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贤纯

作品数:89 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生物学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化学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8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篇蛋白
  • 17篇蛋白质
  • 17篇白质
  • 12篇虎纹捕鸟蛛
  • 12篇间斑寇蛛
  • 12篇捕鸟蛛毒素
  • 11篇虎纹捕鸟蛛毒...
  • 10篇蛋白质组
  • 9篇质谱
  • 8篇蛋白质组学
  • 8篇突变体
  • 8篇细胞
  • 8篇多肽合成
  • 7篇卵粒
  • 7篇活性
  • 7篇固相多肽合成
  • 6篇电喷雾
  • 6篇色素
  • 6篇化学合成
  • 5篇毒素

机构

  • 84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怀化学院

作者

  • 87篇王贤纯
  • 55篇梁宋平
  • 16篇曾雄智
  • 14篇陈平
  • 9篇段志贵
  • 7篇徐德宏
  • 6篇曹锐
  • 6篇王美迟
  • 5篇王迎
  • 5篇晏晓军
  • 4篇何小珍
  • 4篇邓梅春
  • 3篇周红
  • 3篇韩正康
  • 3篇熊继先
  • 3篇周铁杨
  • 3篇肖玉成
  • 3篇林勇
  • 3篇刘珍
  • 3篇陈仁忠

传媒

  • 10篇中国生物化学...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生物技术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学教学
  • 2篇Zoolog...
  • 2篇蛛形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高师理科学刊
  • 2篇中外技术情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教学研究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化学双语教材建设的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我国双语教学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教材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解决我国双语教材的重要途径.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体系,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王贤纯陈平王迎王美迟曾雄智段志贵刘珍梁宋平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生物化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化学合成多肽及其主要副产物(英文)被引量:20
2003年
用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偶联的串联质谱 (RPHPLC MS MS)分析一个固相化学合成的九肽H2 N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CONH2 及其 2个主要的副产物 .根据Fmoc化学 ,在Fmoc PAL PEG·PS树脂上从C端至N端手工操作逐步偶联合成九肽 .偶联完成后 ,用试剂R(90 %TFA ,5 %苯甲硫醚 ,3%二巯基乙烷 ,2 %苯甲醚 )室温 (2 0~ 2 5℃ )处理 2 5h ,进行多肽的去保护和切除树脂 .RP HPLC分析结果表明 ,合成粗品中含有 1个主要成分、2个次要成分及多个微量成分 .用RPHPLC MS MS分别对主要成分和 2个次要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证明 ,主要成分即为目标九肽 ;先于目标肽洗脱的副产物分子量比目标肽的分子量多 16 .MS MS证明 ,该副产物包括 2种九肽衍生物 :1种为其Tyr1氧化生成 ,另 1种为Met6氧化生成 ;后于目标肽洗脱的副产物为九肽的Tyr1残基增加 12所致 ,这种现象尚未见报道 .
王贤纯陈平梁宋平
关键词:化学合成多肽副产物固相合成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突变体K3A-HWTX-Ⅰ的化学合成与生理活性分析被引量:11
1998年
采用固相Fmoc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其第3位赖氨酸(K3)被丙氨酸(A)取代的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的突变体K3A-HWTX-Ⅰ.合成的突变体用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进行鉴定.K3A-HWTX-Ⅰ经谷胱甘肽系统进行氧化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和反相HPLC纯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K3被A取代后HWTX-Ⅰ的生物活性下降了80%。
王贤纯梁宋平罗泽民
关键词:蜘蛛虎纹捕鸟蛛毒素突变体固相多肽合成
姜黄色素提制新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0
1993年
通过不同pH条件下,加热水提取姜黄色素的对比研究以及淀粉酶水解条件的选择,探索出一种完全不用有机溶剂,而以中性水提取和酶水解除杂为主要环节的提制姜黄色素的新工艺,色素的产品率可达6%。
王贤纯
关键词:姜黄色素食用色素
姜黄的综合利用被引量:11
1992年
本文阐述通过蒸馏提取姜黄油实验,探明蒸汽量、原料投量与出油率的关系,确定出最佳蒸馏方法,使姜黄油提取率达4.9%。与此同时,通过循环浸提法取姜黄素实验,证明此法是普通静止浸提法的两倍。还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酸碱法处理姜黄素浸膏的最佳条件,使产品易干燥,并提高纯度。还总结出尼龙绢过滤分离淀粉的方法。
王贤纯
关键词:综合利用姜黄素
生物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3
1994年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①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及性质和结构,②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③物质的性质、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等。它所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的分子基础,是当代所有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许多学科,如生理学、遗传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进化论甚至分类学等的研究都离不开生物化学。它对包括医学、农业和食品工业在内的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预料,在未来的世纪里,生物化学将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变化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贤纯
关键词:生物化学
间斑寇蛛粗毒液的生理生化分析及两种采毒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并对其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粗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的酸性蛋白质。与毒囊粗毒液相比,电刺激粗毒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05左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毒囊粗毒液中的含量,而两者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4)的蛋白质与多肽的组成非常相似。电刺激粗毒冻干粉和毒囊粗毒冻干粉对小白鼠的LD50值分别为(0.16±0.03)mg/kg和(0.39±0.05)mg/kg体重;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LD50值分别为1.87μg/g和2.32μg/g。在浓度为3.2×10-6g/mL时,电刺激粗毒冻干粉能在(25.0±2.2)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毒囊粗毒冻干粉在浓度为6×10-6g/mL时的完全阻断时间为(23.3±2.2)min;粗毒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104)部分在10-4g/mL浓度下对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间斑寇蛛毒液是一种富含大分子量蛋白质的混合物;哺乳动物神经毒性主要基于其中的大的相对分子质量酸性蛋白质成分,而不是低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多肽;电刺激粗毒液中的活性成分与毒囊粗毒液中的相似,但含量高于毒囊粗毒液。
段志贵杨静晏晓军曾雄智王贤纯梁宋平
关键词:间斑寇蛛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天然突变体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离子交换及反相HPLC,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一种虎纹毒素-Ⅰ天然突变体,MALDI-TOF质谱仪分析表明该多肽天然突变体分子量为3 636 Da.Edman测序结合串联质谱和氨基酸组成分析鉴定出该天然突变体的序列为H2N-ACKGV FDACT PGKNE CCPNR VCSDK HKWCK WQ-COOH.其中6个Cys形成3对二硫键.小鼠脑室注射实验表明,该天然突变体能使小鼠致死,但不能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本研究结果表明,K32残基对于HWTX-Ⅰ的生物学活性有关键性作用.
何小珍胡卫军曹税王贤纯梁宋平
关键词:天然突变体虎纹捕鸟蛛
虎纹捕鸟蛛毒素HWTX-Ⅰ和芋螺毒素MVIIA嵌合体的固相化学合成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Fmoc固相合成的方法 ,将来自芋螺的ω 芋螺毒素 (ω Conotoxin)MVIIA (N 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中已知活性位点及可能的相关序列嵌入虎纹捕鸟蛛毒素 Ⅰ (HWTX Ⅰ )的非活性位点区 ,代替其相应序列 ,构建同时携带两种活性位点的多肽嵌合体 .嵌合体用MALDI TOF质谱鉴定 .通过RP HPLC检测其氧化复性过程 ,摸索出嵌合体的最佳复性条件 .经过两次RP HPLC脱盐纯化 .结果表明 ,设计合成的嵌合体在 1× 10 5g/mL ,利用小鼠隔神经 隔肌标本的阻断实验证明嵌合体显示了 2 7%的天然HWTX Ⅰ的神经毒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HWTX
喻志强王贤纯梁宋平
关键词:虎纹捕鸟蛛毒素-I蛋白质工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间斑寇蛛毒素的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俗称"黑寡妇"蜘蛛。其毒素不仅存在于毒腺中,而且存在于其身体的其他部分、卵粒甚至新生幼蛛体内。研究间斑寇蛛毒腺和毒腺外材料中的毒素成分,探明它们之间的异同、进化关系和生物学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现代蛋白质化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间斑寇蛛蛋白质和多肽毒素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从而可以同时从单一纯化蛋白质和组学的层面探究毒素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到目前为止,间斑寇蛛毒素的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研究尤其是毒腺外材料来源的毒素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王贤纯梁宋平
关键词:毒素蛋白质多肽间斑寇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