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莉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大海啊,大...
  • 1篇虚无
  • 1篇约瑟夫·康拉...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人类生存困境
  • 1篇主题
  • 1篇主题比较
  • 1篇自我
  • 1篇小说
  • 1篇解构
  • 1篇康拉德
  • 1篇活着
  • 1篇海洋小说
  • 1篇《我弥留之际...
  • 1篇艾丽斯·默多...
  • 1篇艾丽丝·默多...
  • 1篇《活着》
  • 1篇超我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米莉
  • 2篇段汉武
  • 1篇叶群

传媒

  • 2篇现代语文(上...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命的价值——评康拉德《台风》
2010年
《台风》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的代表作.本文拟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中的自我和超我为理论依据,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在台风来临前后的不同表现,从而挖掘出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内在品质,生命的价值也在台风这种极端的自然条件下得到充分展现.
叶群米莉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自我超我
在虚无中重建理性——《大海啊,大海》中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思想
《大海啊,大海》曾获英国文学布克奖,作者艾丽斯·默多克在这部小说中融入了她对于哲学“第三条路”的思考。默多克的“第三条路”既不属于理性主义,也不属于非理性主义,她认为正是传统形而上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双向运动的传统造...
米莉
关键词:艾丽斯·默多克《大海啊,大海》哲学思想虚无
文献传递
英美海洋小说中的人类生存困境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角出发,依据"周围世界""共在世界"与"自身世界"的三重结构世界理论,对英美海洋小说中的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分类与梳理。认为随时代的发展,作品对生存困境的探索逐渐深化,由探索人与物的关系,演变为探索人与物、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后发生质的飞跃,由生存探索进入存在探索,着力于探索超脱于物与人的虚无,进而寻求虚无与现实的结合点,对依然身处困境的当代人的生存探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段汉武米莉
关键词:人类生存困境
活在不同的世界——《我弥留之际》与《活着》的“存在”主题比较
2010年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分析《我弥留之际》与《活着》这两部作品,从“向死而在”、“存在”与“存在者”和“世界”三个维度对这两部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我弥留之际》真实展现了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物,其“存在”主题表现得厚重深刻;而《活着》却将视角局限于单一类型人物,在表现“存在”主题方面过于刻意,显得力不从心。
米莉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活着》
《大海啊,大海》:解构与反解构中的“第三条路”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以《大海啊,大海》中两个主要人物不同风格的语言为例,分析了文本的换喻极和隐喻极,认为换喻极作为文本主体,为读者提供解构场所,而隐喻极作为反解构机制,在阻碍读者解构的同时,引导读者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一个语言与思维的转变过程。解构与反解构的动态系统打破了作品结构僵化的二元对立,是作者哲学主张"第三条路"的体现。同时,作品的内容也与形式保持一致,主人公与读者由感性思维转向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与感性二元对立的僵局,是"第三条路"的又一佐证。
段汉武米莉
关键词:《大海啊,大海》解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