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丽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液
  • 6篇血液透析
  • 6篇维持性
  • 5篇维持性血液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蛋白
  • 4篇血液透析患者
  • 4篇透析患者
  • 3篇血压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代谢
  • 2篇代谢性
  • 2篇代谢性酸中毒
  • 2篇动态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压节律
  • 2篇中毒
  • 2篇酸中毒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罗丽红
  • 10篇牛建英
  • 9篇范伟峰
  • 9篇顾勇
  • 4篇钱英俊
  • 4篇张丽红
  • 3篇张琦
  • 3篇张绮
  • 3篇陶琳
  • 3篇李鹏
  • 2篇汪鹏
  • 2篇李亚霖
  • 2篇王莹
  • 2篇吴青
  • 1篇金晓红
  • 1篇徐旭东
  • 1篇范伟锋
  • 1篇袁瑾
  • 1篇沈泉泉
  • 1篇钟晓菁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诊断CKD5期并开始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并选取同期未再入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进入血透时的年龄、性别、ESRD的病因,血红蛋白(Hb)的浓度,发生再入院时的间隔时间、原因,以及再入院的Hb浓度。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再入院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5岁~84岁,平均(65.81±11.83)岁;初次诊断ESRD时患者Hb的浓度为(71.83±16.74)g/L。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7岁~83岁,平均(63.52±13.21)岁;进入血透时Hb浓度为(69.29±18.86)g/L。分析再入院时的时间间隔为(11.76±7.81)月,再入院的原因为心功能不全,感染,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消化道出血、动静脉内瘘处阻塞。再入院时患者的Hb浓度为(75.83±17.39)g/L,对照组为(90.64±15.32)g/L。经统计学分析提示,Hb每下降1g/L,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结论:贫血的存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频率和时间间隔。临床应积极纠正血透患者的贫血程度。
牛建英袁瑾罗丽红张琦范伟峰顾勇
关键词:血红蛋白浓度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入院
长期代谢性酸中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MA)与微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44例血液透析患者,采血测pH﹑HCO3-﹑BUN、Scr、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iPTH等并计算eKT/V。同时检测各患者的Hs-CRP。将患者按透前HCO3-分为高HCO3-组(HCO3-≥20mmol/l)和低HCO3-组(HCO3-<20mmol/l)。随访3年后观察pH﹑HCO3-﹑BUN﹑Scr﹑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iPTH等并计算eKT/V。同时随访各患者的Hs-CRP。结果入选时两组间RBC﹑BUN﹑血钙﹑血磷等差异显著(P<0.05),Hs-CRP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后,两组间除了RBC﹑BUN﹑血钙﹑血磷等差异显著(P<0.05),Hs-CRP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钱英俊罗丽红范伟峰牛建英顾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微炎症状态前白蛋白IPTHBUN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因素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滴注黄芪注射液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血液净化中心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指标包括人体学测量、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eKt/V)、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等。同时,观察血透过程中予以黄芪注射液滴注维持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1)AOPP与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eKt/V呈负相关(P<0.05);MDA与干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影响AOPP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影响MDA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后AOPP较透前明显升高(P<0.05),透后MDA较透前也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应用黄芪注射液后透析前后AOPP差值较未用药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1)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透析充分性相关,其中三酰甘油、BMI是影响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析过程能加重氧化应激状态;(3)滴注黄芪注射液能部分改善透析过程中的氧化应激状态。
吴青沈泉泉范伟峰张丽红罗丽红牛建英顾勇
关键词:血液透析氧化应激黄芪注射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可能存在的异常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间期f透析前1d)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控制组及高血压未控制组。监测或评估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Kt/V、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DWG)、Morisky依从性评分等。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血压节律的因素。结果(1)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包括夜间血压下降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杓形血压比例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未控制组的24h平均脉压比其他两组高[(80.06±13.41)比(53.00±7.73)、(57.85±21.97)mmHg,均P〈0.01]。(2)3组患者血压曲线均呈现“两峰一谷”的表现,高血压未控制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3)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血iPTH呈负相关(r=-0.349,P=0.0241。(4)44例患者中的全部10例杓型血压节律者的AASI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0.748,P=0.013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与甲状旁腺素及血管硬化程度有关。
李亚霖牛建英陶琳汪鹏李鹏范伟峰罗丽红张绮顾勇
关键词:肾透析昼夜节律动态血压监测甲状旁腺激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且血红蛋白难以维持稳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红蛋白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关联,为探索并制定更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对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9个月,每月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对血红蛋白及各变异性指标组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标准差、变异系数(%)、差值平均值;而血红蛋白平均值为其保护性因素。影响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影响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差值平均值。生存回归显示血红蛋白差值平均值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平均值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红蛋白波动,其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相关性可能因判断血红蛋白变异性的标准不同而有差异。
钟晓菁吴青张丽红范伟峰罗丽红顾勇牛建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8例老年MHD患者,均于透析间期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完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血压节律正常组和血压节律异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结果(1)血压节律异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质量指数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旁腺激素、对称性动念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肥大是动态血压节血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左室肥大是老年MHD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莹牛建英范伟锋罗丽红钱英俊张绮顾勇
关键词:老年血液透析动态血压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并发高血压的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降压药使用和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并发高血压的CKD患者共726例,记录其基本资料、血压、降压药使用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其用药方案及血压控制率。结果91.74%患者接受了降压治疗,分别有21.21%、22.59%、19.56%、28.37%患者使用1、2、3、≥4种降压药。CKD患者总体高血压控制率为42.4%,平均血压为(137.86±20.75)/(76.30±11.35)mmHg。CKD1+2、3、4+5期(未透析)、透析组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0.8%、46.7%、42.0%、33.5%,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透析组高血压控制率(〈130/80ml/1Hg)显著高于透析组(〈140/90rnmHg)(44.9%比33.5%,P〈0.05)。血透组与腹透组高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3%比38.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优势比OR=1.787,95%叫1.045~3.056)和应用ACEI类降压药(OR=4.378,95%CI1.830~10.472)是高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而脉乐差增大(OR=0.847,95%CI0.811~0.885)和并发糖尿病(OR=0.415,95%C10.188~0.919)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住院CKD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很高,但控制率仍较低。女性、ACEI类降压药是CKD患者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而脉压差大、糖尿病是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金晓红王莹范伟峰张琦罗丽红钱英俊李鹏张丽红牛建英顾勇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糖尿病
维持血透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维持血透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44例血透患者,采血测pH、HCO_3^-、BUN、Scr、总蛋白、ALB、前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iPTH等并计算eKT/V。同时行人体学测量、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将患者按透前HCO_3^-分为高HCO_3^-组(HCO_3^-≥20mmol/L)和低HCO_3^-组(HCO_3^-<20mmol/L)。结果:两组间RBC、BUN、血钙、血磷差异显著(P<0.05)。透前HCO_3^-与RBC、Hct、血钙正相关(P<0.05),与BUN负相关(P<0.05);低HCO_3^-组内,透前HCO_3^-与总胆固醇、TG、干体重正相关,与MIS负相关(P<0.05)。结论:代谢性酸中毒与维持血透患者患者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相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在HCO_3^-<20mmol/L患者中较明显。
汪鹏牛建英陶琳范伟峰李亚霖罗丽红顾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
老年人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人发生慢性肾衰竭(CRF)的病因、临床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CRF患者中年龄≥70岁的首次诊断CRF的病因、临床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84例患者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70~94岁,血肌酐(411.8±210.8)μmol/L。CRF的病因中原发性高血压占27.4%,糖尿病占25%。首发症状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者34例,眼睑和双下肢水肿者18例,心功能不全者14例,头晕、乏力者10例,感染者6例,神智改变者2例。患者临床表现累及两个以上系统者46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高血钾、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贫血发生率为86.9%。通过相关性分析提示贫血程度与肌酐清除率相关。结论:老年人CRF病因中继发性因素为主要原因,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大主要致病因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CRF临床最早和最突出的表现。代谢性酸中毒和贫血的发生率很高,贫血程度与肌酐清除率相关。高血压是老年人CRF常见的并发症或伴发症。
牛建英陶琳张琦罗丽红范伟峰徐旭东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老年人
肾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与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肾组织局部水通道蛋白(AQP)表达与肾病综合征(NS)水肿的关系。方法NS患者分为水肿组(14例)及无水肿组(8例),以非NS患者为对照组(1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肾组织AQP1、2、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水肿程度的关系。结果NS患者AQP1主要表达在近端肾小管,其中水肿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为0.0373±0.0110,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水肿组的0.0510±0.0120和对照组的0.0574±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1在各组。肾小球也有表达,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106±0.0037,显著高于非水肿组的0.0021±0.0013和对照组的0.0020±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在集合管系统,其中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498±0.0081,非水肿组为0.0370±0.00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55±0.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水肿组与非水肿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QP4在肾脏皮质集合管未见表达。结论不同AQP亚型在NS患者肾组织表达有差异。AQP2在NS水肿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AQP1的表达异常也参与水肿的发生。
李鹏牛建英张绮范伟峰罗丽红钱英俊张丽红顾勇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