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PET/C
  • 11篇PET/CT
  • 9篇18F-FD...
  • 8篇显像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评估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瘤诊断
  • 3篇恶性
  • 3篇恶性淋巴瘤
  • 3篇恶性淋巴瘤诊...
  • 3篇肠癌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肝转移
  • 2篇显像分析
  • 2篇结节病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谭旭波
  • 11篇吴志坚
  • 11篇贾清
  • 10篇张永学
  • 8篇魏昊
  • 6篇兰晓莉
  • 5篇孙逊
  • 1篇李虹
  • 1篇李崇佼
  • 1篇田月丽
  • 1篇覃春霞
  • 1篇杨镇
  • 1篇王瑜
  • 1篇汪朝晖
  • 1篇胡帆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全国神经核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颈部转移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决策的影响
吴志坚张永学贾清孙逊魏昊谭旭波
^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结果。15例HD患者,1例治疗前、后均做了PET/CT显像,14例为治疗后患者。75例NHL患者,治疗前PET/CT显像24例,1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检查,41例仅治疗后显像。结果15例HD患者,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后PET/CT显像4例正常;4例改善或部分改善,7例进展或缓解后复发,其中仅8例CT、MR或超声见软组织影或淋巴结肿大。34例未治疗的NHL患者,PET/CT显像32例为阳性(94.12%),同期CT或MR的阳性率为85.71%。51例治疗后的NHL患者,23例PET/CT显像为正常(45.10%),9例改善或部分改善(17.65%),19例(37.25%)病灶有进展或缓解后又复发。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复发与残留的评价方面是灵敏而准确的方法。
兰晓莉张永学谭旭波吴志坚贾清
关键词:淋巴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摘要)
目的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诊断、分期与再分期以及疗效监测对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PET/CT结果,评价其在淋巴瘤诊断、病灶残留与疗效监测中的作用。
张永学兰晓莉谭旭波吴志坚贾清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SUVmax≥2.5高代谢肺结节性质的评估
吴志坚张永学贾清孙逊谭旭波魏昊
17例结节病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贾清张永学魏昊吴志坚孙逊谭旭波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癌疑肝转移患者肝脏手术前18F-FDG PET/CT显像研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对143例确定或怀疑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肝脏手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通过双盲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以病理活检或临床/影像学随访确定病灶的发展或转归.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在疑诊132例中确诊有肝转移的127例显示阳性,确诊无肝转移的患者11例均显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对于肝转移的确定PET/CT敏感性96.2%,特异性100%.用传统的诊断方法(CT、MRI、超声等)未发现的肝外转移病灶26例中有13例患者排除肝转移,故有27.3%的患者改变了手术治疗措施.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现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肝外转移灶的发现也优于传统的诊断手段.建议18F-FDG PET/CT显像应被加入到结直肠癌肝转移肝脏手术前患者的诊疗计划中.
魏昊贾清兰晓莉吴志坚谭旭波李虹杨镇
关键词:PET/CT结直肠癌肝转移
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应用静息和负荷13N-NH3 PE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心肌血流及储备功能进行绝对定量,以评估PET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断价值,并为准确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间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7~70岁)临床疑诊CMVD的患者,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13N-NH3 PET MPI,使用Heartsee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心肌血流相对摄取值、绝对定量值(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值。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诊断或排除CMVD。结合心肌酶谱检查、心脏彩超、MRI、冠状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CTA)等结果,将确诊的CMVD患者分为不合并(1型)或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型(2型)及其他类型(3型)。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数据。结果23例中17例确诊为CMVD(其中1型10例,2型3例,3型4例),6例排除了CMVD。CMVD组与非CMV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摄取数据中静息、负荷左室整体平均摄取值、负荷〈60%最大摄取值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249~2.469,均P〈0.05);所有绝对血流定量指标(包括静息及负荷状态左室整体MBF、CFR,以及最小象限MBF、CF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8.278~-3.258,均P〈0.05)。3种类型的CMVD患者的相对摄取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002~1.440,均P〉0.05)。绝对血流定量数据中静息、负荷左室整体MBF平均值、最小象限平均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3.885~8.452,均P〈0.05)。结论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可为CMVD的诊断和准确分型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覃春霞兰晓莉汪朝晖洪光威柳梅胡帆王妍谭旭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PET/CT在颅脑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以颅脑占位病变为首发及主要表现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31例头晕、头痛、颅内高压、偏瘫、癫痫患者,CT、MRI诊断颅脑占位病变,其中 PE...
贾清张永学吴志坚魏昊谭旭波
文献传递
17例结节病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F-FDG PET/CT显像在结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的结节病患者,男6例,女10例,1例女患者复诊;年龄22-59岁,平均46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10例...
贾清张永学魏昊吴志坚孙逊谭旭波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张永学兰晓莉谭旭波吴志坚贾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