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动物科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草地畜牧业面临的自然灾害及对策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主要揭示了我国草地畜牧业面临的自然灾害及其派生特征,客观地剖析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成因,提出了战胜自然灾害,保证草地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对策。
- 王倩曹玲
-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
- 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
- 1997年
- 李林强王倩
- 关键词:饮料乳酸菌生产工艺
- 渭北旱塬畜群结构调整及秸秆畜牧业发展被引量:1
- 1995年
-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当地在作物秸秆资源和草山草坡资源十分丰富,可养畜700万牛单位,而目前尚不足600万,潜力很大。近年来,当地方群结构不断优化,草食家畜的饲养比例逐渐增加,1980年为60.62%,1985年上升到74.92%,目前已达77.44%左右。同期草食家畜的商品率也在同步增长,肉类总产量增加0.76倍,其申猪肉增加0.41倍,牛羊肉增加16.4倍。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草食家畜生产,是强化农牧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渭北旱源秸秆畜牧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 昝林森王倩唐万寿
- 关键词:渭北旱塬畜群结构草食家畜农作物秸秆
- 应用Logistic模型探求封育草场苜蓿种群密度的研究
- 1993年
- 在陕西渭北对严重退化的半人工草场(天然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了为期6年(1986—1991)的封育研究,并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该草场主要经济类牧草——紫花苜蓿的最佳种群密度及其封育时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群密度与草场生产力呈显著直线相关,y=1.0819+2.5151x(r=0.9872);其最佳种群密度为76.6——96.0株/m^2;草场封育以3—4年为限:对于轻度过牧的草场,如需封育,用1—2年时间即可重新开放。
- 昝林森杨云贵王倩
- 关键词:草场苜蓿
- 乳中环核苷酸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根据环核苷酸理化性质及乳的特点,采用酶法从乳汁中提取环核苷酸。研究表明,该方法条件温和、工艺合理、操作方便。经放射免疫测定提取浓缩液浓度为cAMP20μmol·L-1,cGMP0.2μmol·L-1.
- 马志科昝林森王倩张恩平孙超
- 关键词:乳液环核苷酸酶法
- 牛乳中掺豆浆的鉴别试验被引量:8
- 1997年
- 牛乳中掺入豆浆,从感观和理化指标上很难鉴别,故掺入现象较为普遍。本文依据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对牛乳中掺入豆浆鉴别方法进行探讨和改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出5%豆浆掺入量,且方法、试剂简单,灵敏度较高。
- 马志科王倩
- 关键词:牛乳掺假
- 牧草叶蛋白生产及利用技术被引量:4
- 1993年
- 蛋白质饲料不足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人口骤增,耕地锐减,无疑加剧了养殖业集约高效发展与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而牧草叶蛋白的开发利用,必将使我国养殖业生产再现生机。这是因为我国有近60亿亩草山草坡的牧草资源,加上人工草地和部分树叶资源,绿色植物产品数量相当可观,具有发展叶蛋白生产的广阔前景。
- 昝林森王倩冯忠义
- 关键词:牧草叶蛋白饲料生产工艺
- 陕西渭北旱塬苜蓿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被引量:5
- 1992年
- 本文就草原2号这种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生产力的苜蓿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和肥力水平对其生长及产量形成,以及播期、播量和田间管理的增产效应等分别加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渭北旱塬苜蓿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通过三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旱塬农牧结合和土地用养结合,为振兴渭北农村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昝林森魏其克王倩
- 关键词:苜蓿栽培增产效应
- 渭北旱源杨家陇实验区畜群优化结构研究
- 1993年
- 文章根据渭北旱塬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了畜群优化结构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实施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同类地区畜牧业生产有参考价值。
- 王倩王彩兰李周孜
- 关键词:渭北旱塬畜群结构线性规划
- 乔─灌─草生态建设理论的缺陷与完善
- 1994年
-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乔─灌─草生态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在指导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大量典型事例和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剖析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乔─灌─草”三结合的主要关系和先后顺序,确定小冠花、毛苕子等牧草为草、灌先行时的先锋植物,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从而使“乔─灌─草生态建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 昝林森王倩
- 关键词: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