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理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军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冲压发动机
  • 5篇进气
  • 5篇进气道
  • 5篇固体燃料冲压
  • 5篇固体燃料冲压...
  • 4篇烧蚀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绝热层
  • 4篇火箭
  • 4篇火箭冲压发动...
  • 4篇固体火箭
  • 4篇固体火箭冲压...
  • 4篇补燃
  • 4篇补燃室
  • 4篇值模拟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数值仿真
  • 2篇绝热层烧蚀
  • 2篇构型
  • 2篇固冲发动机

机构

  • 2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武汉军械士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李理
  • 19篇杨涛
  • 13篇刘巍
  • 7篇程兴华
  • 4篇于宁
  • 2篇胡建新
  • 2篇张青斌
  • 1篇常中东
  • 1篇丰志伟
  • 1篇唐乾刚
  • 1篇陈小庆
  • 1篇杨林
  • 1篇李建林
  • 1篇姜伟

传媒

  • 6篇固体火箭技术
  • 5篇推进技术
  • 3篇弹箭与制导学...
  • 2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战术导弹技术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中国力学大会...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两种内旁路构型燃烧性能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环型通道与齿轮型通道两种内旁路构型的燃烧性能,固体燃料为丁羟,燃烧采用总包反应,反应速率由涡团耗散模型计算。研究发现,环型通道在补燃室头部产生突扩回流区,仍为扩散燃烧;齿轮型通道在补燃室头部产生对称的涡结构,能够增强未燃烧燃料与旁路空气的掺混效果,且总压损失与环型相当,综合燃烧性能较好。
刘巍杨涛程兴华李理
关键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两种补燃室构型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提高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性能,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圆孔隔板与加长燃料两种补燃室构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燃料内径、燃烧室入口直径、空气流量及补燃室压强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了两种补燃室构型的放热量与总压损失。对二者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圆孔隔板构型适用于补燃室较短以及发动机工作时间较长的情况;加长燃料构型适用于补燃室较长以及发动机工作时间较短的情况。
刘巍杨涛程兴华李理
关键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补燃室
大攻角条件下的二维进气道型面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以进气道前体楔面楔角为优化设计参数,以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最大及阻力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二维进气道外型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了大攻角条件下的位于背风面与迎风面上进气道面临的不同来流条件。在优化设计中,采用改进后的NSGA-Ⅱ遗传算法。在问题求解中,对NSGA-Ⅱ算法的交叉算子及优选策略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表明,总压恢复系数与阻力系数的优化结果具有一致性,即二者可同时达到最优;第一级楔角的大小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显著。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型面构型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可用于二维进气道型面考虑攻角条件下的初步设计。
李理陈小庆杨涛张青斌
关键词:进气道优化设计遗传算法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旁路分气流场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调节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提出了一种内旁路分气结构型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结构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改变旁路进气量调节发动机推力,而且旁路进气使补燃室头部出现对称旋涡,对增强燃烧较为有利。内旁路分气结构不需要采用后置旁侧进气道,可有效减小导弹体积、质量与阻力,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刘巍杨涛程兴华李理
关键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调节数值仿真
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端头帽热应力分析
2011年
采用顺序耦合方法,针对xz平面内的力学性能非均匀性,对热、力作用下的正交各向异性端头帽进行了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头部热应力呈环状;尾部Mises应力分布以90°为周期、45°方向为极小值,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十分重要;攻角使迎风子午面温度升高、应力增大,应将材料的xz平面45°方向设置在迎风线上。
程兴华李建林杨涛李理
关键词:正交各向异性非均匀性热应力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掺混段硅基绝热层冲蚀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硅基绝热层在补燃室高温环境中形成的熔融层受到高速气流的剪切作用,逐渐脱离炭化层,形成冲蚀现象。通过建立冲压发动机绝热层气动吹除过程的数学模型,对发动机绝热层的冲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冲蚀强度同当地气流温度及流速紧密相关;在进气道下游,两进气道之间绝热层受到的冲蚀作用最强;补燃室头部温度较高,但是由于气流流速较低,受气流冲蚀影响较小。对比表明,气流温度与速度共同决定的热流密度控制熔融层的形成速度,对于稳定发展的发动机流场,冲蚀作用主要受绝热层气流速度控制。
李理杨涛刘巍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烧蚀
旋转冲压增程弹进气道内流场旋流数计算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研究高速旋转对冲压增程弹进气道的影响,对零攻角下旋转弹丸进气道入口与出口旋流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旋流数的解析计算式。为了检验理论分析各项假设的合理性,并对旋流数解析式的误差进行分析,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双锥进气道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冲压弹丸进气道前方来流旋流数很小,因此旋转对进气流量影响很小;理论解析式计算所得进气道出口旋流数比数值计算结果偏大,且背压越低偏差越大;普通旋转冲压弹丸进气道出口旋流数低于0.2,由于在此弱旋流进气条件下,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与直流进气状态接近,因此弹丸的旋转对冲压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小。
刘巍李理杨涛
关键词:进气道数值仿真
高速粒子对固冲发动机绝热层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剂中多加入了大量的金属颗粒。以铝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颗粒相对冲压发动机绝热层的热增量影响,分别对30μm与10μm的颗粒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增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进气道两侧。大颗粒引起的热增问题要远大于小颗粒。大颗粒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轴向碰壁位置较小颗粒更靠近下游喷管。颗粒对壁面的热增量影响同颗粒速度也有很大关系,大量的液滴与壁面碰撞后破碎飞溅。由推进剂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相碳颗粒对发动机的冲蚀影响较小,实际中可以忽略。
李理杨涛姜伟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颗粒相绝热层冲蚀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硅基绝热层烧蚀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评估固冲发动机硅基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对硅基绝热层的烧蚀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数值模型。硅基绝热层烧蚀由气动冲蚀,化学烧蚀,颗粒剥蚀三个部分构成。数值结果表明,硅基绝热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气动冲蚀,化学烧蚀与颗粒剥蚀影响较小。理论计算同试验获得的烧蚀形态基本吻合,冲压发动机严重烧蚀部位在进气道两侧的下游区域。从结构设计上看,冲压发动机防隔热设计的重点应是降低冲压发动机气流冲蚀影响。
李理杨涛程兴华杨林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绝热层烧蚀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套管结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套管结构调节燃料流量的特性,对某模型发动机的湍流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套管开口靠近有效载荷末端与燃烧室入口收缩段时,燃料流量的变化速度较快,而在二者之间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套管开口紧贴有效载荷末端时,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较无套管有所提高,套管向下游移动,将使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降低;套管壳体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套管出口位置,应适当加强套管末段的热防护。
刘巍杨涛程兴华李理
关键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套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