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辉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 陶小华郑爱媚胡辉张永乐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光度测定法
-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 陶小华胡辉郑爱媚杨日东
- 关键词:隐性梅毒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