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大军

作品数:22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台风
  • 6篇气旋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强台风
  • 5篇热带
  • 5篇热带气旋
  • 5篇超强
  • 5篇超强台风
  • 5篇超强台风桑美
  • 5篇值模拟
  • 4篇气象
  • 4篇强度突变
  • 4篇暴雨
  • 3篇低涡
  • 3篇台风影响
  • 3篇近海
  • 3篇降水
  • 2篇登陆
  • 2篇动量下传
  • 2篇隐含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作者

  • 22篇赵大军
  • 6篇于玉斌
  • 4篇徐洪雄
  • 3篇姚秀萍
  • 2篇李莹
  • 2篇江玉华
  • 2篇陈联寿
  • 1篇段海霞
  • 1篇朱伟军
  • 1篇朱蓉
  • 1篇李勋
  • 1篇许向春
  • 1篇李泽椿
  • 1篇赵声蓉
  • 1篇赵珊珊
  • 1篇艾婉秀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1—2020年中国月尺度热带气旋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23年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承灾体暴露度增加,中国TC灾害的时空分布呈现新的特征。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TC灾害损失资料,对比分析了前后10年中国月尺度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7—9月的TC灾害损失占全年总损失的84%以上,大部分省(区、市)TC灾害损失峰值出现在8月,但广西峰值出现在7月,海南、内蒙古和黑龙江出现在9月;中国致灾TC(DTC)中有15%未登陆中国,未登陆DTC在海南发生频次最高,在黑龙江造成的损失最重;与2001—2010年相比,2011—2020年中国DTC年频数增加,其中未登陆DTC年频数增加,登陆DTC年频数减少,但8月登陆和未登陆DTC频数均增加;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TC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2011—2020年中国8月DTC灾害损失更突出,未登陆DTC影响增大,DTC影响范围向北扩展,给中国TC灾害预报预警和防台减灾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赵珊珊李莹李莹赵大军艾婉秀
关键词:灾害损失热带气旋路径月尺度
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个例研究: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逐6 h 1°×1°的NCEP/NCAR FNL资料、中国气象局地面降水实况数据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图集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6 17日S1019高原切变线由竖切变线转变为横切变线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结果显示,在动力结构特征方面:在其生成发展期,高层200 h Pa受南亚高压控制,中低层相对涡度大值区在范围和强度上均出现迅速发展特征,垂直方向上呈现"干湿相间、冷暖相间"的斜压结构特征。在其减弱消亡期,高层200 h Pa南亚高压有所减弱,中低层相对涡度大值区发生断裂,大值区主体随西风槽和西南涡逐渐移出高原地区。在热力结构特征方面:在其生成发展期,高层300 h Pa附近呈明显的"暖心"和"湿心"结构特征,伴随着降水的发生发展,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在垂直方向上均加强,Q_1的大值中心从400 h Pa抬升至300 h Pa,Q_2的大值中心从300 h Pa下降至600 h Pa。在其减弱消亡期,高层总体偏湿偏冷,当降水趋于结束,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均迅速减弱。
赵大军姚秀萍
干冷空气活动对超强台风“桑美”(2006)近海突然增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V2.2对超强台风"桑美"(2006)进行数值模拟,在模式较好地模拟出台风路径和强度及其近海突然增强过程基础上,分析在"桑美"近海突然增强过程中,环境场中的干冷空气在湿度场和温度场上的表现特征以及对近海台风突然增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桑美"在近海突然增强与环境场中干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高时空分辨率的FY-2C气象卫星水汽图像可以形象地揭示出台风发展演变过程中干冷空气的发展演变特征,干冷空气在高层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强于中层。随着"桑美"西北侧的干冷空气不断靠近台风环流,台风在近海发展加强;而随着"桑美"西南侧干冷空气逐渐逆时针卷入台风环流,台风开始减弱。干冷空气沿着等熵面由高层向中层、由高纬向中低纬入侵,在"桑美"北上时,两者发生相互作用,"上干下湿"的层结分布,有利于台风增强。干冷空气与沿西北向移动的暖湿台风环流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干冷空气及其穿越等熵面的下沉运动所产生的冷平流效应有利于台风发展;干冷空气随着等熵面高度的下降出现明显西倾,有利于台风发展。
于玉斌赵大军陈联寿
关键词:天气学台风强度突变WRF模式干冷空气
引发四川盆地东部暴雨的西南低涡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利用1951-2008年四川盆地(27°-32°N,105°-110°E)5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网监测的日雨量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暴雨发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部暴雨(或伴有雷雨大风、冰雹大风等)多发生在6-9月,川东北和渝东北是单站暴雨的高发区,重庆西部是大范围暴雨的多发区;引发四川盆地东部(宜宾、南充和重庆西部)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南低涡。对2007-2010年6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表明,西南低涡热力结构特征具有200hPa存在明显增暖现象,对流层中低层则由暖转冷;西南低涡初期大气对流性不稳定明显;西南低涡动力结构特征具有200hPa西风急流在36°N附近,500hPa低槽东移,槽前正涡度加强,从对流层底垂直伸展到300hPa以上,正涡度中心随高度向西倾斜,850~500hPa平均正涡度大值区与低涡中心对应,对流层中低层北风大值区与南风大值区在低涡中心附近形成强水平风切变,同时低涡中心附近的垂直风切变也较明显。促使西南低涡发展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低空急流由南向北输送水汽,将对流层低层到大气边界层内的水汽输送到低涡中心附近。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红外卫星云图上具有MCC等中-α尺度特征,发展强盛的西南低涡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上有"列车效应"和中气旋特征。
江玉华杜钦赵大军何跃李江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气旋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干侵入指数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干侵入效应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效应在该过程发生前表现明显,干侵入指数对暴雨落区和降水增幅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干侵入指数的偶极分布特征反映了温带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冷暖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强降水区位于干侵入指数等值线密集带靠近其负值区一侧,当干侵入指数正负中心的零线越靠近,降水越趋于增强。在整个暴雨过程中,中高层干侵入指数正值区不断向中层扩展,当垂直方向上干侵入指数由一致的负值变为正负值相间、特别是中层干侵入指数由负值变为正值时,也即形成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时,易激发对流性降水,使得降水增强、暴雨增幅。对该过程使用等熵坐标系表征的干侵入指数同样能全面刻画干侵入过程,中低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较高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更具指示意义。另外,整层平均干侵入指数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有提前6~12 h的响应时间。
赵大军姚秀萍
关键词:特大暴雨暴雨落区降水增幅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的动能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强度突变过程的动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突然增强时刻其低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增加,辐散风动能也有所增加,总动能的增加主要是由旋转风动能增加所引起的;其高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减小,而辐散风动能突然增加,高层动能下传是导致"桑美"突然增强的重要原因;"桑美"突然增强时刻高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达到最大,低层辐散风与旋转风相互作用动能项达到最大;"桑美"突然减弱时刻的高低层能量变化趋势与突然增强时刻相反,并存在着低层动能的上传;"桑美"强度突变时对总动能(K)、旋转风动能(KR)、辐散风动能(KD)变化的响应时间为6~18 h。
赵大军朱伟军于玉斌姚秀萍
关键词:台风强度突变
“浣熊”强度变化的环境背景和卫星观测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实况观测定位和强度资料、NCEP的1°×1°全球最终分析资料、NOAA周平均1°×1°海温再分析资料和FY卫星水汽图像,分析台风浣熊(0801)的环境背景条件和内核结构演变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风垂直切变增大至10m.s-1左右与南海北部海表温度逐步减小导致最大可能强度不断降低是"浣熊"快速发展过程中断并减弱的重要外部条件;(2)卫星水汽图像显示内核结构存在眼壁破裂和复原现象,该现象精确地反映其强度变化。眼壁破裂(复原)过程导致"浣熊"减弱(增强)。
李勋李泽椿赵声蓉王勇赵大军
关键词:热带气旋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涡旋初始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涡旋初始化方法,通过结合多种气象数据来源提供了更全面的台风行为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其转换为适合机器学习模型使用的数据集,通过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包括一个收缩路径和一个扩展路径以及跳...
徐洪雄赵大军刘欣王慧
基于机器学习和智能预报因子预报台风远距离降水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智能预报因子预报台风远距离降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台风降水过程主客观相结合的识别方法构建我国北方地区台风远距离强降水数据集,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对台风远距离强降...
赵大军徐洪雄王慧刘欣
干冷空气活动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年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一直是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干冷空气活动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快速增强和快速减弱过程。文章对国内外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干冷空气的强度、侵入位置,以及高空冷性天气系统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于玉斌彭思越赵大军
关键词:热带气旋干冷空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