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伟英
- 作品数:45 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临床研究(附63例报道)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30例(栓塞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3例(腹腔镜A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63例(腹腔镜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为(93.83±25.45)min,腹腔镜A组为(86.56±38.71)min,腹腔镜B组为(78.02±29.87)min。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B组术中失血量(83.97±36.47)mL,少于腹腔镜A组(153.12±32.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B组复发率最低(3.17%),其次是栓塞组(20%),腹腔镜A组(27.61%)复发率最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其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明显减少了组织坏死,术后并发症少。
- 赵仁峰马刚陈昌益莫伟英林枚光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
- 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分析被引量:40
- 2009年
- 目的:评价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腹式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3例(腹腔镜A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63例(腹腔镜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A组手术时间为86.56±38.71分钟,手术时间最长;腹腔镜B组次之,为78.02±29.87分钟;腹式组手术时间最短,为70.28±22.86分钟。3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式组和腹腔镜A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多于腹腔镜B组(P<0.01)。术后复发率3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腹腔镜B组复发率最低,其次为腹式组,腹腔镜A组术后复发率最高。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与常规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同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复发率低。
- 赵仁峰马刚陈昌益莫伟英林枚光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
- 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与染色体核型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选择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4-07~2009-09间1 133例因妊娠中期孕母血清学筛查高危、孕母年龄≥35岁、超声筛查或检查异常、不良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出生缺陷)等不同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取材羊水或脐带血,经培养成功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分单一指征及复合指征。结果全部病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8例(3.35%)。在单一的指征中,超声测量胎儿NT值增高、母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常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检出率分别为5.0%、1.62%和0.49%;总的异常核型检出率最高为生育畸形儿或畸胎史11.76%,其次为胎儿B超异常6.9%,自然流产史5.9%。而复合指征中,高龄+NT值增高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14.29%;高龄+胎儿B超异常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5.88%;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7.65%。结论对高龄孕妇直接进行产前诊断,仍是一条检测出胎儿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关注超声检测胎儿NT值增高、胎儿异常以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尽可能地在孕期检出患有染色体疾病的胎儿,降低出生缺陷。
- 田矛王琳覃婷莫伟英黄莉莫耀禧
- 关键词:羊膜腔穿刺术染色体核型
- 彩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及脐带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AC)及脐带穿刺术(FB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8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按孕周大小分为两组,孕17~21周943例为AC组,孕22~36周65例为FBS组,分别抽取羊水标本和脐带血标本进行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及珠蛋白基因检查。结果 AC组一针成功率100%,未发生孕妇及胎儿并发症,标本母血污染率0.1%;FBS组一针成功率61.5%(40/65);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36例,重型地中海贫血16例。结论彩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和脐带穿刺术安全可靠,有较高的成功率,可用于产前诊断。
- 许春梅万里凯杨金兰陈彦红莫伟英
- 关键词:彩超羊膜腔穿刺术脐带穿刺术产前诊断
- 1075例产前诊断中32例染色体异常胎儿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与产前诊断的高危因素的关系及胎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间在我院因各种原因行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的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总共1075例产前诊断中共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32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2.97%。其中检出45,XY,t(21.14)1例,双胎均为46,XX,22Pstk+1例,47,XY,+(?),1例,46,XX,t(8;16)1例,46,XY,t(1;18)1例,46,XY,t(2;14)1例,46,XX,t(11;12)1例,产前诊断指征均为夫妻双方之一染色体平衡异位。46,XY,inv(Y)1例,产前诊断指征为生育过唐氏综合征。46,XY,inv(9)10例,产前诊断指征为羊水少,单脐动脉1人,孕期使用胚胎毒性药物使用史1人,唐氏征筛查高危4人,高龄2人,地中海贫血1人。47,XXY1例,产前诊断指征为胎儿双肾盂分离。唐氏综合征6例,产前诊断指征为唐氏征高危2人,高龄3人,NT值高1人。47,XYY2例,产前诊断指征为唐氏征高危1人,高龄1人。47,XXY/46,XX1例,产前诊断指征为唐氏征高危。18-三体3例,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1人,NT值高1人,18,13-三体高危1人。结论夫妻双方之一染色体平衡异位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类型多样。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胎儿常见于高龄,血清学筛查高危,NT值升高孕妇。孕11-14周B超测NT值及孕中期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提高产前诊断的效率,减少出生缺陷。
- 覃婷田矛莫伟英施月秋
- 关键词: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蛋白的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患者子宫内膜转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1例PCOS患者及45例月经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63例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检测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胰岛素受体蛋白在对照组各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子宫内膜增殖期胰岛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多于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分泌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在增殖期的表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在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增加及其与超生理剂量的胰岛素相结合有关;子宫内膜的转化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有关。
- 吴月莲聂宜珍莫伟英莫祥兰周祥祯李雪赵仁峰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蛋白
- 特纳氏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戴艺莫伟英
- 关键词:特纳氏综合征血清性激素盆腔B超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监测中的作用
- 2012年
-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下降与移植物被排斥及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查等均不能敏感特异地监测嵌合率。目的:验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异性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X、Y性染色体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序列特异性bcr/abl融合基因,以骨髓细胞学检查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复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7次。4次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均完全相符,另外3次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完全缓解,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能检测到少量异常信号,证实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较骨髓细胞学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动态敏感、特异地检测嵌合率。
- 莫耀禧周瑞莲莫伟英蓝梅林金盈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细胞移植
- 孕母血清标记物筛查唐氏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儿的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陈春博莫伟英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缺陷儿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 染色体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莫伟英陈春博黄莉
- 关键词: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羊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