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英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AMPC酶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基因
  • 3篇假单胞菌
  • 2篇蛋白
  • 2篇亚胺培南
  • 2篇亚胺培南耐药
  • 2篇质粒AMPC...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研究
  • 2篇克雷伯菌
  • 2篇肺炎克雷伯
  • 2篇肺炎克雷伯菌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栾英
  • 9篇多丽波
  • 4篇李桂玲
  • 4篇张联博
  • 4篇张和光
  • 2篇程欣弘
  • 2篇陈淑娟
  • 1篇孙琪
  • 1篇李垚
  • 1篇黄立娟
  • 1篇任蕾
  • 1篇孙轶华
  • 1篇刘彦虹
  • 1篇王金辉
  • 1篇贺飞
  • 1篇王秀云
  • 1篇何昕
  • 1篇刘晶
  • 1篇徐洪伟
  • 1篇王丽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8
2014年
实验诊断学作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在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中占有很大比重,本课程涉及多学科,是联系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多学科的桥梁。其中的实验课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感性地理解检验结果,从而客观理性地分析结果、分析疾病、确定诊断、指导治疗、判定预后等。但由于陈旧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较为枯燥,机械计数细胞,长时间等待实验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院提高了实验课比重,
李桂玲多丽波刘彦虹黄立娟孙轶华张和光任蕾栾英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药敏试验常规纸片扩散法,以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为标准筛选可疑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株;三维实验确证AmpC酶;对AmpC酶阳性的菌株,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质粒AmpC酶的筛选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别;对多重PCR阴性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染色体ampC启动子和衰减子的克隆、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的特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86株大肠埃希菌中,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的有10株占1.70%,酶粗提取物三维实验全部为阳性;其中4株大肠埃希菌质粒多重PCR阳性(0.07%),为DHA-1型质粒AmpC酶;6株为染色体突变高产AmpC酶(1.02%),启动子、衰减子基因克隆测序与大肠埃希菌K12比较,具有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结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持续高产AmpC酶的耐药机制是获得DHA-1型质粒AmpC酶或染色体ampC启动子、衰减子基因突变导致。
多丽波刘晶张联博栾英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AMPC酶抗菌药物耐药基因
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本院分离的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以本院临床分离的一株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用特异性引物进行AmpC酶全编码基因及AmpR调节基因的扩增,并且构建pET-22b(+)-AmpR的表达质粒和表达菌株。结果 PCR分别扩增出约1 140 bp和876 bpDNA片段,经测序证实,1 140 bp的序列与摩根摩根菌染色体上AmpC酶全长编码基因同源性达99.1%,876 bp的序列与摩根摩根菌染色体上AmpR基因同源性达98%。重组质粒pET-22b(+)-AmpR转化E.coli BL21(DE3)后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34 kD,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结论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上存在调控因子AmpR,能够表达AmpR蛋白,诱导性耐药机制同样存在于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中。
栾英贺飞李桂玲何昕多丽波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诱导性耐药融合蛋白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株中金属β-内酰胺酶及整合酶携带情况。方法采用改良 Hodge法、双纸片协同法、组合纸片法进行金属酶表型检测,PCR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型以及整合酶Ⅰ、整合酶Ⅱ和整合酶Ⅲ。将 IMP金属酶全基因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再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62株 Pa经金属β-内酰胺酶改良 Hodge法检出3株、双纸片协同法检出4株,组合纸片法检出4株,PCR法检测出4株(6.45%,4/62)金属酶阳性菌株,经全基因测序结果为 IMP-1型,且全部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0%(4/40);未检测出 VIM,SPM和 GIM型金属酶;PCR检测整合酶Ⅰ在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阳性率为40%(16/40),在亚胺培南敏感菌株中检出率为22.73%(5/22);所有菌株均未检出整合酶Ⅱ,Ⅲ。结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存在 IMP-1型金属酶阳性的Pa,这些菌株多为多重耐药细菌,且携带Ⅰ类整合子,该院应做好防范工作,防止金属酶和整合子的传播。
多丽波李桂玲陈淑娟栾英王兴力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整合酶
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D2与亚胺培南耐药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D2(OprD2)含量改变与亚胺培南(IMP)耐药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4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OprD2,进行SDS-PAGE电泳,利用水杨酸盐抑制试验确定OprD2的位置,通过凝胶分析软件分析OprD2的相对含量,并与敏感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株对IM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2完全缺失的有11株,减少的有17株,与敏感株相比,OprD2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OprD2含量的减少或缺失是其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丽波张联博栾英孙琪张和光程欣弘王秀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
院内感染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各临床科室收集的标本,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和伤口创面分泌物为主要临床来源,其中药物敏感性最好的为阿米卡星(62%),其次为氨曲南(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7%)、头孢哌酮/舒巴坦(52%);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分别为26%、34%、38%和40%,耐药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棒酸(90%),其次为帕尼培南(76%)、头孢噻肟(74%)及庆大霉素(69%)。结论: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常表现为多重耐药,需加强预防,降低其感染几率;并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徐洪伟多丽波张联博栾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亚胺培南
质粒AmpC酶转录调控因子AmpR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2008年
质粒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之一。产生质粒AmpC酶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可以在细菌间传播。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诱导性表达的DHA型质粒AmpC酶,研究其诱导性耐药的表达机制,对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诱导DHA型质粒AmpC酶表达的AmpR转录调控因子进行初步研究。
多丽波栾英程欣弘张和光王金辉
关键词:质粒AMPC酶转录调控因子R蛋白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生素耐药纯化
DHA-1型质粒AmpC酶调控因子AmpR基因检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DHA-1型质粒AmpC酶诱导性耐药调控因子AmpR基因。方法以我院临床分离产DHA-1型质粒AmpC酶的4株大肠埃希菌和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用特异性引物扩增Am-pR调节因子全编码基因,并将一株肺炎克雷伯菌AmpR基因克隆到pET-22b(+)载体质粒中测序。结果所有实验菌株AmpR基因检测阳性,重组子AmpR基因测序表明与摩根摩根菌染色体上AmpR基因同源性达99.8%。结论产DHA-1型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质粒上存在调控因子AmpR基因。
多丽波栾英张联博李垚
关键词:质粒AMPC酶
肺炎克雷伯菌 ampG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2015年
目的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肺炎克雷伯菌ampG基因缺失突变株,初步探讨ampG基因缺失对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诱导表达的影响. 方法 PCR分别扩增实验菌株ampG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再利用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 ,SOE-PCR)技术获得ampG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酶切后克隆至温敏性自杀载体pKO3-km上,构建pKO3-km-ΔampG重组质粒,电转化至肺炎克雷伯菌Kp1和Kp NTUH-K2044 菌株中,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利用pKO3-km的温敏特点,筛选出肺炎克雷伯菌ampG基因缺失的突变株;将克隆质粒pACYC184-ampCR分别导入Kp NTUH-K2044的野生型及其ampG基因缺失菌株中,使其获得AmpC酶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以头孢西丁为诱导剂,观察ampG基因缺失前后对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诱导表达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pKO3-km-ΔampG重组质粒,经PCR及DNA测序证实获得肺炎克雷伯菌ampG基因缺失突变株,与野生型相比,Kp1菌株ampG基因敲除后AmpC酶诱导表型消失,而在获得了外源性AmpC酶基因后, Kp NTUH-K2044菌株AmpC酶诱导表型阳性,其相应的ampG基因缺失株AmpC酶诱导表型阴性.结论 成功构建肺炎克雷伯菌ampG基因缺失突变株,ampG基因缺失后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不能诱导表达.
王丽多丽波李桂玲张和光栾英陈淑娟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同源重组AMPC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