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持续、间断蓝光照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TBil、粪胆素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组黄疸持续时间、日均TBil下降值、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粪胆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Bil、粪胆素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的黄疸持续时间、日均TBil下降值、首次排胎粪时间以及胎粪排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儿胆红素的分解与代谢,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其对脑损伤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早产儿21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后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发生组86例、未发生组126例。比较两组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及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神经学评分(NBNA)。依据脑损伤严重程度脑损伤发生组分为轻度27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比较两组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从而分析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相关性,分析脑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对脑损伤的评估价值。结果:发生组aEEG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低于未发生组,血清LDH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aEEG评分与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呈正相关,而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LDH水平与之相反(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清LDH水平为脑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aEEG评分为脑损伤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出生后12 h 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联合检测评估脑损伤发生的AUC大于单项指标评估(P<0.05)。结论:aEEG评分、血清LDH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脑损伤发生具有一定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