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正财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乳腺
  • 6篇腺癌
  • 5篇手术
  • 4篇乳腺癌
  • 4篇术后
  • 4篇肿瘤
  • 4篇甲状腺
  • 3篇蛋白
  • 3篇低钙
  • 3篇低钙血症
  • 3篇切除
  • 2篇休克
  • 2篇血清
  • 2篇右肝
  • 2篇直肠
  • 2篇乳房
  • 2篇填塞
  • 2篇切除术
  • 2篇全甲状腺切除
  • 2篇全切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蒋正财
  • 5篇董剑达
  • 4篇刘海斌
  • 4篇郑敏
  • 3篇洪万东
  • 3篇张伟
  • 3篇叶兵
  • 2篇郑志强
  • 2篇林海舵
  • 2篇陈统
  • 1篇朱少俊
  • 1篇李飞蕾
  • 1篇韩清锡
  • 1篇王飞海
  • 1篇宣力学
  • 1篇蒋平
  • 1篇刘海斌
  • 1篇杨景全
  • 1篇陈向荣
  • 1篇华莹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作为基药联用他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作为基础治疗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重症胰腺炎(SAP)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 组(生长抑素...
蒋正财董剑达陈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泮托拉唑钠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5年复发率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25.23%(82/325)。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肿瘤部位、是否发生梗阻、肿瘤直径及肿瘤大体类型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5年复发率并无影响。年龄≥65岁、围手术期接受输血治疗、病理分级低、原发瘤为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有脉管瘤栓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显著升高(P〈0.05)。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P=0.022)。Cox回归分析发现原发瘤为T3~T4期、围手术期输血、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脉管瘤栓是导致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加强复发高危人群的随访工作有望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干预。
蒋正财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复发预后
甲状腺全切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诊疗体会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方法:对48例甲状腺弥漫性结节或甲状腺癌患者术中仔细操作,被膜解剖,尽量保证甲状旁腺的血供及完整性,并配合术中标本切除后10min行甲状旁腺素检测及切除标本病理检测寻找确认甲状旁腺行胸锁乳头肌内移植,完成甲状腺全切除。结果:全组48例患者中,46例术后未出现旁腺功能低下及低钙抽搐,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经服用钙剂及罗盖全治疗,1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全切术中,被膜解剖合并术中甲状旁腺素检测及切除标本中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胸锁乳突肌内移植,能有效防止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的发生。
蒋正财叶兵董剑达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全甲状腺切除低钙血症
炎性指标和前白蛋白在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的病情评估应用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研究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联合前白蛋白(PA)的检测在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中病情评估以及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70例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38例和无效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IL-6和PA水平。结果有效组的PCT水平在第3天和第7天时均显著低于无效组;治疗第7天后,有效组的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而PA值显著高于无效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CRP、IL-6和PA在创伤性休克伴感染患者预后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蒋正财叶兵周磊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十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对Ⅰ期或Ⅱa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取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与患侧胸背动静脉相吻合,行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结果2005年以来,应用DIEP皮瓣重建乳房10例,8例患者重建的乳房全部存活,无任何并发症;1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局部脂肪液化。随访9—28个月,重建乳房形态正常,未出现供区腹部并发症。患者优良满意率达90%以上。结论DIEP皮瓣乳房重建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腹部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郑敏林海舵蒋正财杨景全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成形术外科皮瓣
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体会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7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肿块均完全切除;单侧乳房最多2个切口,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疤痕不明显;术后除偶有出现皮瓣下积血,不增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最长随访2年,乳房外形无改变,无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异常。结论:乳晕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方法简单可行;掌握相关的麻醉和手术技巧可达到与传统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刘海斌华莹蒋正财
关键词:乳房腺瘤乳晕切口手术方式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的对策,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3年12月-2015年6月医院诊治的1 0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0例患者中有23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3.2%;共检出276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165株占59.8%;232例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22例占52.6%;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放射疗法、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以及动静脉插管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合理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和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蒋正财朱少俊董剑达张毅韩一凡
关键词: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淀粉样变病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淀粉样变病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于组织器官的细胞间引起的少见疾病。根据受累部位淀粉样变性可分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和局部性淀粉样变性,前者中以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为常见,可为原发性或伴多发性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我们两院对收治的淀粉样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洪万东陈向荣吴建胜蒋正财韩清锡
关键词:淀粉样变病淀粉样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少见疾病组织器官
纱布块填塞与膈包式缝合法治疗重度右肝挫裂伤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比较纱布块填塞法与膈包式缝合法在治疗重度右肝挫裂伤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 ~2009-09我院诊治106例重度右肝挫裂伤的临床资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纱布填塞组(49例)和膈包式缝合组(57例),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肝门阻断次数及术后第1天转氨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纱布填塞组手术时间短于膈包式缝合组(P〈0.05),术后引流量及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发生率也较少(P〈0.05).纱布填塞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膈下感染、胆道出血、胆汁漏、肝脓肿及死亡)发生率高于膈包式缝合组(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结论 膈包式缝合治疗重度右肝挫裂伤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临床上可选择性使用.
蒋正财洪万东刘海斌
关键词:肝破裂
枸杞多糖对小鼠结直肠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形成机制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结直肠癌肿瘤生长及血管形成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CT26结直肠癌肿瘤模型,LBP给药观察对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1表达,观察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大鼠动脉环实验观察LBP对血管形成的影响。体外实验QPCR检测LBP对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LBP对结直肠癌细胞株(CT26)及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DMEC)增殖的影响。结果:LBP用药组CT26结直肠癌小鼠肿瘤重量为(0.31±0.04)g小于对照组(0.63±0.06)g(P<0.05);绘制肿瘤生长体积曲线,发现LBP可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CD31染色显示LBP用药组小鼠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小于模型组(P<0.05)。LBP对大鼠动脉环血管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浓度有关。体外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LBP 500μg/m L及1 000μg/m L处理HDMEC后,BAI1表达上调(P<0.01);LBP药物浓度设定在0~1 000μg/m L之间,随着浓度的增加,LBP对小鼠结直肠癌CT26细胞及HDMEC细胞增殖均无明显的影响。结论:LBP对小鼠结直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形成、上调BAI1表达有关,但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蒋正财陈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形成动物实验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