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复跃

作品数:75 被引量:25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6篇大豆
  • 14篇春大豆
  • 11篇性状
  • 11篇选育
  • 9篇豆种
  • 9篇夏大豆
  • 8篇栽培
  • 8篇栽培技术
  • 8篇农艺
  • 8篇农艺性
  • 8篇农艺性状
  • 8篇种质
  • 8篇大豆种质
  • 7篇玉米
  • 6篇套种
  • 6篇南方大豆
  • 6篇抗性
  • 6篇大豆品种
  • 5篇种质资源
  • 5篇周期

机构

  • 6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广西益谱检测...

作者

  • 75篇汤复跃
  • 70篇梁江
  • 68篇陈渊
  • 68篇韦清源
  • 62篇陈文杰
  • 42篇郭小红
  • 25篇曾维英
  • 10篇钟开珍
  • 2篇江莹芬
  • 2篇周立人
  • 2篇张磊
  • 2篇冯兰舒
  • 2篇韦清渊
  • 1篇李桂珍
  • 1篇李桂珍
  • 1篇孙学刚
  • 1篇岳海旺
  • 1篇年海
  • 1篇熊发前
  • 1篇陈怀珠

传媒

  • 20篇南方农业学报
  • 13篇大豆科学
  • 8篇广西农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抗花叶病毒材料初步筛选及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来自南方8个省的340份大豆地方品种及育成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抗性初步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在340份大豆资源中,免疫材料21份,抗病材料159份,中间型材料100份,感病材料44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6.18%、46.76%、29.41%、12.94%和4.71%。免疫型材料主要来自湖南、江西和广东。选出小区产量高且对SMV免疫的育成品种(系)1份:粤夏124,地方品种4份:ZDD06803、ZDD14319、ZDD06529、ZDD14389,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广西SMV抗性育种的备选材料。
陈文杰梁江钟开珍韦清源汤复跃曾维英陈渊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
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汤复跃梁江曾维英韦清源陈文杰钟开珍陈渊李桂珍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根瘤数
大豆新品种桂春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为适应生产上大豆种植模式的变化,以高产、适合间套种为主要目标,选育大豆新品种。【方法】以高蛋白优良春大豆品种桂豆3号为母本,外引材料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株高适中、产量潜力大、抗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既适合清种,也适合间套种的大豆新品种。【结果】经多代系谱选育,品系命名为桂807。桂807 3年3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85.25 kg/ha,比对照桂春1号增产1.7%,居9个参试种第2位,产量幅度1725.00~3199.95 kg/ha。3年3造参试17点次中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的52.9%。在间种条件下也有良好表现,平均产量1569.86 kg/ha,比对照增产20.91%,增产效果显著。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桂春12号。【结论】桂春12号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既适合清种,也适合与甘蔗、木薯间套种,适宜在桂南、桂中等地区推广种植。
韦清源梁江陈渊曾维英汤复跃陈文杰
关键词:春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春大豆新品种桂春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20年
以单荚粒数多、抗倒伏性好的柳8829为母本,以高蛋白、抗倒伏性较好的桂春6号为父本,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桂208,2015—2016年,两年两造区域试验产量2664.73公斤/公顷,较对照种桂春1号增产10.6%,产量幅度2042.48~3552.00公斤/公顷。两年两造统计14点次中有12点次较对照增产,是增产点次最多的参试种,增产点次达85.71%。2017年生产试验中,6个试点中桂春18号平均产量2350.22公斤/公顷,较对照种桂春1号增产4.20%,居第一位。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桂春18号。该品种适合广西各地种植。
宁德娇梁江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陈文杰
关键词:春大豆选育间套种栽培技术
大豆耐涝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涝害是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探索其耐涝机理,对培育选择耐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大豆耐涝鉴定方法与指标、耐涝的遗传学研究、不同时期耐涝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目前大豆耐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大豆耐涝研究的重点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筛选耐涝的大豆遗传材料,选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
陈文杰汤复跃梁江陈渊
关键词:大豆
大豆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SSR标记定位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随着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大豆已成为少数几个没有大规模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作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合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我国在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
汤复跃
关键词:大豆种植遗传育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良种区域试验综合总结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广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考种、测产、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第一至第九周期的区域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鉴定了60个春大豆品种,评选出柳豆1号、桂春1号等35个优良品种,其中桂早1号(8901)、桂早2号(199)、桂春1号(桂313)、桂春2号(桂292)、桂春3号(桂4-228)等1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通过区域试验的一些品种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良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深入展开。
曾维英陈渊梁江汤复跃韦清源
关键词:春大豆
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大豆种子鉴定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段式大豆劣变耐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其鉴定方法包括:(1)设置对照组;(2)将待鉴定材料和公共对照一同进行T5处理;(3)进行发芽试验;(4)统计正常芽数、轻度损伤芽数、损伤...
陈文杰宁德娇郭小红梁江陈渊韦清源汤复跃
文献传递
大豆种皮皱缩症抗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种皮皱缩症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种子皱缩症状差异大的两个大豆品种作为公共对照,正常籽粒的桂春11号和皱缩籽粒的中黄330;(2)选择季节进行播种鉴定;(3)被鉴定的大豆品种材料先按照在...
郭小红陈文杰覃夏燕韦清源汤复跃韦荣昌梁江陈渊
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的质量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曾维英梁江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钟开珍陈文杰
关键词:野生大豆质量性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