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筛林

作品数:44 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关节
  • 10篇手术
  • 10篇脊柱
  • 8篇内固定
  • 8篇骨折
  • 6篇腰椎
  • 6篇关节炎
  • 5篇远端
  • 5篇远端骨折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骨关节
  • 5篇骨关节炎
  • 4篇椎体
  • 4篇脱位
  • 4篇外科
  • 4篇膝骨
  • 4篇膝骨关节
  • 4篇膝骨关节炎
  • 4篇颈椎

机构

  • 2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姜堰市人民医...
  • 2篇泰兴市人民医...
  • 2篇泰州市第二人...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昆山市第三人...

作者

  • 44篇章筛林
  • 17篇石志才
  • 14篇石继祥
  • 12篇张晔
  • 11篇成翔宇
  • 11篇纪斌
  • 10篇庞金辉
  • 9篇石文俊
  • 9篇白玉树
  • 7篇周强
  • 6篇李明
  • 6篇毛宁方
  • 5篇栗景峰
  • 4篇刘孚瑛
  • 4篇郝胜坤
  • 3篇傅强
  • 3篇张磊
  • 3篇连小峰
  • 3篇樊海峰
  • 3篇王文燕

传媒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八届全国颈...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进行实习的84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医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改良Mini-CEX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习前,两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各项目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两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各项目考核成绩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习后观察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各项目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Mini-CEX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可有效提高骨科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更适合外科科室的临床实习教学.
章筛林商培洋潘刚陈腾石继祥
关键词:骨科临床教学
骨水泥椎体强化椎弓根钉置入对骨质疏松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背景: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柱内固定松动、脱落是脊柱外科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增加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椎弓根螺钉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钉固定对不稳定骨质疏松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于2008—03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生物力学实验。材料:12具新鲜老年女性尸体T10~L3椎体标本,制成T12、L1间的不稳定模型,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方法:将标本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4组。①对照组:为完整标本,只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测试。②一次固定组:对照组测试后随机选取6具不稳定模型,行T11~L2椎弓根钉固定。③二次固定组:一次固定组标本完成稳定性测试后,取出所有椎弓根螺钉,分别用注射器向T11~L2椎弓根钉道注入配制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骨水泥2.0mL后再次拧入螺钉固定。④强化固定组:将余下的6具标本于T11~L2双侧椎弓根分别以直径3.5mm的钻头导孔,沿孔道插入直径3.5mm的穿刺导管,插入深度为40mm,用加压注射器经导管缓慢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配制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5mL后拧入螺钉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进行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7项非损伤性加载,比较上述4组不同状态下脊柱的相对运动范围变化。结果:与一次固定组比较,二次固定组及强化固定组脊柱的相对运动范围增加(P〈0.05),强化固定组与二次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强化椎弓根钉固定及钉道强化固定均可明显增强不稳定骨质疏松脊柱的稳定性。
章筛林石志才张晔叶峥朱剑王以进
关键词:椎体成形椎弓根钉骨质疏松
腰椎非融合置入物及其置入技术被引量:9
2008年
近年来,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以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运动,且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腰椎非融合技术也许会成为替代腰椎融合术的另一种选择,但它能否被合理、正确的使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明这些置入物的安全性和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以取得满意效果。
章筛林石志才
关键词:腰椎非融合腰椎退行性变人工假体
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异位成骨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股骨旁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formation)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与生物陶瓷构建组织工程骨,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骨膜旁,第8周获得异位成骨组织,检测分析收获的异位成骨材料结构。结果:第8周的异位成骨材料内有骨组织形成,成骨材料结构清晰,组织内部有新血管形成,荧光蛋白标记的标本有荧光蛋白表达。结论: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可顺利异位成骨。
李海旭石继祥石文俊刘孚瑛章筛林周强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近况被引量:20
2017年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医学中称为"痹症",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该文对KOA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KOA建立良好基础。
郝胜坤纪斌石继祥章筛林庞金辉周强樊海峰唐桐生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
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AIS胸弯自发矫正比较及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融合胸弯术后自发矫正情况。[方法]1997年5月~2005年10月,共72例接受手术的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40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32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最少2年。[结果]末次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A组术前胸弯平均30°,术后平均16°;B组术前33°,术后18°。两组患者术后未融合胸弯大多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两组患改善率没有差别,但末次随访发现,72例患者中,4例患者(C组)术后胸弯加重,躯干发生了失平衡,A组、B组各2例。该4例患者(TL/L:T)Cobb’s比率均值为1.09,其余68例(D组)比率均值为1.59。C、D组患者胸弯柔韧性也有差别,C组较D组僵硬(分别34.2%和57.3%).[结论]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融合胸弯自发矫正效果相当,但术前对患者(TL/L:T)Cobb’s比率和胸弯柔韧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姚昱倪建强李明贺石生方秀统顾苏熙朱晓东章筛林
关键词:选择性手术椎弓根螺钉技术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辅助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辅助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7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前薄层CT扫描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导入3D打印机,快速定制模型以分析骨折具体情况,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的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情况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8~76 min,术中出血量20~75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8.2~11.5周。术后6个月时,影像学测量桡骨高度为7.2~12.7 mm,掌倾角为7.1°~14.9°,尺偏角14.8°~27.3°;采用改良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优10例,良6例,可1例;采用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2例,良4例,可1例。结论借助3D打印技术快速定制骨折模型,术者可以直观、深入地观察C型桡骨远端骨折情况;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虚拟手术,按照定制的术前计划实施精准手术,可以提高实际手术的效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度。
成翔宇庞金辉王臻潘伟成陆维佳章筛林金鑫纪斌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虚拟手术骨折固定术
骨水泥椎体强化在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行椎体强化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骨质疏松患者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椎体强化加椎弓根钉固定后的临床结果,比较术后1周内的与复查时的X线片,观察内固定物有无松动、椎弓根钉周围有无透亮线出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为17个月。所有患者腰痛及下肢神经压迫症状均明显缓解,脊柱活动度改善21例(91.3%),无改善2例。脊柱侧凸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复查X线片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的松动及脱出,椎弓根螺钉周围均未发现有透亮线出现。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可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确保无骨水泥渗漏。
章筛林石志才张晔管俊杰喻林杨晓明
关键词:骨质疏松聚甲基异丁烯酸内固定器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石志才张晔白玉树毛宁方章筛林栗景峰傅强连小峰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柱疾病外科手术
同时应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治疗创伤性腰椎间盘损伤(附4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融合及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的远期疗效,对照该术式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例由于急性外伤引起的L4/L5及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对病变节段分别采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手术全部经前路腹膜外切口。L5/S1采用椎间融合(自体髂骨+cage植入),L4/L5采用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随访4年,摄术后X线正侧位、动力位片,术后2年MRI检查,SF36问卷调查。同期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12、24、36及48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节段正侧位椎体间无移位,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非融合节段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年MRI显示有正常活动。同期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缓解,3例因症状加重实施手术。结论前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稳定椎节,缓解腰椎不稳所致的疼痛。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以有效地维持放射学稳定性,但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白玉树石志才毛宁方栗景峰张晔章筛林李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人工器官脊柱融合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