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红
- 作品数:53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
- 郭小红王兴才孟田张惠君敖雪王海英谢甫绨
- 关键词:大豆形态性状
- 一种豆类分选机
- 本实用新型于农用筛选装置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豆类分选机,包括带支脚的机架,机架上方设有下料斗,下料斗下方设有筛选区,筛选区一端设有鼓风机、另一端侧方设有出豆口和出渣口,下料斗与筛选区之间设有下料调节阀;鼓风机与筛选区之间设...
- 陈文杰梁江陈渊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漏种豆类播种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种豆类播种机,包括车架,车架的下端设置有滚轮,车架的侧壁上安装有扶手架,扶手架上设置有启动开关,车架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启动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后端安装有进料箱,进料箱内部设置有进料通道...
- 覃夏燕宁德娇陈淑芳郭小红陈文杰韦清源汤复跃韦荣昌梁江陈渊
- 利用高世代转录组测序挖掘控制南方大豆皱叶症候选基因
- 2024年
- 【目的】南方大豆皱叶症(southern soybean crinkle leaf disease,SSCLD)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减产40%左右,利用高世代分离群体转录组测序技术(high-generation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RNA-seq,HGRNA-seq)挖掘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为揭示SSCLD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2个南方皱叶症症级差异材料及其衍生的F2:7株系为研究材料,对双亲进行重测序,对12个F2:7单株(7个皱叶,5个正常叶)进行单个样本转录组测序,利用转录组及亲本的SNP/InDel数据进行混池法定位分析,利用转录组表达量差异数据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并在定位区间附近开发7个KASP分子标记,利用230个F2群体构建局部连锁图谱,对转录组数据定位结果进行验证。联合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结果】利用混池法把控制皱叶症的基因位点CL12定位在大豆第12染色体末端39231651—40705115 bp的1473464 bp区间内,利用F2群体将控制皱叶症的基因定位于39743275—40948295 bp的1205020 bp区间内,与混池法定位结果基本一致。GO注释结果显示,代谢过程包括免疫系统过程,以及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与膜等相关,KEGG注释结果显示,生物系统通路中主要包括植物-病原菌互作和环境适应等通路。GO富集的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同跨膜受体蛋白活性、蛋白磷酸化及信号受体活性等方面相关,KEGG富集到的最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在植物-病原菌互作和植物MAPK信号通路上。结合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特点,选择定位候选区间内与抗病等相关且在外显子上存在非同义突变或表达量有差异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结合qRT-PCR验证,最终确定GLYMA_12G223100、GLYMA_12G223900、GLYMA_12G224100、GLYMA_12G231800和GLYMA_12G233000等5个基因为控制南方大豆皱叶症的候选基因。【结论】HGRNA-seq实现了RNA-seq和BSA-seq相结合,成�
- 陈文杰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陈淑芳覃夏燕韦荣昌梁江
- 关键词:大豆转录组分子标记
-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夏大豆产量形成差异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春玉米套种夏大豆种植模式下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为提高该地夏大豆单产水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1年对22个大豆生产田66个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数据,按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进行统计,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判断决定该县夏大豆单产的关键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平均种植密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产高于本地农家种,百粒重小于农家种;从变异幅度看,育成品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高于农家种,平均种植密度、株高、百粒重低于农家种。春玉米套种夏大豆种植模式下夏大豆相关性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小顺序为:X4(单株粒数)>X1(种植密度)>X5(百粒重),表明对环江夏大豆产量影响首要因素是单株粒数,其次是种植密度,最后是百粒重。【结论】决定环江夏大豆种植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单株粒数,但变异系数大;环江夏大豆产量潜力较大,建议采取加快替代农家种、改善群体透光状况增加中下部结荚数量、化学防治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粒数、春玉米秸秆覆盖提高出苗率和均匀度来提高单株粒数等措施,提高环江夏大豆单产水平。
- 覃爱莲韦清源郭小红梁江汤复跃
- 关键词:夏大豆套作
- 一种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基因定位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基因定位的方法,将目标性状差异大的植物材料A和植物材料B杂交创建近等基因系或残留异质系群体,利用基于重测序的转录组测序方法来实现正向遗传学定位的目的,同时还能利用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筛选...
- 陈文杰覃夏燕宁德娇陈淑芳郭小红汤复跃韦清源韦荣昌梁江陈渊
- 基于图像采集的叶面积计算系统V1.0
- 陈文杰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熊发前
- 1、课题来源与背景:植物形态学试验中往往需要测定植物的叶面积,叶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叶面系数法、描形数格法、描形称重法、叶面积仪法、软件测定法等方法。叶面积系数法测定某一个作物的同一个品种效果可以,但测定叶形品种差异大的叶片...
- 关键词:
- 关键词:图像采集
- 不同贮存方式对大豆种子活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大豆种子活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以2个春大豆品种‘桂春8号’(GC 8)和‘桂春13号’(GC 13)与1个夏大豆品种‘桂夏1号’(GX 1)为试验材料,设密封干燥(A_(1))、密封(A_(2))、自然存放(A_(3))共3个处理,置于敞开式仓库(日均温8.2~29.9℃,日均湿度55.3%~88.0%)贮存1年,以−18℃贮存作为对照(A_(0)),测定种子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种子浸泡12 h后浸泡液电导率(EC)和渗出固体物重(WDS);采用纸床法测定不同贮存处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相关指标,及干旱处理(DT)和浸水处理(FT)后的不同贮存处理大豆种子的发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TTC试验中,A_(0)、A_(1)和A_(2)的3个品种子叶的显色率均在90%以上,A_(3)的‘GC 8’和‘GC 13’种子子叶显色率分别降至29.46%和26.05%,而‘GX 1’种子子叶显色率降为0。2)与A_(0)、A_(1)和A_(2)相比,3个品种A_(3)的EC和WDS均为最大,3个品种A_(1)的WDS较A_(0)均无显著差异。除‘GC 8’A_(1)的EC显著高于A_(0)外,其他2个品种A_(1)的EC较A_(0)均无显著差异。3)3个品种A_(2)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A_(0);3个品种A_(0)和A_(1)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A_(3);3个品种A_(0)和A_(1)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A_(2)和A_(3);3个品种各处理的种子CAT活性较A_(0)均无显著差异。4)A_(3)中3个品种的发芽势(GPP)、发芽率(GP)、正常苗率(NSP)、发芽指数(GI)4个指标均为0,A_(2)的4个指标均显著低于A_(0)和A_(1),A_(1)与A_(0)的4个发芽指标相比,除A_(1)中的‘GC 13’的NSP和‘GC 8’的GPP和NSP显著低于A_(0)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种A_(2)的发芽后第5天根长(5dRL)、下胚轴长(HL)、根鲜重(FRW)、活力指数(VI)均显著低于A_(0),且A_(2)的5dRL和VI均显著低于A_(10)除‘GC 13’A_(1)的5dRL显著低于A_(0)外,其他品种的A_(1)与A_(0)的5dRL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
- 陈文杰梁江覃夏燕郭小红陈淑芳汤复跃韦清源韦荣昌陈渊
- 关键词:大豆种子老化种子活力发芽
- 辅助鉴定南方大豆皱叶症的基因、分子标记引物组及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南方大豆皱叶症的基因,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在皱叶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且受其他逆境条件影响较小,基于该分子标记基因开发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可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快速简...
- 陈文杰宁德娇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梁江陈渊
- 春大豆新品种桂春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0年
- 以单荚粒数多、抗倒伏性好的柳8829为母本,以高蛋白、抗倒伏性较好的桂春6号为父本,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桂208,2015—2016年,两年两造区域试验产量2664.73公斤/公顷,较对照种桂春1号增产10.6%,产量幅度2042.48~3552.00公斤/公顷。两年两造统计14点次中有12点次较对照增产,是增产点次最多的参试种,增产点次达85.71%。2017年生产试验中,6个试点中桂春18号平均产量2350.22公斤/公顷,较对照种桂春1号增产4.20%,居第一位。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桂春18号。该品种适合广西各地种植。
- 宁德娇梁江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陈文杰
- 关键词:春大豆选育间套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