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ROC曲线
  • 3篇血压
  • 3篇中毒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铅中毒
  • 3篇肿瘤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高血压
  • 2篇血瘀
  • 2篇血瘀证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疗法
  • 2篇预后
  • 2篇铅接触
  • 2篇瘀证

机构

  • 24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24篇王倩
  • 12篇林果为
  • 5篇施赛珠
  • 4篇范维琥
  • 4篇董乃琪
  • 4篇谢绿洲
  • 3篇吕玲
  • 3篇王小钦
  • 3篇徐麦玲
  • 3篇戴瑞鸿
  • 2篇刘文廉
  • 2篇熊金元
  • 2篇邹和建
  • 2篇金丕焕
  • 2篇黄前川
  • 2篇谢彦晖
  • 1篇余枫
  • 1篇林佩娣
  • 1篇乐竹琴
  • 1篇梁晓华

传媒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劳动医学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安徽中医临床...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白血病

年份

  • 3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例肿瘤患者舌下脉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通过调查200例肿瘤病人舌下脉情况并与性别、年龄及其他条件相仿的非肿瘤病人配对比较,发现前者的舌下脉较后者明显异常;其中消化系、颅内、五官颌面肿瘤舌下脉异常尤为显著;良、恶性肿瘤之间舌下脉异常无明显差异。
石志芸施赛珠王倩
关键词:肿瘤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高危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4
1998年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1年上海地区27家医院2867例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同素进行Logn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血、感染和多脏器衰竭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应用,降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病死率。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或≤1岁,发病时伴有明显出血、外用血白细胞>100X109/L、BPC<50X109/L。结论: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AL的早期病死率十分必要。
王军林果为王小钦王倩黄前川熊金元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高危因素
糖尿病致瘀因素的临床评估被引量:11
1998年
对12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瘀证致瘀因素(NIDDM合并症、常见虚证证候)进行分析,分伴发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2组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相仿。表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发生率在血瘀证中显著增高(P<0.05)NIDDM患者中气虚、肝虚、肾虚证候在血瘀证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气虚证尤为明显,也阐明了气虚与血瘀相关。
张茂华施赛珠王倩
关键词:糖尿病血瘀证流行病学
化学法尿铅作为铅接触指标的价值评价
1999年
[目的]评价化学法尿铅筛选职业性铅接触的价值。[方法]收集157 名同一铅接触工人的血标本及尿标本,同时测定血铅、尿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锌卟啉(ZPP)、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以血铅≥40μg/dl,≥60μg/dl的铅接触水平为金标准,用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软件评价化学法尿铅及其它测定指标的准确性。在ROC曲线上制定各测定指标筛选血铅≥40μg/dl,≥60μg/dl的最佳临界点,用EPINFO统计软件比较两种平行试验的敏感度。[结果] 筛选血铅≥40μg/dl,尿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明显小于原卟啉及锌卟啉(P< 0.05);联合原卟啉与锌卟啉的平行试验敏感度显著高于联合尿铅与尿δ-ALA 的平行试验(P< 0.05)。筛选血铅≥60μg/dl,尿铅的AUCROC明显小于原卟啉、锌卟啉、尿δ-ALA(P< 0.05),联合原卟啉与锌卟啉平行试验的敏感度显著高于联合尿铅与尿δ-ALA的平行试验(P< 0.05)。[结论] 筛选血铅≥40μg/dl、≥60μg/dl水平的职业性铅接触,尿铅的准确性最低,二种平行试验中。
吕玲徐麦玲林果为王倩
关键词:尿铅铅接触ROC曲线铅中毒
G6PD荧光斑点法检测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1995年
1966年Beutler推荐的G6PD荧光斑点试验具有特异度高而敏感性差的特点。我们通过对影响G6PD荧光斑点检出率的因素如温育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Hb浓度分别进行控制。根据ROC曲线,该法最佳工作点为0.45mmol/LG6P、0.34mmol/LNADP、37℃下反应3min。
谢彦晖林果为王倩刘文廉
关键词:血液G6PD杂合子
有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因素研究
1998年
目的:了解有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对130例有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的病人和130例无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临床特症、临床疗效、生存期的对照研究,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的CR率只有31.5%,无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的CR率为51.6%,有白血病前期的急性白血病中位生存时间194天,明显短于无白血病前期病史的527天。结论:本文发现发病时年龄。
王小钦林果为王军王倩
关键词:白血病前期急性白血病预后
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筛选职业性铅中毒的价值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评价红细胞嘧啶 5′核苷酸酶筛选职业性铅中毒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15 7名铅接触工人及 3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标本 ,同时测定红细胞嘧啶 5′核苷酸酶 (P5′N)的活性、血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锌卟啉 (ZPP)、尿铅、尿δ 氨基酮戊酸 (δ ALA)。以血铅≥ 1.93μmol/L、≥2 .90 μmol/L为金标准 ,用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的面积 (AUCROC)评价上述指标的准确性。在ROC曲线上制定各指标筛选血铅≥ 1.93μmol/L、≥ 2 .90 μmol/L的最佳临界点 ,用EPINFOR统计软件比较 3种平行试验的敏感度。结果 筛选血铅≥ 1.93μmol/L ,红细胞P5′NR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大于尿铅、尿δ ALA ;联合红细胞P5′N和ZPP平行试验的敏感度高于联合尿铅和尿δ ALA的平行试验 (P <0 .0 5 )。筛选血铅≥ 2 90 μmol/L ,红细胞P5′NR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大于FEP、尿铅、尿δ ALA ;联合红细胞P5′N和ZPP平行试验的敏感度高于联合FEP与ZPP的平行试验以及联合尿铅与尿δ ALA的平行试验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P5′N筛选铅中毒的准确性较高 ,联合红细胞P5′N与ZPP的平行试验筛选铅中毒的敏感度最高。
吕玲林果为王倩徐麦玲邹和建
关键词:核苷酸酶铅中毒ROC曲线
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在评价铁参数对铁缺乏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评价几种铁参数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90例贫血病人(缺铁性贫血36例,慢性病贫血23例,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31例),做骨髓铁染色、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erumferitin,SF)、血清铁(Serum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saturation,TS)等检查,应用似然比(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对以上的铁参数诊断慢性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判断慢性病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时SF在25~44μg/L时的LR最大(58),sTfR>50nmol/L时的LR最大(60);ROC曲线下面积以sTfR最大(084),其他依次是sTfR/logSF(0.83)、SF(077)、sTfR/SF(0.74)、SI(072)、TIBC(068)。结论认为ROC曲线与LR对科学评价铁参数诊断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陈波斌林果为倪赞明王倩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ROC曲线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1998年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秦茜淼①华秀云潘永辉王倩②乳腺肿瘤能释放“肿瘤的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有着壁薄、数目多、缺乏肌层,常形成紊乱血管吻合和动静脉交通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肿瘤内部的血流增加,流速增快提供了解...
秦茜淼华秀云潘永辉王倩
关键词: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上海市部分居民高血压病的调查被引量:3
1993年
1992年秋我们对上海三个居民点3713人进行了整体抽样法高血压病调查.结果表明,患高血压者856人,患病率23.0%,男女之比为1:1.16.65岁以上初次发现者150人,占60.7%.45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8.32%.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5.71%.收缩期和舒张期均高的患病率8.97%.其中60岁以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6.78%.本调查提示,高血压患病率除与膳食营养因素、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因素、工业化程度高低有关,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提前,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董乃琪谢绿洲范维琥王倩戴瑞鸿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