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丰

作品数:10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7篇草地
  • 4篇人工草地
  • 4篇喀斯特山区
  • 3篇农田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温度
  • 2篇农牧
  • 2篇农牧交错带
  • 2篇微量元素
  • 2篇温度
  • 2篇交错带
  • 2篇贵州喀斯特山...
  • 1篇多胺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 1篇羊草

机构

  • 10篇贵州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黄平县农业局

作者

  • 10篇杨丰
  • 9篇刘洪来
  • 7篇陈超
  • 5篇王建立
  • 3篇姚红艳
  • 3篇赵丽丽
  • 2篇郝俊
  • 2篇程巍
  • 1篇李莉
  • 1篇宋高翔
  • 1篇黄顶
  • 1篇吴文旋
  • 1篇孔德顺
  • 1篇王丽学
  • 1篇向俊
  • 1篇黎琳

传媒

  • 4篇草地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种子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4年
为探明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喀斯特山区林地、草地、经果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中国西南山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性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毛管持水力等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经果林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pH。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中有效磷、草地中有效钾含量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均为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特征,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及硼、林地中的有效铜、农田中的有效铜及钼的丰度处于低水平,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通过土壤养分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得出,研究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顺序为草地>林地>经果林>农田,建议喀斯特山区大力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陈超杨丰赵丽丽姚红艳王建立刘洪来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土壤质量有效性
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影响域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移动窗口法研究了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影响域.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在空间上是变化的,人工草地和农田系统之间存在着复合功能区(即界面影响域);土壤温度在界面影响域变化剧烈,而在农田和草地区域基本上呈线性形状分布,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温度比草地高1.08℃.研究区土壤温度界面影响域为农田8 m,草地22 rn,总宽度30 m,属渐变型界面.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生态交错区的科学管理和生态系统间物质运移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杨丰刘洪来陈超黎琳孔德顺吴文旋赵丽丽向俊
关键词:土壤温度
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与评价被引量:36
2013年
为探明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以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铜、锰、铁、钼、硼、锌)的影响,并探索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区域土壤微量元素丰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上呈表面富集现象,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铁、硼和钼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为4.97%~79.17%,而土壤有效锌含量则增加,增幅为11.76%~46.06%;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锰含量在剖面上的下降速率加快。建立了研究区6种有效微量元素的丰缺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土壤微量元素密度为参数,以参数值的不同范围界定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消除了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对判定结果的影响。根据该评价指标,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处于极高水平,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铜、钼、硼的丰度下降,而有效锌的丰度上升;结合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指数,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硼处于低水平,不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土壤微量元素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陈超杨丰刘洪来姚红艳宋高翔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喀斯特地区
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水分的影响域
2015年
以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表层土壤(0~20 cm)水分变化特征及界面影响域。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水分在空间上是变化的,草地表层土壤的平均水分含量约为23.6%,农田表层土壤平均水分含量约为11.8%;农田-草地界面的土壤水分含量平均约为17.7%;通过移动窗口法对研究区界面影响域进行判定,结果发现,土壤水分在人工草地、农田的影响域分别为12、14 m,总界面宽度为26 m,属渐变型。
陈超王建立杨丰刘洪来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
多胺浸种对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3个牧用型品种路易、麦迪和雅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胺浸种及干旱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胚芽鞘长等指标,研究多胺浸种对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3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的发芽能力、发芽速度及活力,抑制了胚根、胚芽及胚芽鞘的生长。结合各指标综合评定,3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表现为麦迪>路易>雅晴。精胺和腐胺浸种能不同程度提高3个品种抗旱性,且精胺浸种对麦迪和路易品种的作用较腐胺更为显著。
李莉赵丽丽王普昶杨丰
关键词: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种子萌发PEG-6000多胺
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草地-农田景观土壤温度界面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
2017年
景观界面是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对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进行季节性监测;采用移动窗口法、野外测定和室内统计相结合,对以土壤温度为参数的界面宽度的大小进行了判定;对研究区3个功能区土壤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四季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分别为9.8,26.5,15.4℃和4.8℃;人工草地-农田景观春、夏、秋、冬四季土壤温度界面宽度随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由宽变窄的变化规律,分别为37,32,27 m和24 m,土壤温度界面在人工草地系统的影响域变化与总界面宽度保持一致。研究区四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和人工草地功能区系统的平均土壤温度为14.0,14.1℃和13.9℃,春季、夏季和冬季研究区3个功能区的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差异,秋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与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二者与草地功能区系统差异极显著。建议对研究区采用12—18 m的宽度进行草田间作,为丰富界面理论及"退耕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措施。
郝俊陈超王建立杨丰刘洪来
关键词:土壤温度
农牧交错带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及评价被引量:32
2012年
为明确草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华北农牧交错带2种类型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草地土壤表层(0~20cm)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钼)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农牧交错带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典型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分别上升8.8%和16.4%,其他4种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6.4%~28.1%。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标准,典型草地区域有效态硼、钼含量处于高水平,有效态铜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铁、锰在典型草地为高水平和中等水平,开垦为农田后分别降到中等水平和低水平。低湿草甸开垦导致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0.6%~77.7%,其中有效态铁、硼、钼处于极高水平,有效态锰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铜由低湿草甸的高水平降到农田的中等水平。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限制草地植被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由典型草地开垦的农田其土壤有效锰含量不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建议研究区禁止开垦草地并对已开垦的草地实行退耕还草,同时建议建立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评价体系。
刘洪来杨丰黄顶陈超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生态系统有效态微量元素
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土壤水分界面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野外测定、室内统计和移动窗口法相结合,对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宽度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西南山区的退耕还草和草田轮作/间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研究区人工草地土壤表层(0~20 cm)的含水量高于农田;在时间上,研究区一年四季土壤表层水分的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表明春季、夏季和秋季、冬季分别为土壤水分的贮存期、消耗期、恢复期。通过移动窗口法判定得出,研究区土壤水分界面位置与景观界面位置重合,春季界面总宽度为41 m,一年四季表现为"宽-窄-宽"的变化规律,土壤水分界面在农田系统的影响域变化与总界面宽度保持一致,而在人工草地系统则表现为随着季节的推移界面影响域越来越窄;由此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人工草地功能区系统、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和农田功能区系统.该研究对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界面理论的丰富具有参考价值。
王建立刘洪来杨丰唐文汉程巍
关键词:土壤水分
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探明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贵州省不同海拔梯度下的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农田的有机碳特征及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农田土壤体积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升高(P〈0.05),增幅为17.85%~45.74%,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体积质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5.09%~10.88%。研究区草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整个研究区(0~50 cm)的54.93%,呈表层富集现象.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导致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9.64%~57.12%,且降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草地转变为农田使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降幅12.22%~50。73%。
杨丰唐文汉王建立姚红艳程巍刘洪来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
羊草草地对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的响应被引量:3
2014年
以虚实并存耕作理论为指导,运用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技术,采用野外观测、实地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对羊草草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提高了羊草草地植物高度、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增加了优良类牧草所占比例和载畜力;运用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技术改良羊草草地使每公顷草地植物生产层平均每年增加直接经济收益为1119.0元,动物生产层增加直接经济收益2142.0元,前植物生产层潜在(固碳)经济效益为219.5元。通过样地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措施适用于大面积改良羊草草地和其它优质高产的根茎型草地。
陈超刘洪来杨丰王丽学郝俊
关键词:羊草草地植被特征植被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