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生冉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奶牛
  • 8篇牛乳
  • 8篇奶牛乳腺
  • 6篇乳腺
  • 6篇乳腺上皮
  • 6篇乳腺上皮细胞
  • 5篇乳脂
  • 4篇脂肪酸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细胞
  • 4篇腺上皮
  • 4篇腺上皮细胞
  • 4篇基因
  • 4篇表达量
  • 3篇短链脂肪酸
  • 3篇乙酸
  • 3篇脂肪
  • 3篇乳脂肪
  • 3篇上皮细胞内

机构

  • 1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1篇生冉
  • 11篇闫素梅
  • 7篇齐利枝
  • 5篇赵艳丽
  • 4篇郭晓宇
  • 2篇冯永辉
  • 1篇敖长金
  • 1篇金鹿
  • 1篇史彬林
  • 1篇王新朋
  • 1篇李沐阳

传媒

  • 8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饲料工业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
本试验主要研究灌注乳脂前体物对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秸秆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高乳品质奠定科学依据。选择8头经产(2胎)、泌乳中期(99±11)天、日产奶量为[(20.17±1.28)kg]的...
冯永辉闫素梅韩慧娜生冉郭晓宇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奶牛
文献传递
奶牛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成分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乳成分的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牛乳的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糖、乳蛋白质和乳脂等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质产量,改善牛乳品质提供参考。
齐利枝闫素梅生冉敖长金
关键词:奶牛乳成分
短链和长链脂肪酸配比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脂肪酸(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配比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甘油三酯(TAG)合成、乳脂肪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提出乳脂前体物(MFP)的理想配比模式,为调...
张博綦齐利枝生冉闫素梅史彬林郭晓宇
关键词:乳脂肪乳蛋白乳腺上皮细胞奶牛
文献传递
玉米秸秆饲粮条件下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混合物对奶牛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本试验采用动静脉血插管技术,以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饲粮条件下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AA)混合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尾动脉血和乳静脉血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及其比例以及乳腺内SCFA摄取规律的影响。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将体况良好、体重相近、日乳产量为(20.17±1.28)kg的8头经产(2~3胎)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采食不同饲粮的2组[苜蓿组(MF组)和玉米秸秆组(CS组)],每组4头。2组奶牛饲喂的饲粮精粗比均为45∶55,精饲料组成相同,粗饲料组成不同,MF组粗饲料由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羊草组成,CS组以单一的玉米秸秆全部替代MF组饲粮中的粗饲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每个阶段20 d,均分为饲粮适应期(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正式灌注期3 d。在第1阶段,在载体灌注期,MF组奶牛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1),CS组奶牛也接受载体灌注(对照组);在正式灌注期,MF组奶牛继续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2),CS组奶牛接受AA混合物灌注;在第2阶段,将2组动物互换后处理方法同第1阶段。每个正式灌注期的最后2 d采集乳样和血样。结果显示: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P<0.05),对乳产量、4%乳脂校正乳(FCM)产量、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有一定促进效果,但部分指标仍然显著低于MF组(P<0.05)。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可趋于显著地提高乳静脉血中乙酸的浓度(P=0.09),显著降低乳腺内乙酸的动静脉差(P<0.05),缩小CS组与MF组奶牛在乳腺对乙酸的摄取量和摄取效率方面存在的差距。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对提高尾动脉血中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一定的促进效果(P>0.05)。由此得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增加乳静脉血中的乙酸浓度,同时缩小与以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羊草为�
李沐阳闫素梅韩慧娜生冉郭晓宇
关键词:奶牛短链脂肪酸
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乳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奶牛BMECs培养孔随机分配到6组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孔。在各组中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乙酸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乙酸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4、6、8、10、12 mmol/L。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结果表明:BMECs内甘油三酯的含量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呈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增加(P=0.000),以8-12 mmol/L的乙酸组促进作用较好。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α,ACACA)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乙酸添加浓度的增加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增加(P=0.000),以8-12 mmol/L乙酸组的表达量较高。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所有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以4 mmol/L乙酸组最高。综合得出,乙酸对奶牛BMECs内乳脂肪的合成及其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FASN和ACACA mRNA的表达量有极显著的提高效果,其中以培养液中8-12 mmol/L的乙酸效果较好。
韩慧娜闫素梅齐利枝生冉赵艳丽
关键词:乙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基因表达量
β-羟丁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 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BMECs)活力、甘油三酯( TAG)含量、脂滴形成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1×10^5个/孔)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 FBS)的DMEM/F12培养液,于37℃的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BMECs随机分配到6个组,各组向培养孔中加入含不同浓度BHBA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BHBA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置于37℃的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试验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BMECs活力[(相对增殖率( RGR)]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41),其中BMECs活力以0.58~4.64 mmol/L BHBA组较高,9.28 mmol/L BHBA组较低;低浓度(0.58~2.32 mmol/L)的 BHBA 可促进 BMECs 内脂滴的形成,而较高浓度(4.64~9.28 mmol/L)的BHBA对脂滴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BHBA与TAG含量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 FASN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α( ACACA )、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 SCD)、脂肪酸结合蛋白3( FAB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G)和分化抗原簇36(CD36)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BHBA 对BMECs活力的促进作用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即BHBA对BMECs活力呈显著浓度依赖关系;BHBA对细胞内乳脂肪的合成有提高的趋势。
常晨城齐利枝闫素梅生冉赵艳丽
关键词:Β-羟丁酸乳腺上皮细胞奶牛
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
2017年
本试验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选择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2组分别饲喂2种不同粗饲料[苜蓿(MF组)、玉米秸秆(CS组)]的饲粮,饲粮的精粗比为45∶55。试验分为2阶段,每阶段20 d,其中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乳脂前体物灌注期3 d。在载体灌注期,MF组与CS组均接受载体灌注,分别命名为MFC_1组和CSC组;在乳脂前体物灌注期,MF组继续接受载体灌注(MFC_2组),CS组灌注乳脂前体物(CSF组)。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乳成分。采集尾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表明:1)在灌注乳脂前体物前,CSC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乳脂效率显著低于MFC_1组(P<0.05),CSC组尾动脉血浆中短链脂肪酸浓度及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1组的趋势(0.05≤P<0.10)。2)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产乳脂效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SC组(P<0.05),CSF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尽管在数值上仍然低于MFC_2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SF组产乳脂效率显著高于MFC_2组(P<0.05)。3)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尾动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以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CSC组(P<0.05),且乙酸、丁酸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MFC_2组(P<0.05),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2组的趋势(0.05≤P<0.10)。4)除CSF组丁酸动静脉差有高于CSC组的趋势(0.05≤P<0.10)外,CSC组与MFC_1组、CSC组与CSF组、CSF组与MFC_2组乳腺对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摄取率和动静脉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并达到与以苜蓿等为粗饲料相似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产乳脂效率,但
冯永辉闫素梅韩慧娜生冉郭晓宇
关键词:乳腺短链脂肪酸
β-羟丁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 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BMEC)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分别采用BHBA浓度为0(对照组)、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αs1-酪蛋白( CSN1S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一元二次曲线增加( R^2=0.9316,P=0.018),其中以2.32-9.28 mmol/L组较高,尤以4.64 mmol/L BHBA组最高。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呈一定的一次线性降低趋势(R^2=0.4825,P=0.126),从数值上看,以0.58 mmol/L BHBA组最高。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 STAT5)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基因表达量与 BHBA 浓度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459,P=0.398)。综合以上指标,BHBA的浓度为2.32-9.28 mmol/L可上调CSN1S1基因的表达,尤以BHBA浓度为4.64 mmol/L时对BMEC内乳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好。
王新朋闫素梅齐利枝生冉赵艳丽
关键词:Β-羟丁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
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及CD36和FABP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试验旨在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对细胞活力及CD36和FABP3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将传第三代的乳腺上皮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培养48h。将培养48h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孔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分别加入含0、4、6、8、10、12mmol/1乙酸的DMEM/F12培养液,并用1g/l无脂肪酸的BSA替代培养液中的FBS,其中0mmol/1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细胞相对增殖率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05),以4~8mmol/1乙酸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较高。随着乙酸添加浓度的增加,CD36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的一次线性(P=0.011)和二次曲线(P=0.000)降低,以8~12mmol/1乙酸组较低;FABP3的表达量呈显著的一次线性(P=0.001)和二次曲线(P=0.010)增加,以10~12mmol/1乙酸组较高。乳腺上皮细胞活力与乙酸浓度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低浓度的乙酸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而高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乙酸处理组均下调了CD36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了FABP3mRNA表达量。
齐利枝闫素梅生冉赵艳丽金鹿
关键词:乙酸乳腺上皮细胞细胞活力CD36奶牛
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及瘦素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AG)含量及瘦素(leptin)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各处理分别采用乙酸浓度为0(对照组)、4、6、8、10和12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观测脂滴形成状况,测定TAG含量及leptin和PPAR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乙酸浓度的增加,培养的奶牛脂肪前体细胞脂滴形成增多;随乙酸浓度的增加,TAG含量和PPARγ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且以乙酸浓度为10和12 mmol/L时效果较好;一定浓度的乙酸可上调leptin基因表达量,尤以浓度为8、10 mmol/L时上调作用较好。结果提示,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脂滴的形成、TAG的积累、leptin和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乙酸浓度为10~12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8~10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leptin基因的表达。
齐利枝生冉闫素梅赵艳丽
关键词:乙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瘦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