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博

作品数:52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篇高强钢
  • 12篇抗震
  • 12篇高强
  • 8篇受压
  • 8篇残余应力
  • 7篇地震
  • 7篇载力
  • 7篇轴心受压
  • 7篇消能
  • 7篇极限承载
  • 7篇承载力
  • 6篇屈曲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耗能
  • 5篇轴压
  • 5篇静力
  • 5篇静力试验
  • 5篇极限承载力
  • 5篇耗能能力

机构

  • 52篇同济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建工五建...
  • 2篇深圳市华阳国...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北京维拓时代...
  • 1篇中建科工集团...
  • 1篇扬州润扬物流...

作者

  • 52篇王彦博
  • 41篇李国强
  • 21篇孙飞飞
  • 11篇陈素文
  • 11篇金华建
  • 5篇陈琛
  • 3篇崔嵬
  • 2篇楼国彪
  • 2篇刘云贺
  • 2篇刘小渝
  • 2篇郭宏超
  • 1篇胡大柱
  • 1篇陈以一
  • 1篇陈星
  • 1篇王伟
  • 1篇何敏娟
  • 1篇马人乐
  • 1篇陆志立
  • 1篇谢黎明
  • 1篇王伟

传媒

  • 13篇建筑结构学报
  • 6篇建筑钢结构进...
  • 4篇建筑结构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钢结构(中英...
  • 1篇’2010全...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耐火钢高温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高强耐火钢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国产Q345FR、Q420FR、Q460FR耐火钢的高温下稳态拉伸试验和热膨胀变形试验,得到了20~800℃下各等级耐火钢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力学性能参数及热膨胀系数,并与普通结构钢高温性能以及欧洲、中国的抗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350~400℃时,国产高强耐火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于常温的,当温度超过400℃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开始快速下降;欧洲规范EC3中给出的高温下普通结构钢的弹性模量、强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高强度耐火钢;温度低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GB 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普通钢取值更吻合;温度高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规范GB 51249—2017中耐火钢取值更吻合。针对Q345FR、Q420FR、Q460FR高强耐火钢,提出了高温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变化系数拟合公式,可用于耐火钢结构抗火设计。
楼国彪费楚妮王彦博陈林恒
关键词:耐火钢高温力学性能
带金属圆棒消能阻尼器的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金属圆棒消能阻尼器的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钢梁、金属圆棒阻尼器、角钢、腹板连接件、T形连接件及辅助配件。通过钢梁下翼缘与左侧T形连接件、钢梁腹板与腹板连接件之间发生相对的移动,继而产生摩檫力,进行...
李国强钟云龙王彦博金华建孙飞飞
高层建筑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传统的施工建造工艺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同时,建筑劳动力的缺失也促使了业界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而节省工地现场人力,这一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显著。预制箱式模块建筑代表了最高程度的预制...
王彦博吕一凡戴子权齐军帅
关键词:模块化建筑PPVC高层建筑
文献传递
高强钢结构在地震区应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进步及一大批重点工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兴建,高度强钢材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长。然而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钢材的伸长率下降,屈强比升高,造成高强钢的延性下降,限制了高强钢在抗震钢结构中的应用。本文...
李国强王彦博陈素文孙飞飞
关键词:高强结构钢抗震性能延性性能
Q690D钢材箱形截面框架柱抗震性能
2023年
为了评价Q690D钢材箱形截面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在对3个焊接箱形截面钢柱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经试验结果验证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30个覆盖4个抗震等级的不同板件宽厚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从滞回反应、骨架曲线、延性系数以及塑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Q690D钢材箱形截面框架柱的延性系数较小,在1.68~2.55之间,当轴压比较大时,极限层间位移角会出现小于0.02的情况,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对钢结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1/50的要求,在高强钢应用于抗震设计时建议限制轴压比最大不超过0.5;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以及构件延性会随着壁板宽厚比以及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仅采用壁板宽厚比来区分抗震等级是不合理的,需考虑轴压比不同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杨志军王彦博杨国涛
关键词:高强钢箱形截面宽厚比轴压比
基于单个波谷形式的波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单个波谷形式的波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包括波形钢管异形柱和内填混凝土;用于内填混凝土的波形钢管异形柱为L形或T形,由若干平钢板、若干波形钢板通过折弯和焊接而成;波形钢管异形柱的宽面波...
王彦博李国强陈琛毕成焦资伦王苑佐
文献传递
单侧受限波形钢板轴压弹性屈曲分析
2021年
将波形钢板应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可以提高钢板的抗弯刚度,以防止高强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板屈服前发生弹性局部屈曲。基于正交薄板理论,假定波形钢板的非荷载边为弹性转动约束,利用伽辽金法对单侧受限波形钢板单向受压屈曲荷载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两种特殊边界条件下的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四边简支和四边嵌固板,该方法与现有公式计算结果一致;理论计算结果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数值解吻合。最后给出临界屈曲系数与各项参数关系,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焦资伦毕成刘小渝王彦博聂纯强
关键词:波形钢板伽辽金法
超500MPa级高强钢承压型螺栓连接承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承载力来源于钢板与螺栓的接触行为,承载力的发展伴随着螺栓孔周围材料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普通钢延性好,可以克服螺栓孔周围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充分发展承压承载力。随着强度增高,钢材的延性降低、变形能力下降,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将更突出。因此,需对高强钢构件的承压型连接进行研究。该文以Q550D、Q690D和Q890D三种国产高强钢共制作50组单螺栓试件,其中24组双剪切面试件、16组单剪切面试件,6组孔径变化试件,并与4组Q345B单螺栓试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高强钢仍具备足够的延性,能克服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连接破坏模式与普通钢无明显差异;剪切面数和螺栓孔径对不同高强钢承压强度影响较小,但单剪切面的试件更容易出现螺栓剪断,降低连接的延性,限制承压承载力的利用。基于已有试验的结果与中国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比较,发现螺栓连接的钢板承压强度设计取值偏保守,对于超500 MPa高强钢可适当提高其设计值,以充分利用高强度钢材的材料强度,合理减少螺栓数量。
吕一凡李国强王彦博
关键词:高强度钢材破坏模式
高强钢与普通钢混合连接抛丸表面抗滑移系数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高强度结构钢延性较普通钢差,不宜应用于抗震设计中会出现塑性铰的高延性需求构件。在抗震设防区建筑结构中,高强钢构件宜与普通钢混合使用以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因此,需对高强钢与普通钢混合连接的摩擦面抗滑移性能进行研究。文中以国产Q550、Q690、Q890三种等级高强钢搭配Q235与Q345普通钢制作了30个试件进行混合连接抛丸表面的抗滑移系数测量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同等级高强钢连接抛丸表面抗滑移系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连接抛丸表面抗滑移系数大于同等级高强钢连接表面抗滑移系数。设计中,建议其取值与同等级高强钢连接表面抗滑移系数保持一致:Q550钢的混合连接抗滑移系数取0.50,Q690与Q890钢混合连接系数可取0.45。为分析抗滑移系数的影响因素,文中测量了同批次试件的钢材硬度、粗糙度、变形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抗滑移系数受到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及摩擦面相对变形能力的影响,而摩擦面相对变形能力受到材料本身塑性及不同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匹配度的共同影响;随着钢材等级的增加,抛丸表面粗糙度及钢材变形能力的下降,导致更高等级高强钢混合连接抗滑移系数的降低。
王彦博陈坤李国强
关键词:抗滑移系数高强钢粗糙度
屈曲约束支撑在复杂高层连体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双塔连体结构是两个高层建筑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架空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双塔连体结构塔楼刚度大,而连接体部分受力复杂。连接体部分要协调两侧塔楼结构的变形,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会出现较强的耦联震动、扭转加大等现象,其结构的抗震性能也不如单体结构,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连体部位应采用更严格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屈曲约束支撑作为一种集结构构件和耗能构件为一体的新技术,承载力高,变形能力强,解决了普通钢支撑受压失稳的问题。探讨了连体结构中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性能的变化,通过动力弹塑形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解决复杂连体结构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李洪求程小齐刘庆江王彦博胡大柱
关键词:连体结构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性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