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来

作品数:671 被引量:1,787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3篇期刊文章
  • 185篇会议论文
  • 10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5篇理学
  • 156篇化学工程
  • 41篇农业科学
  • 3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电气工程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9篇分子
  • 75篇离子
  • 68篇活性剂
  • 68篇表面活性
  • 68篇表面活性剂
  • 66篇热力学
  • 49篇分子热
  • 49篇分子热力学
  • 44篇离子液
  • 44篇离子液体
  • 38篇热力学模型
  • 37篇介孔
  • 36篇分子热力学模...
  • 36篇高分子
  • 32篇溶剂
  • 30篇药物
  • 27篇密度泛函
  • 27篇泛函
  • 26篇纳米
  • 23篇相平衡

机构

  • 61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3篇贵州大学
  • 14篇新疆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华东化工学院
  • 7篇教育部
  • 4篇贵州省草地技...
  • 3篇常州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化工学院
  • 3篇河北沽源草地...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青岛化工学院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70篇刘洪来
  • 152篇胡英
  • 110篇胡军
  • 95篇彭昌军
  • 81篇尚亚卓
  • 58篇徐首红
  • 53篇韩霞
  • 45篇黄永民
  • 38篇陈启斌
  • 22篇周丽绘
  • 17篇虞大红
  • 16篇练成
  • 15篇陈超
  • 14篇汪华林
  • 13篇赵会玲
  • 13篇施云海
  • 11篇赵双良
  • 10篇支东彦
  • 9篇姜建文
  • 9篇杨丰

传媒

  • 86篇华东理工大学...
  • 60篇化工学报
  • 30篇物理化学学报
  • 17篇功能高分子学...
  • 15篇高校化学工程...
  • 12篇化学学报
  • 11篇草地学报
  • 8篇高等学校化学...
  • 8篇化工进展
  • 7篇化学世界
  • 7篇化工高等教育
  • 7篇华东化工学院...
  • 7篇中国化学会第...
  • 6篇中国科学:化...
  • 4篇化学通报
  • 4篇草业科学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第五届全国化...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7篇2023
  • 23篇2022
  • 21篇2021
  • 18篇2020
  • 41篇2019
  • 16篇2018
  • 27篇2017
  • 45篇2016
  • 36篇2015
  • 27篇2014
  • 33篇2013
  • 24篇2012
  • 37篇2011
  • 22篇2010
  • 29篇2009
  • 23篇2008
  • 39篇2007
  • 25篇2006
  • 18篇2005
  • 25篇2004
6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卤代离子液体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李海英朱祥卢运祥胡军彭昌军刘洪来胡英
关键词:二氧化碳
平板狭缝中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微观相变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10
2002年
采用改进的键长涨落空穴扩散算法对平板狭缝中的对称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熔体的微相分离形态、密度分布以及结构因子进行了MonteCarlo(MC)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 :在不同性质壁面的平板狭缝中对称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熔体的微相结构都是层状的 ,但其取向由壁面性质决定 ,对称中性壁面形成垂直于壁面的层状结构 ,对称选择性吸引壁面以及非对称的选择性吸引和选择性排斥壁面组合导致平行于壁面的层状结构 ,而非对称的选择性吸引和中性壁面的组合形成的层状结构 ,在吸引壁一侧平行于壁面、在中性壁一侧则垂直于壁面 .
冯捷刘洪来胡英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MONTECARLO模拟
基于聚多巴胺原位还原修饰的SiO_2@PDA@A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纳米金催化剂由于具有条件温和、专一性强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多相绿色催化过程中,但它易团聚、难分离、难回收的特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受到聚多巴胺(PDA)具有黏附性和还原性的启发,本文利用PDA原位还原四氯金酸制备了一种多层负载型SiO_2@PDA@Au催化剂颗粒。PDA可以紧密且连续地包覆在SiO_2表面,并可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原位还原和负载;金含量随着PDA层厚的增加而增加,金颗粒粒径较均一、无团聚,粒径约为30nm;当Au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59%时,对亚甲基蓝(MB)的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好(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pp=1.613 4min-1),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闫孟飞韩霞刘洪来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三元链状分子系统液液平衡的Monte Carlo模拟和分子热力学模型被引量:2
2006年
在格子模型基础上,采用构型偏倚蒸发法(CBVM)对三元链状分子系统的液液平衡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分别考查了分子链长和链节间相互作用参数对相区的影响。模拟发现,在保持交换能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互溶区随高分子之一的链长的增加而减小。在各组分链长不变的情况下,分相区随交换能的减小而增加。修正的Freed模型(RFT)可较满意地再现模拟结果,而Flory-Huggins模型总是过低地估计互溶区。RFT模型可满意地关联和预测苯-庚烷-二甘醇系统的二元和三元液-液平衡数据。
杨建勇彭昌军刘洪来胡英
关键词:CARLO模拟三元系液液平衡分子热力学
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协同微相分离诱导微孔/介孔材料
离子液体(ILs)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使其在调控表面活性剂(Sur)胶束溶液特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溶剂、电解质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协同作用。在一定温度和配比下,IL/Sur混合胶束可发生微观分相,是设计和诱导合成特殊多级...
胡军刘洪来胡英
文献传递
乙醇在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中的吸收动力学及传递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采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乙醇在几种聚氨酯(PU)/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IPN)中的吸收动力学数据, 用蠕变传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 并对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乙醇在PU/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CBIPN)膜和PU/正丁醇接枝乙烯基酯树脂(HBIPN)膜中的D远大于在PU膜和PU/不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PIPN)膜中的D, 关联得到的CBIPN和HBIPN膜的杨氏模数也远大于纯PU和PIPN膜,与其它实验结果相吻合, 说明在网络间引入化学键或氢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的相容性, 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黄永民窦东友康树华王贵友刘洪来胡春圃
关键词:乙醇动力学互穿聚合物网络蠕变模型
用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常压流体混合物的黏度被引量:2
2006年
在Eyring绝对速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建立了一个常压流体混合物的黏度方程。该黏度方程的关键是采用了链状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同时计算黏度方程中的压缩因子和过剩Gibbs自由能。对选择的若干常压二组分流体混合物的黏度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时,黏度方程能关联二组分流体混合物的黏度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3.18%;采用两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时,关联效果大幅度的改善,平均相对误差降至1.22%;采用与温度有关的可调参数时,单参数和双参数所得黏度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9%和0.84%。实验结果表明,该黏度方程的预测结果稍差,误差一般为7%左右。因此,实际计算中,推荐使用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的黏度模型。
周永祥彭昌军黑恩成刘洪来
关键词:流体混合物黏度分子热力学模型
光响应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体的宏观光响应行为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一种无卤素的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丁基-3甲基咪唑十二烷基硫酸酯([C4mim][C12SO4]),并将其与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12-3-12复配,同时引入光响应小分子反式-2-甲氧基肉桂酸(trans-OMCA),构建Gemini12-3-12/[C4mim][C12SO4]/trans-OMCA/H2O光响应体系,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动态光散射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复配体系中双水相体系及其相邻的单相囊泡体系和各向异性体系的紫外光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良好的光响应性,对于球形胶束和蠕虫状胶束共存的双水相体系,一定时长的紫外光照射会促使其融合为单一的蠕虫状胶束相;单相囊泡体系在一定时长的紫外光照射后会分离为球形胶束和蠕虫状胶束共存的双水相体系,延长紫外光照射时间,体系又会逐渐融合为单一的蠕虫状胶束相;对于各向异性体系,一定时长的紫外光照射会使体系变为各向同性相。显然,通过紫外光照射可实现体系宏观相行为的变化,即光致相分离及光致相混合。
帅洁胡佳杰涂燕尚亚卓刘洪来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光响应双水相体系
温度敏感性脂肽、含该脂肽的脂质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温度敏感性的脂肽,其分子结构为CH<Sub>3</Sub>-(CH<Sub>2</Sub>)n-(VXXLXXX)m,其中n:4~10,m:3~5,V:缬氨酸;L:亮氨酸,X:除缬氨酸和亮氨酸外的亲水性...
徐首红李炜王斯佳刘洪来
环状高分子对胶体稳定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2007年
将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与热力学微扰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胶体/高分子系统排空相互作用的IRDFT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在实际胶体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排斥体积效应和高分子链内相关性的竞争机制。应用该IRDFT,分别以线性链状和环状结构的高分子及其单体为排空元,计算了不同排空元条件下的胶体间排空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对于絮凝破坏,自由环状高分子具有更大的优势。
陈学谦刘洪来
关键词:胶体稳定性
共6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