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宽勇
- 作品数:79 被引量:249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5例暨妊娠分娩1例报告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腹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有生育欲望的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4月~2005年3月,对3例Ⅰa期和2例Ⅰb期子宫颈癌患者行经腹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施术,其中1例因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发现癌灶距宫颈切缘仅2mm,且已切除全部宫颈,遂补行子宫体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脉管内癌栓而术后辅助行TP方案化疗2个周期。平均手术时间为202min(180~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5ml(150~65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2~22月,无肿瘤复发,4例患者月经正常,1例妊娠36^+ 5周者经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女婴,现母婴均健康。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经腹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有生育欲望的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 舒宽勇李隆玉熊树华王晨李汉萍于小红李诚信
- 关键词:宫颈肿瘤生育力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分娩一例报告
- 2006年
- 舒宽勇李隆玉熊树华王晨李汉萍于小红李诚信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门诊产前检查确诊为GDM的385例孕妇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196例与对照组189例,并分别随访至产后,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5.266,6.304,8.068,5.261,3.996,P<0.05);干预组围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3,8.137,4.484,6.896,P<0.05)。结论营养疗法、运动疗法和全程健康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能有效减少GDM围产期母儿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 张倩平付楚慧舒宽勇葛雅岚徐翠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预后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MVD值,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OX-2阳性表达者生存率较COX-2阴性表达者降低(P<0.05);MVD≥35者生存率较MVD<35者明显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X-2、MVD、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级别、肌层浸润深度均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OX-2阳性表达及高水平MVD者预后较COX-2阴性表达及低水平MVD者预后差,COX-2和MVD均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艾小燕舒宽勇熊树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COX-2微血管密度预后
-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端粒酶表达率浸润性宫颈癌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Ⅰ,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归的预测指标。
- 罗琼熊树华徐国荣舒宽勇
-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免疫组化
- 宫颈鳞癌组织IL-6和Stat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IL-6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ICC)、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IL-6和Stat3的表达。结果:IL-6在I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33/44),显著高于CIN的54.0%(27/50)和NCE的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71和21.392,P值分别为0.034和0.000。在ICC组织中,IL-6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9.570和4.314,P值分别为0.007和0.037,而与年龄、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无关,P值均>0.05。Stat3在I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37/44),显著高于CIN的46.0%(23/50)和NCE的13.3%(2/15),χ2值分别为14.708和24.995,P值均为0.000。在ICC组织中,Stat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χ2=10.579,P=0.007,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无关,P值均>0.05。在ICC组织中,IL-6与Stat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01。结论:IL-6和Stat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 舒宽勇许娟秀
- 关键词:宫颈肿瘤白细胞介素6
- G蛋白耦联受体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关系。方法: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组织、5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中GPR30和EGFR表达情况,另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分析GPR30和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EAH组、EAC组组织中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0%和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A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AC组显著高于EAH组(P<0.05);GPR30表达与EAC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在对照组、EAH和EA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和70.0%,EAC组显著高于EAH组和对照组(P<0.05,P<0.001),但EA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AC组中,EGFR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均P>0.05)。EAC组中GPR30和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GPR30和EGFR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GPR30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GPR30和EGF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 朱其舟舒宽勇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腺癌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UPSC患者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7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1例。组织学分级:G11例,G212例,G37例。17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10例有脉管浸润,11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UPSC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分化差,具有高侵袭性,预后极差。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舒宽勇黄山鹰李隆玉艾小燕
- 关键词: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临床病理预后
- 宫颈癌中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重点研究基因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引起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近来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细胞内基因组在宫颈癌各阶段都发生了改变,包括:整个基因的低甲基化,关键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其表观改变发生在致癌过程的早期阶段。该研究进展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也为分子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可能。
- 许娟秀舒宽勇熊树华
- 关键词:宫颈肿瘤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Bcl-2和C-erbB-2基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05年
- 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有关基因改变致癌的研究日趋增多。许多研究表明PTEN、Bcl-2和C-erbB-2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就PTEN、Bcl-2和C-erbB-2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 苏琼舒宽勇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PTEN基因BCL-2基因C-ERBB-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