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川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排斥
  • 6篇心脏
  • 6篇排斥反应
  • 5篇心脏移植
  • 3篇氧酶
  • 3篇异种
  • 3篇异种心脏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细胞
  • 3篇切除
  • 3篇吲哚胺
  • 3篇细胞
  • 3篇加氧酶
  • 2篇异种心脏移植
  • 2篇术后
  • 2篇切除术
  • 2篇吲哚胺2,3...
  • 2篇小鼠心脏
  • 2篇表达谱
  • 2篇表达谱分析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川
  • 6篇刘彤
  • 4篇戚峰
  • 3篇王鹏志
  • 3篇李富新
  • 2篇刘彤
  • 2篇付蔚华
  • 2篇戴向晨
  • 1篇赵智成
  • 1篇刘健
  • 1篇陆礼
  • 1篇李卫东
  • 1篇李卫东
  • 1篇闫永嘉
  • 1篇闫永嘉

传媒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异种心脏移植miRNA表达谱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小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后供心miRNA表达谱的变化,为有效控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Cuff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同系对照组、异种24h组和异种停跳组。通过miRNA芯片杂交筛选出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选取芯片结果中差异表达显著的miR-146a和miR-451进行相对定量研究,通过TaqMan miRNA Assays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结果异种24h组与同系对照组比较有24个miRNA差异表达显著,其中11个下调,13个上调。异种停跳组与同系对照组比较有25个miRNA差异表达显著,其中12个下调,13个上调。异种组的miR-146a表达水平高于同系对照组,miR-451表达水平低于同系对照组(F分别为15.530、13431.6,均P<0.05)。结论在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出现多个miRNA显著差异表达,其中miR-146a高表达,miR-451低表达,提示mi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李川戚峰李富新刘彤
关键词:心脏移植异种微RNAS芯片分析技术排斥反应
颈部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常用模型和重要手段,移植部位多为颈部和腹部。其中颈部异位移植最大的优点在于移植心位于颈部皮下,有利于对供心搏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进而早期预判排斥反应的发生。目的:对小鼠-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建立更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袖套法建立异位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将小鼠供心移植到受体大鼠的右侧颈部,主要改进了摘取供心的方法,并使用小动物麻醉机进行异氟烷吸入性麻醉。模型建立分为练习、稳定和定型3个阶段。取部分实验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练习阶段、稳定阶段和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3.33%,85.71%和96.15%,稳定及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练习阶段(P<0.05);稳定和定型阶段手术总操作时间明显短于练习阶段(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异种心脏移植后出现供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较正常心脏和同系移植均有明显改变,并且有随移植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趋势,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提示小鼠-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短时间内即可熟练掌握,成功率高,是研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理想动物模型。
李川戚峰刘彤李富新王鹏志
关键词:心脏移植模型小鼠颈部袖套法异种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08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5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糖变化,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包括行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Ⅰ式吻合术1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2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半年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BillrothⅡ式吻合、Roux-en-Y吻合2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半年的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出现持续而稳定的下降,且均较BillrothⅠ式吻合术组下降明显(P<0.05)。BillrothⅡ式吻合组、Roux-en-Y吻合组术后半年血糖控制有效率分别为72.00%和7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BillrothⅠ式吻合组的27.27%。结论:BillrothⅡ吻合和Roux-en-Y吻合术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血糖控制作用。
李川戚峰刘彤
关键词:胃肿瘤血糖胃切除术
不同腹腔内脂肪面积和体质指数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短期手术结局影响的比较
吕文浩赵智诚闫永嘉李川付蔚华李卫东
微小RNA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器官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移植后面临的免疫排斥反应尚未有效解决。微小RNA(miRNA)是近年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病毒防御、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如能进一步研究miRNA在移植免疫中的调控机制并确定其靶基因,则有可能成功诱导免疫耐受,进而对器官移植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川戚峰
关键词:微小RNA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免疫耐受
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旨在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转染IDO基因的供体小鼠树突细胞(IDO+DC)与色氨酸代谢产物(TC)联合对受体进行干预,以期使增殖T细胞在DC传递抗原...
李川
关键词:树突细胞心脏移植排斥反应T细胞凋亡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研究
2019年
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及内镜技术普及,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检出率日渐提高,这一特殊部位的GIST也吸引了更多外科学者的关注。对于原发可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局限性切除术(LR)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系膜侧边缘距乳头的距离以及是否周围器官侵犯。LR的手术方式包括十二指肠楔形切除术、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及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做出选择。LR手术在近期疗效方面优于PD手术,远期疗效取决于肿瘤自身生物学行为。腹腔镜联合内镜外科技术治疗十二指肠GIST具有微创、精准等优势。本文将对十二指肠GIST的手术选择原则、疗效比较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川曾庆昇刘彤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制作与比较
2016年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李富新李川刘彤王鹏志
关键词: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
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携带IDO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供体树突细胞(DC)而获得IDO+DC,建立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分为空白对照组、DC注射组、色氨酸代谢产物(TC)注射组、IDO+DC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联合注射Tc及IDO+DC),每组含供体、受体各12只;术前给予受体不同干预。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7d获取移植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real—timePCR检测IDO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DO蛋白表达水平,获取受体外周血行流式细胞学检测CD3+T细胞凋亡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IDO表达水平、CD3+T细胞凋亡率及移植心存活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DC注射组、TC注射组、IDO+DC注射组及联合注射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7.0、7.5、11.0、17.5和24.0d。与空白对照组和DC注射组分别比较,TC注射组、IDO+DC注射组及联合注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均延长(t=3.523~8.449,P〈0.01),移植心IDOmRNA和IDO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t=5.974~16.176,P〈0.01),受体外周血CD3+T细胞凋亡率均升高(t=6.324~38.120,P〈0.01)。与TC注射组和IDO+DC注射组分别比较,联合注射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延长(t=5.971和2.831,P〈0.05),移植心IDOmRNA和IDO蛋白表达水平增高(t=2.853~15.194,P〈0.01),受体外周血CD3+T细胞凋亡率升高(t=26.069和7.643,P〈0.01)。结论术前向受体注射IDO+供体DC及Tc均可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而联合应用后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IDO通过“色氨酸饥饿”和“色氨酸代谢产物累积”两条途径同时发挥抗排斥作用。
李川戴向晨刘彤王鹏志
关键词:色氨酸树突细胞心脏移植移植物排斥
输注高表达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术前输注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携带IDO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供鼠DC获得IDO^+DC建立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前给予受鼠不同干预,设立对照组、DC组和IDO组,观察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7d获取移植心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DO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O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对照组、DC组和IDO组移植心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7、7.5和17.5d,IDO组明显延长(P〈O.01)。与对照组和13(2组比较,IDO组移植心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降低(P〈0.01)。11)0组受鼠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6.50±5.02)%,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且移植心组织1130表达水平亦明显增高(P〈O.01)。结论术前向受鼠输注转染IDO基因的供鼠DC可以诱导受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李川戴向晨刘彤王鹏志
关键词:3-双加氧酶树突细胞排斥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