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兴苑

作品数:11 被引量:18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子宫
  • 3篇妊娠
  • 3篇术后
  • 3篇剔除术
  • 3篇子宫肌
  • 3篇子宫肌瘤
  • 3篇子宫肌瘤剔除
  • 3篇子宫肌瘤剔除...
  • 3篇巨大儿
  • 3篇肌瘤
  • 3篇肌瘤剔除
  • 3篇肌瘤剔除术
  • 3篇宫肌瘤剔除术
  • 3篇发育异常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异常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蔡兴苑
  • 8篇卢丹
  • 7篇郑萍
  • 6篇周琦
  • 6篇盛洁
  • 6篇吴霞
  • 4篇熊晓燕
  • 4篇张亚兰
  • 4篇张建萍
  • 3篇魏薇
  • 2篇吴连方
  • 2篇代荫梅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4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①433例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发育异常,其中子宫发育异常421例,占71.8%(421/586);阴道发育异常141例,占24.1%(141/586);外阴发育异常及输卵管发育异常各12例,各占2.0%(12/586)。②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16.4%)、原发闭经(12.0%)、不孕(11.3%)及周期性腹痛(10.9%)。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患者24例,占5.7%,主要为阴道斜隔、残角子宫、双子宫、中隔子宫及鞍状子宫患者。④433例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302例行手术矫正,占69.7%,其中行宫腔镜手术151例,腹腔镜手术132例,经阴道手术133例,经腹手术65例。131例暂未手术或行器具治疗。结论: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以各种类型的子宫发育异常最多见,而其中中隔子宫发病率最高。部分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对女性生育能力影响重大,是否手术和手术方式应依据畸形类型和程度个体化确定。
蔡兴苑卢丹张建萍张亚兰熊晓燕盛洁郑萍周琦吴霞
关键词:子宫发育异常泌尿系统畸形妇科腔镜
391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及预后
本文对2002年11月-200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的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的妊娠分娩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蔡兴苑卢丹张建萍张亚兰熊晓燕盛洁郑萍周琦吴霞
关键词:临床症状病例分析
文献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3
2015年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在我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术中子宫肌瘤数目、类型、大小等特征,随访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术后总复发率为26.74%,其中单发肌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多发肌瘤的复发率(P<0.05);分析显示,年龄、肌瘤大小、肌瘤数目是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肌瘤大小及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进行复发风险评估有益。
蔡兴苑卢丹魏薇盛洁吴霞郑萍周琦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3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矫治对改善生殖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391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点;随访其中185例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 (1)391例子宫发育异常包括9种类型,其中以中隔子宫最多见,为246例(62.9%)。(2)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21.2%)、不孕(13.0%)、原发闭经(12.8%)、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14.6%)。(3)随访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术前自然流产率及不孕率分别为83.0%、17.3%,术后分别下降至15.4%、5.6%(P均<0.01)。术前足月分娩率、新生儿存活率分别为5.3%、10.6%,术后分别上升至76.5%、83.1%(P均<0.01)。结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中,以中隔子宫最多见;行宫腔镜手术矫治可显著改善生殖预后。
蔡兴苑卢丹张建萍张亚兰熊晓燕盛洁郑萍周琦吴霞
关键词:子宫发育异常宫腔镜腹腔镜生殖预后
阴道发育异常1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矫治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44例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征;随访其中87例术后情况。结果 144例阴道发育异常包括6种类型,先天性无阴道最多见,为50例,占34.7%。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闭经(33.3%)、腹痛(19.5%)、阴道不规则出血(8.3%)及性交困难(6.9%)。有113例(78.5%)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发育异常、肾脏畸形及其他系统畸形。随访87例阴道发育异常矫治术后情况,其中先天性无阴道术后患者40例,自体皮片法及腹膜法再造阴道长分别为(7.53±1.02)cm及(7.21±1.35)cm;阴道宽≥3cm者分别为19例和15例,性生活满意率分别为78.6%及6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阴道闭锁及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各有1例术后再次手术外,85例患者无再次手术,妊娠13次。结论阴道发育异常合并子宫发育异常、肾脏畸形及其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要求,具体疾病情况,结合术者的经验,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矫治。
蔡兴苑卢丹张亚兰熊晓燕张建萍郑萍
关键词:阴道发育异常手术矫治
复合妊娠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复合妊娠是指子宫腔内有一个或多个孕卵发育,同时子宫腔以外部位有一个或多个孕卵发育的妊娠。其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生部位:最多见为输卵管,此外还有子宫角部、宫颈、剖宫产瘢痕部位、残角子宫、卵巢及腹腔。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由于复合妊娠的多样化,治疗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意愿、妊娠部位及情况、医生经验及医疗资源个体化治疗。
蔡兴苑卢丹
关键词:妊娠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7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1—3.5年,46例避孕中,183例患者术后首次妊娠,妊娠率56.1%。均无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及孕期或产时子宫破裂。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妊娠率与年龄、BMI、肌瘤数目、肌瘤类型及手术方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肌瘤数目是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指导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适时妊娠方面,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肌瘤数目因素,对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术后妊娠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蔡兴苑卢丹代荫梅魏薇盛洁吴霞郑萍周琦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影响因素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204例,其中单发肌瘤133例,多发71例,观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流产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妊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0.5-3.5年,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64.0%(73/114),活产率为45.6%(52/114),流产率为14.9%(17/114),异位妊娠率为3.5%(4/114);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52.7%(29/55),活产率为43.6%(24/55),流产率为9.1%(5/55),异位妊娠率为0,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及肌瘤类型有关(P〈0.05),与BMI、盆腔粘连、肌瘤大小、术前宫腔形态及肌瘤是否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妊娠能力的危险因素(β=-0.344,OR=0.709,95%CI:0.606-0.829,P=0.000;β=0.228,OR=1.256,95%CI:0.995-1.585,P=0.051)。结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
蔡兴苑卢丹代荫梅魏薇盛洁吴霞郑萍周琦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影响因素
糖代谢异常孕妇巨大儿发生原因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及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了解妊娠期糖代谢正常及异常孕妇胎儿内分泌改变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614例糖代谢正常妇女和157例糖代谢异常妇女足月计划剖宫产分娩时,胎儿脐动脉血中血糖、胰岛素、瘦素、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在糖代谢正常妇女中,巨大儿(MS)脐血瘦素、IGF-Ⅰ、IGF-BP3、IGF-Ⅱ、胰岛素水平高于适龄儿(AGA)(P<0.05),且与新生儿体重相关(P<0.05)。在糖代谢异常妇女中MS脐血IGFⅠ-水平高于AGA(P<0.05),且均与新生儿体重相关(P<0.05),IGF-BP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P<0.05)。两组间脐动脉血血糖、胰岛素、瘦素、IGF-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胎儿循环中的IGFⅠ-、IGF-Ⅱ、IGF-BP3、瘦素、胰岛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能共同参与巨大儿的病理生理过程。
蔡兴苑吴连方
关键词:巨大儿糖代谢异常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瘦素
巨大儿发生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巨大儿的发生因素包括遗传及营养因素、孕龄过长、糖代谢异常及胎儿内分泌因素。该文全面的从这四个方面对其在巨大儿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蔡兴苑吴连方
关键词:巨大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