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环核苷酸
  • 2篇核苷
  • 2篇创伤
  • 2篇创伤应激
  • 1篇第二信使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破裂
  • 1篇心脏破裂伤
  • 1篇信使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破裂伤
  • 1篇裂伤
  • 1篇救治
  • 1篇机体
  • 1篇CAMP
  • 1篇CGMP

机构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柴莹
  • 1篇沈钢
  • 1篇陈如坤
  • 1篇李森华
  • 1篇赵玉华
  • 1篇吴明

传媒

  • 2篇急诊医学
  • 1篇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创伤应激与环核苷酸的关系
1997年
以体外循环手术作为创伤应激模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6例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手术者围术期7个时段的血浆cAMP、cGMP值,探讨其在应激状态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发现随机体承受创伤刺激,特别是对心脏的手术操作及体外循环转流刺激强度的增减,cAMP及cGMP呈相应的变化.表明在体外循环手术这种特定的创伤模式下,对血浆环核苷酸的动态监察可作为病人机体。
岳巍柴莹
关键词:创伤应激体外循环CAMPCGMP环核苷酸
心脏及胸内大血管破裂伤的诊治探讨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探讨心脏及胸内大血管破裂伤的损伤机制和救治原则。方法:对近20年心血管内外科和急诊科收治的32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全组病人中男性占21例,女性11例,年龄36.81±11.87岁;按致伤原因分为直接穿通性损伤组9例,非穿通性损伤组7例,医源性损伤组16例;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7例,其中死亡率以非穿通性损伤组为最高,达42.86%。结论:作者认为心脏及胸内大血管破裂伤的临床表现和凶险程度因其接受的损伤方式及机制形成等因素不同而表现各异,必须根据病情及危及生命的轻重缓急程度决定抢救的手段和形式,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柴莹陈如坤李森华吴明
关键词:心脏破裂伤破裂伤救治
机体应激强度与环核苷酸系统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为探讨环核苷酸系统在创伤应激状态下作为机体内分泌系统第二信使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放免法测定 16例低温麻醉体外循环者围术期 7个时段的血浆cAMP、cGMP值。结果 发现随机体承受刺激强度的增减 ,cAMP呈同步改变 ,而cGMP增高主要与心脏承受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刺激有关。结论 认为对血浆环核苷酸系统的动态观察可作为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强度的一个综合参考指标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亦可作为特定的机体创伤模式为科研及临床观察所用。
赵玉华沈钢柴莹
关键词:环核苷酸第二信使创伤应激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