据Weishaupt分级评估FJ退变特征及退变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4/5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8.4%;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73.1%,67.3%。L4-S1组术前发生率分别为67.3%、34.8%;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97.8%、60.9%。末次随访时,L4/5组邻近FJ重度退变率为52%,L4-S1组为78.2%。术前L4/5组椎间隙高度、关节突角不对称度分别为8.95±0.38mm、7.79°±0.21°;L4-S1组分别为8.65±0.63mm、7.90°±0.09°;末次随访时,L4/5组分别为8.33°±0.51mm、10.43°±0.33°;L4-S1组分别为7.68±0.53mm、12.06°±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双节段融合固定较单节段更易引起上邻近节段FJ退变,且更容易引起关节突的不对称。
薛鹏飞陈佳佳徐冠华保国锋李卫东崔志明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10月~2007 年10月共手术治疗2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脱位 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予颅骨牵引,完善术前准备...
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