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彪

作品数:17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四川盆地
  • 4篇降水
  • 4篇干旱
  • 4篇暴雨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气候
  • 3篇区域性暴雨
  • 3篇暴雨过程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区域性暴雨过...
  • 2篇作物
  • 2篇夏季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干旱
  • 2篇MCI
  • 1篇多尺度
  • 1篇信号
  • 1篇信号研究
  • 1篇汛期

机构

  • 17篇四川省气候中...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攀枝花市气象...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17篇邓彪
  • 10篇王春学
  • 7篇张顺谦
  • 7篇孙蕊
  • 5篇马振峰
  • 4篇秦宁生
  • 2篇陈文秀
  • 2篇唐信英
  • 2篇王佳津
  • 2篇张强
  • 1篇邢开瑜
  • 1篇周长艳
  • 1篇郭海燕
  • 1篇李跃清
  • 1篇孙昭萱
  • 1篇杨云洁
  • 1篇周斌
  • 1篇王素艳

传媒

  • 7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 年夏季四川省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监测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1961~2022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及平均气温资料,对2022年四川省高温和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监测分析和区域性过程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四川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3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2)2022年夏季共出现4段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28日的区域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年度高温过程累积强度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位,弱于2006年。(3)2022年夏季四川省共出现3段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范围广,中旱以上天数多,综合站次百分比位列历史同期最大。其中8月7~26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综合强度等级为“强”,排历史第24位,未能进入历史前10,但超过2006年6月10日~7月9日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从影响范围看,此次过程的干旱站点数量排历史同期第2位,范围均比2006年夏季的两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广。
孙蕊孙蕊王顺久邓彪王春学蔡怡亨
关键词:高温干旱
1991~2020年四川省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业务应用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邓彪王顺久王春学孙蕊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张顺谦邓彪杨云洁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度蒸散水分盈亏
珠峰地区近50年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聂拉木和定日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选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1971~2020年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全年以中雨日数为主,持续干期远大于持续湿期且北坡更为突出,但珠峰南坡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年均值和变幅均大于北坡。珠峰地区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以减小为主要特征的不显著变化趋势且北坡更明显。珠峰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珠峰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周期差异大,相关性越高的极端降水指数其周期更接近甚至相同。年总降水量除与持续干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外,与其它极端降水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绝大多数都通过了99%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持续干期则与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为不显著负相关关系。
王顺久唐信英邓彪邓彪
关键词:极端降水统计分析
1997—2021年四川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构建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标是开展干旱监测和干旱评价业务服务的基础。基于1997—2021年四川省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以及各县(市、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资料,通过改进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中的季节调节系数,形成改进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odifi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_(m));再结合历年干旱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修订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并识别出四川省历年区域性干旱过程51次,然后再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区域性干旱过程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2021年四川省发生区域性干旱过程的持续日数呈现出“先变短再增长再变短”,平均影响范围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平均强度和综合强度呈现出“先减弱再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平均年干旱过程累积日数总体呈现盆地多于盆周山区、盆周山区多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特征。年累积MCIm距平EOF分解空间型存在全区一致特征,同时也存在南北反位相特征。四川省可划分为6个区域性干旱气候区,2009—2015年各区年累积MCI_(m)周期变化比2001—2008年更明显。改进后的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的干旱过程与干旱灾情更为吻合,更能准确反映四川省干旱发生的实际状况。
蔡怡亨李帅张强邓彪邓彪孙蕊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相似度指标及其与灾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根据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19912018年灾情资料,构建了一个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相似度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时包括重合率项、降水量项和降水日数项的相似度指标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历史资料库中筛选出相似过程,并且随着重合率的增大,相似度与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差值的拟合度也逐渐增大,当重合率超过70%时,拟合度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相似度指标与受灾人口差值、农作物受灾面积差值和直接经济损失差值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线性拟合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灾前、灾中灾情预评估和灾后灾情的快速评估。
周斌王春学张顺谦邓彪陈文秀孙蕊
关键词: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灾情评估
1961—2022年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
2024年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等级以上占比49.4%;过程开始11月最多,9月最少;过程频次1960年代和1990年代偏少,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相对偏多。(2)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主要是过程影响范围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增加3.7站,而过程强度和持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四川省各地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各异,盆地及攀西地区干旱频发态势明显,常见4种区域干旱分型,分别是盆西南型、盆东北型、盆西北型和攀西型。(4)2022年四川省发生4次区域性干旱过程,过程频次接近常年水平,年度干旱综合评价为近10年来偏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结果与业务实际和灾情验证比较吻合,综合强度指标对干旱事件的影响有一定表征能力,可本地化业务应用于四川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邓彪孙蕊邢开瑜张顺谦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攀枝花芒果种植气象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芒果是攀枝花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关键阶段遭受低温霜冻、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威胁大,从而制约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选用攀枝花市4县站近17年一致性较好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当地芒果生产气象致灾指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模型,估算了攀枝花各县(区)芒果生长关键期不同气象致灾阀值出现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米易县芒果生产遭遇低温霜冻威胁最大,越冬期出现≥5天霜冻天气(日最低气温≤2℃)影响约为5年一遇,花期出现日最高气温≤15℃的不利影响可能性达60%;仁和区芒果花期出现高温致灾机率最大,开花期出现≥5天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3℃)的影响约为2年一遇。攀枝花芒果花期处于干季,各地受阴雨天气影响小,少雨干旱可能制约挂果期生长。建议合理布局芒果生产,加强农业风险管控措施,研究开展攀枝花芒果气象灾害农业保险,为芒果生产风险转移奠定基础。
邓彪马振峰杜成勋王春学
近50年川渝盆地夏季降水多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1961-2010年川渝盆地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的季节内尺度、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盆地夏季降水主模态空间型为东西反向分布型。MTM-SVD分析指出,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主要表现为准33天振荡,典型循环体现了盆地东西反向分布和南北反向分布的交替演变过程;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准2年周期循环,并且准2年周期的空间异常分布与盆地夏季降水主模态一致,即东西反向分布;在年代际变化方面,1961-2010年盆地西部夏季降水为减少趋势,盆地东部为增多趋势;川渝盆地夏季降水在1979年和1987年前后出现过两次明显的突变;当南亚高压偏北偏东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偏北,盆地东部在副高的控制下,盆地西部则处在副高西部边缘,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空气被副高阻挡在盆西,导致盆地降水西多东少,而当南亚高压偏南偏西时,副高偏南,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空气可以直接输送到盆地东部,盆地降水西少东多。
王春学马振峰秦宁生张顺谦邓彪
关键词:川渝盆地多尺度周期降水
2022年西南地区极端高温干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被引量:40
2022年
利用1961—2022年夏季(6—8月)西南地区44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基本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2022年夏季西南地区的基本气候概况、高温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严重程度实属历史罕见。2022年夏季西南地区平均气温历史同期最高,降水量历史同期最少,高温日数历史同期最多,极端最高气温历史同期最高。西南地区东部并发严重的气象干旱,特旱站数高达105站,主要发生在西藏中部、四川大部、重庆大部、贵州北部以及云南中部局部地区。受此极端持续的复合型高温干旱事件影响,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江河来水量出现“汛期返枯”的罕见现象;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加之水电发电量锐减,造成能源供应保障短缺;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西部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本文力图从科学角度认识这次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助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发展,为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支撑。
孙昭萱张强张强孙蕊
关键词:极端高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