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照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炎
  • 4篇线粒体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酒精性脂肪性...
  • 4篇非酒精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线粒体损伤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硬化
  • 2篇抑制剂
  • 2篇源性
  • 2篇制剂
  • 2篇内源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市第二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平谷区...

作者

  • 10篇蔡照华
  • 6篇丁惠国
  • 3篇孙海梅
  • 3篇郝刚
  • 3篇孙琳
  • 3篇尚宏伟
  • 3篇张华
  • 2篇张立洁
  • 2篇武彦宁
  • 2篇于泉
  • 1篇张亚同
  • 1篇董培玲
  • 1篇李磊
  • 1篇张立新
  • 1篇娄金丽
  • 1篇李冰
  • 1篇刘俊鹏
  • 1篇张鑫
  • 1篇翟云
  • 1篇范春蕾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医生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北京地区肝病...
  • 1篇第三届世界中...
  • 1篇第一次全国肝...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n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多系统发挥不同生理作用,与过氧化物反应,减少细胞...
蔡照华武彦宁孙海梅尚宏伟郝刚张立洁孙琳张华丁惠国
关键词: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线粒体损伤
文献传递
内源性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和机制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n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蔡照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线粒体损伤内源性硫化氢
内源性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多系统发挥不同生理作用,H2S可与过氧化物反应...
蔡照华孙海梅尚宏伟郝刚张立洁孙琳张华丁惠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线粒体损伤发病机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ATP合成酶
文献传递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H2S、NO及CO共同构成了机体新的气体信号分子系统,他们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形成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体系.本文综述了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对肝脏微循环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策略.
翟云蔡照华王利军丁惠国
关键词:H2S气体信号分子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
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PFS及OS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除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RCCE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CRC患者效果较佳,可改善免疫微环境,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胡晓彤于泉蔡照华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内源性H_2S合成减少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脏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NASH模型组(n=10)及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组(n=10),高脂饮食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2S生成率,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组织CSEmRNA及其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PCR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DNA(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结果 NASH大鼠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肿大、膜模糊或嵴消失,正常组大鼠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5)。NASH模型组肝组织H2S生成率〔(1.26±0.08)nmol/min〕较正常组〔(2.11±0.17)nmol/min〕明显减少(P<0.05),且肝脏CSEmRNA水平及其表达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SH大鼠肝脏H2S合成减少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关,H2S在NASH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武彦宁蔡照华孙海梅尚宏伟郝刚张立新孙琳张华丁惠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线粒体DNA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郑俊福蔡照华张鑫娄金丽赵文敏李鹏李冰李磊董培玲丁惠国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小板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致缺血性肝炎
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是由于肝组织低灌流而导致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临床上较少见,多继发于急性左心衰等。笔者发现在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中,少数也可以出现缺血性肝炎的表现。本文两...
范春蕾蔡照华丁惠国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肝炎急性肝损伤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法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几种疗法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呈阳性的患者360例,且之前未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他实验室或内窥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随机分为三联治疗组(阿莫西林750 mg tid,克拉霉素500 mg bid,雷贝拉唑20 mg bid);四联治疗组(阿莫西林750 mg tid,甲硝唑400 mg tid,次柠檬酸铋300 mg tid,加雷贝拉唑20 mg bid);改良二联治疗组(阿莫西林750 mg tid,联合雷贝拉唑20 mg tid),每组120例,治疗时间为14 d,比较雷贝拉唑在几种抗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中的效率。结果改良二联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四联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二联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二联疗法中雷贝拉唑tid加阿莫西林比其他两组疗法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于泉蔡照华刘洁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雷贝拉唑
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采用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及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长期治疗的86例UC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Mayo AI评分、Nancy组织病理评分、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人B细胞淋巴瘤2样蛋白1(BCL2L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40/43)比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治疗后2组Mayo AI评分、Nancy组织病理评分、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i-67、CEACAM-1、BCL2L1、CXCL10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43)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长期治疗UC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Mayo AI评分及Nancy组织病理评分,降低患者结肠黏膜癌Ki-67、CEACAM-1、BCL2L1、CXCL10基因表达及IL-6、IL-8、TNF-α炎性因子水平。
陈福安蔡照华张呈张碧华刘俊鹏张亚同
关键词:美沙拉秦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