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海明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衢化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声带
  • 2篇声带息肉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息肉
  • 2篇疗效
  • 2篇内镜
  • 2篇鼻内
  • 2篇鼻内镜
  • 1篇单纯型
  • 1篇眩晕
  • 1篇炎性
  • 1篇炎性改变
  • 1篇药物治疗
  • 1篇药物治疗突发...
  • 1篇益肺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8篇浙江衢化医院

作者

  • 8篇郑海明
  • 1篇王秋丽
  • 1篇刘利平
  • 1篇郑云华
  • 1篇谈毅

传媒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2例t-BPPV患者(t-BPPV组)与35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i-BPPV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诊断,并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与i-BPPV组比较,t-BPPV组骨质疏松率、高血压比率、中度眩晕率、后半规管受累率降低,重度眩晕率、残余症状率、双侧半规管受累率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多半规管受累率显著升高(P<0.05~0.01)。t-BPPV组(47.6%,52.4%)出现自发性眼震及半规管管轻瘫的比率显著高于i-BPPV组(4.7%,26.6%)(均P<0.01)。i-BPPV组治愈率(90.3%)显著高于t-BPPV组(57.1%)(χ~2=35.8,P<0.05)。t-BPPV组复发率(40.0%)显著高于i-BPPV组(16.6%)(χ~2=14.61,P<0.05)。结论 tBPPV患者有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更多累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或多半规管,且常伴有自发性眼震或/和半规管轻瘫。t-BPPV组治疗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谈毅郑云华聂德新郑海明朱峰炉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颅脑外伤半规管复位治疗
高压氧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我院耳鼻喉科患有突发性耳聋的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其中前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高压氧进行综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12例占18.8%>4例6.25%),显效(40例占62.5%>25例占39.1%)和,治疗组的总愈显率81.2%(52/64)>对照组总愈显率45.3%(29/64),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可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听力,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听觉质量有很大改善。
郑海明
关键词:高压氧综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术后不同给药方案对声带发声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摘除术后不同给药方案对发声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个组,各50例。A组患者术后未给药,术后给与B组患者布地奈德,C组患者艾司奥美拉唑钠镁肠溶片,D组患者布地奈德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发声功能、嗓音障碍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C、D四组中D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A组临床总有效率最低(P<0.05);治疗1周后四组患者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嗓音障碍指数均降低,D组
朱峰炉郑海明
关键词:声带息肉摘除术给药发声功能疗效
轮廓化鼻内镜手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对难治性鼻窦炎(CRS)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CRS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治疗作为A组,42例患者接受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SS)治疗作为B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临床症状、生活质量、IgE水平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结果随访后,两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RSOM-31评分及IgE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B组上述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IgE水平改善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P<0.05);B组鼻塞、脓涕及嗅觉减退消失时间较A组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与FESS治疗相比,对于难治性CRS患者,应用RSS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朱峰炉郑海明
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调查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因素,为后期防治干预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8月在浙江衢化医院体检就诊的儿童15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相关资料及儿童听力检查,分析年龄分布及性别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听力障碍分级情况及发病原因。结果 15 000例儿童中听力障碍患儿158例,占1. 05%。其中4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3岁及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7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岁患儿听力障碍严重情况明显轻于<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与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接触噪声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及原因不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分析,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接触噪声是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于3岁儿童的听力障碍发生情况较高,且接触噪声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应强化儿童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郑海明
关键词:听力检测听力障碍流行病学发病因素
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支撑喉镜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嗓音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谐噪比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标准化噪声能量、基频微扰、振幅微扰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治疗声带息肉可以恢复嗓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朱峰炉郑海明
关键词:支撑喉镜鼻内镜声带息肉嗓音功能生活质量
自拟健脾益肺通窍汤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30例被引量:3
2020年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以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其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多因素造成的疾病[1]。其临床症状的出现一般是特应性个体接触相应致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2],同时又有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而产生鼻黏膜部的非感染性炎性改变[3]。
王秋丽郑海明
关键词:健脾益肺变应性鼻炎炎性改变特应性ALLERGIC
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62例手术临床治疗经验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诊疗状况,包括20例单纯型、17例分泌型和25例感染型患者,对62例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年,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随访1~2年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单纯型和17例分泌型患者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37例无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10例感染型患者术前临床感染症状消失,术后9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创面形成血肿,切口裂开。15例术前感染型患者,11例创面愈合良好,4例切口裂开。25例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80.00%,术后随访1~2年,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12.00%。感染型与无感染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P=0.005),预后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31)。结论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够有效治疗病症,感染型患者术前准备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分泌型和单纯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郑海明刘利平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分泌型感染型单纯型手术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