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丽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衢化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脾胃清湿热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多位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皮肤区域,如头面部、腋窝等,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与皮肤皮脂腺分泌过多的脂肪性分泌物及与滋生繁殖的马拉色真菌感染有关[1],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影响脂溢性皮炎患者病情的因素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饮食、环境等[2]。由于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头面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中医药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治,常获良效。本文笔者运用自拟健脾胃清湿热方治疗脂溢性皮炎7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秋丽周小琴
- 关键词:慢性炎症性疾病面部脂溢性皮炎清湿热健脾胃DERMATITIS好发部位
- 非酒精性肝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56例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分为CAS组和无CAS组。通过瞬时弹性扫描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s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LSM与CAS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OR=4.671,P<0.05)、LDL水平(OR=1.552,P<0.05)、LSM(OR=1.764,P<0.05)为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cIMT与LSM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 LSM与CA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LSM升高者应防范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 周小琴王秋丽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
- 中药灌肠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腹胀,如果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者出现伤口感染、肠黏膜损伤、应激性肠粘连等,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影响治疗质量。积极消除外科手术后腹胀,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西医通常采取胃肠减压、禁食、下床活动等方式,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效果不够理想。中药灌肠为中医特色疗法,可以缓解腹胀,促进肠蠕动[1]。本院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腹胀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周小琴王秋丽
- 关键词:中药灌肠胃肠减压中医特色疗法肠粘连
- 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工作者应用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检索相关期刊,检索时间为198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集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量表评估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筛选出合格文章。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共109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0例,对照组538例。经过Meta分析合并效应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骨密度T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内服结合PKP治疗OVCF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范星华曾森炎黎清交王秋丽张观辉周加平
- 关键词:中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META分析
- 消风养血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45例被引量:3
- 2020年
- 荨麻疹(urticaria)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突然出现不规则风团,同时伴有瘙痒、恶心、头痛、腹泻,严重者伴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其临床特点是消退快且不留痕迹[1];其中慢性荨麻疹为每周发病2次以上、反复发作大于6周。慢性荨麻疹病程长、迁延难愈、在外界诱因下易复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在去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的基础上,西医常给予抗组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3],但单纯使用西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或耐药,远期疗效不确定,且副作用明显[4]。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且疗效显著。本文运用自拟消风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秋丽周小琴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呼吸短促抗组胺免疫抑制剂
-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22年
- 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与手术引起的创伤、麻醉药品的使用、长时间的禁食水、对腹腔内脏器的刺激、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1],导致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及胃肠道神经、胃肠道激素分泌失衡,发生炎症反应、菌群失调而发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无自主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障碍,若得不到及时诊治,严重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3]。
- 周小琴王秋丽
-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腹腔内脏器水电解质紊乱中药穴位贴敷胃肠道激素胃肠道动力
- 自拟健脾益肺通窍汤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30例被引量:3
- 2020年
-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以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其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多因素造成的疾病[1]。其临床症状的出现一般是特应性个体接触相应致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2],同时又有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而产生鼻黏膜部的非感染性炎性改变[3]。
- 王秋丽郑海明
- 关键词:健脾益肺变应性鼻炎炎性改变特应性ALLER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