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4篇腰椎
  • 4篇疗效
  • 4篇固定术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清创
  • 3篇内固定术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腰椎后
  • 2篇腰椎后路
  • 2篇前路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术后
  • 2篇后路
  • 2篇脊柱
  • 2篇脊柱骨
  • 2篇骨性

机构

  • 15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15篇赵刚
  • 9篇秦雨
  • 8篇汪号广
  • 7篇陈朝伟
  • 5篇胡付立
  • 3篇汪浩广
  • 2篇金军伟
  • 1篇李钦宗
  • 1篇张保健
  • 1篇周红星
  • 1篇潘登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北方药学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双侧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皮双侧加压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皮双侧加压空心螺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双侧加压空心螺钉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秦雨赵刚胡付立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保留内置物、清创联合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腰椎术后深部感染6例患者,均于术后7 d内出现腰部疼痛、发热,伴有炎性指标的升高,均采用保留内置物,彻底清创后给予持续闭式冲洗引流2~3周,按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结果]清创后患者体温下降,疼痛缓解,血常规迅速恢复正常,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切口顺利愈合,平均随访16.2个月,X线片显示腰椎植骨融合,内置物得以保留,JOA评分改善率为77%。[结论]对于早期发现的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病例,进行彻底清创,术后采用闭式冲洗引流,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刚陈朝伟汪号广秦雨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清创术闭式冲洗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2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08—2015-03诊治的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的症状、体征、体温波形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共性临床表现。结果 1例术后6周感染控制欠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8周出现L3、4椎间隙MRI信号异常,再次调整抗生素,经过12周抗生素控制,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正常后出院,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1例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取出内固定物,术中发现钉道松动明显,内固定物细菌培养结果同前,术后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患者体温多次反复升高,使用抗生素16周,患者感染控制,切口愈合,残余慢性腰背部疼痛。结论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治疗过程较长,变证较多,体温易出现反复,容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积极扩创及对流冲洗有助于此类感染的控制。
金军伟和桓德陈朝伟赵刚胡付立汪号广秦雨
关键词:腰椎后路内固定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清创
腰椎后路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术后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总结腰椎后路术后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6诊治的7例腰椎后路术后感染。对于切口渗出或有明确脓性分泌物者,诊断后即行切口清创及对流冲洗处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对于横突间植骨融合者去除植骨粒,视情况保留或取出内固定物。结果 1例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4例清创及对流冲洗后感染控制。1例清创及对流冲洗后感染未能控制,取出内固定清创后感染控制。1例先后2次扩创后取出内固定物感染仍未控制,给予抗生素骨水泥链置入后感染逐渐控制。7例均获得9~1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重度功能障碍1例,中度功能障碍1例,轻度功能障碍5例。结论对腰椎后路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术后采用闭式冲洗引流,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旦感染时间较长,则应取出内固定物。
金军伟赵刚和桓德陈朝伟胡付立汪号广秦雨尹永辉
关键词: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内固定清创敏感抗生素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86例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选取其中45例单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多节段脊柱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以及治疗情况。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除D级和E级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一般病情较重,多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合并伤也较多,因此要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汪号广赵刚秦雨
关键词:骨折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脑脊液漏(CSFL)在颈椎手术后相对较少,但是一旦发生临床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尤其在经颈前路手术时,由于手术视野小、操作空间有限、切口较深,采用筋膜修补困难,如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赵刚李钦宗周红星汪浩广张保健潘登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脑脊液漏
评价阿仑膦酸钠对脊柱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2018年
目的:对应用阿仑膦酸钠对脊柱骨质疏松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脊柱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服用钙尔奇-D片的45例设为对照组,加用阿仑膦酸钠的45例设为观察组,6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腰椎骨密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腰椎骨密度(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时,在服用钙尔奇D片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汪号广赵刚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脊柱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无X线异常的成人颈脊髓损伤15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探讨无X线异常的成人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及MRI检查,对11例MRI检查有脊髓受压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对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的高位截瘫患者,MRI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节段,从而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结论]MRI是诊断无X线异常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病程及预后。
赵刚陈朝伟汪浩广
关键词:脊髓损伤椎管减压X线片检查颈脊髓损伤成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截瘫患者
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CT、MRI检查及手术情况.[结果]经1~4 a随访,本组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3例.[结论]MRI检查在诊断上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赵刚陈朝伟汪浩广
对比膝骨性关节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与单侧膝关节置换的疗效
2018年
目的对比膝骨性关节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与单侧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以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以单侧膝关节置换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46例患者为治疗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膝骨关节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秦雨赵刚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