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学

作品数:46 被引量:434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降水
  • 9篇盆地
  • 9篇夏季
  • 8篇四川盆地
  • 8篇暴雨
  • 7篇年际
  • 7篇气候
  • 6篇夏季降水
  • 6篇流域
  • 6篇积雪
  • 5篇周期
  • 5篇锥度
  • 5篇黄河流域
  • 5篇河流域
  • 4篇年际变化
  • 4篇径流
  • 4篇华西秋雨
  • 3篇日数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水汽

机构

  • 40篇四川省气候中...
  • 1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四川省气象局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2篇沈阳区域气象...
  • 2篇攀枝花市气象...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宁夏气象局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沈阳中心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6篇王春学
  • 10篇马振峰
  • 10篇邓彪
  • 10篇秦宁生
  • 10篇张顺谦
  • 9篇王佳津
  • 8篇李栋梁
  • 7篇孙蕊
  • 5篇周斌
  • 4篇陈文秀
  • 4篇刘佳
  • 4篇王劲廷
  • 3篇房一禾
  • 3篇陈朝平
  • 3篇甘薇薇
  • 2篇唐红玉
  • 2篇张运福
  • 2篇邵鹏程
  • 2篇曹萍萍
  • 2篇郑然

传媒

  • 7篇高原山地气象...
  • 5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气象
  • 3篇干旱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的建立及其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使用1972—2011年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新的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并对新指数的空间、时间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实际气象灾害记录确定了华西秋雨区主要发生省份的秋雨偏强年,与新华西秋雨监测指数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大多数年份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年份监测指数显示秋雨偏强,但是并不在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里,通过进一步查找文献和对比实际降水资料,发现监测指数符合实际情况。还有一些通过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秋雨监测指数不强,进一步研究指出这些异常年份的秋雨灾害往往发生在较短的几天里,其余大部分时间内华西秋雨正常或偏弱,所以并没有在全年的监测指数中得以体现。气候平均状况下华西秋雨强度9—10月随时间在波动中减弱,包含3个偏强时段,其中9月6一16日为最强的一个时段。9—10月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年代际差异,其中20世纪70年代华西秋雨有2个显著时段(9月13—22日和10月4—8日),8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3—17日、9月25至10月8日和10月13—25日),9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12—22日、10月3—7日和12—20日),21世纪初有3个显著时段(9月1-10日、9月21至10月7日和10月11—16日)。个例应用表明,监测指数能直观清晰地表现出华西秋雨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整个演变过程。
王春学马振峰张顺谦王劲廷房一禾
关键词:华西秋雨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最大风速的响应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1971—2013年中国北方沙尘暴资料,分析了近4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最大风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71—201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日数基本呈现出一致的逐渐减少趋势,其中19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日数略有增加,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国北方春季的最大风速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其总体和阶段变化趋势都与沙尘暴日数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近4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日数最显著的变化特征为线性减少趋势,通过去趋势处理后发现其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在年际尺度存在明显的准7年周期,年代际尺度的准18年周期达到了99%的置信度水平。通过典型周期循环重建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准7年周期主要表现出整体一致的变化特征,河西走廊到陕北地区为大值中心,并且在位相转换过程中有一定的先兆性;准18年周期主要表现为东西反向和南北反向的交替异常循环。另外在典型循环演变过程中,最大风速与沙尘暴日数都有很好的协同变化关系,即风速偏大(小)时,对应沙尘暴日数也偏多(少)。
王春学秦宁生
关键词:春季沙尘暴最大风速周期
一种改进的高原季风指数及其与四川春旱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1961—2016年四川150个气象站的春旱日数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通过对Div_PMI的改进定义了一个新的高原季风指数Div_PMI2,并分析了高原冬季风异常造成四川春旱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四川大部地区春旱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但春旱常发区(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及川西南山地)呈显著增加趋势;与几种代表性高原季风指数比较,Div_PMI2能够更好地反映高原冬夏季风的转换时间和相对强弱,56年内该指数冬(夏)季均为正(负)值,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并且与四川平均春旱日数有更高的相关性和更为相似的周期振荡特征;环流分析表明,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春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孟加拉湾和高原高度场偏高、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导致北方冷空气偏弱、高原低值系统发展受阻、西南暖湿气流不能输送到四川,加之对流层中层被下沉气流所控制,水汽向外辐散,由此导致该地区出现晴朗少雨天气,发生春旱。
张顺谦王春学甘薇薇
关键词:高原季风春旱
树轮宽度记录的1861年以来松潘地区秋雨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松潘地区秋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利用采自四川省松潘县二道海的冷杉树轮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重建了松潘地区过去150 a秋雨指数,回归方程的误差缩减值(RE=0.19)、乘积平均数(t=3.46)和F检验值(16.4)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150 a松潘秋雨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是年代际波动显著,先后出现了3个偏强时段和4个偏弱时段。(2)从秋雨指数突变检验来看,松潘秋雨可以分为3个时期,1861—1910年、1961—2010年为明显波动期,1911—1960年为相对平稳期。(3)不同时期松潘秋雨的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61—1910年松潘秋雨的强弱主要由北方冷空气的强弱主导,1911—1960年则主要受夏季风系统控制,1961—2010年松潘秋雨受冷暖空气同步异常的影响。总体来说,1861—2010年松潘秋雨主要呈现出年代际波动的变化特征,这种年代际差异主要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夏季风系统对松潘秋雨影响程度的差异造成的。
王春学秦宁生庞轶舒罗玉李金建
宁夏春季降水异常年东亚副热带急流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宁夏2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宁夏春季降水异常年东亚副热带急流异常特征,并简要分析可能影响原因。结果表明:春季降水异常年同期及前期,副热带纬向风均存在空间结构异常,且在110°E—160°E异常年反位相特征表现更显著。在降水异常偏少(多)年同期及前期,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均存在东亚副热带急流区西风增强(减弱),但前期反位相对应关系不如同期明显;建立的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指数与宁夏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指数为负(正)异常时,东亚大槽较常年加深(略浅),宁夏地区受西北(南支)气流影响,850 hPa风场也表现为偏北风(偏南风)距平,不利于(有利于)形成降水。
高娜孙健孙健王春学杨建玲
关键词:春季降水
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1981-2019年青藏高原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要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大雨和暴雨非常少.年平均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总体均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状态. 1981-2019年小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高原东侧和东南侧显著减少;中雨等级的降水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多趋势,显著站点主要出现在青海东北部和四川中部;大雨和暴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为不显著的增多趋势.1981-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其中小雨、中雨和大雨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雨等级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由0.1-1 mm的降水日数减少导致,而小雨等级降水量的增多则主要由6-10mm的降水量增加引起.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非常大,总体上小雨日数为减少趋势,其他等级降水日数和所有等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图10表1参31)
王春学王明田王顺久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日数降水量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相似度指标及其与灾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19912018年灾情资料,构建了一个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相似度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时包括重合率项、降水量项和降水日数项的相似度指标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历史资料库中筛选出相似过程,并且随着重合率的增大,相似度与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差值的拟合度也逐渐增大,当重合率超过70%时,拟合度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相似度指标与受灾人口差值、农作物受灾面积差值和直接经济损失差值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线性拟合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灾前、灾中灾情预评估和灾后灾情的快速评估。
周斌王春学张顺谦邓彪陈文秀孙蕊
关键词: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灾情评估
辽宁春季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掌握辽宁春季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变化特征,从而为预报做准备。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计算辽宁春季稳定通过5℃和8℃的日期,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53站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的EOF第一模态表现为一致的偏早或偏晚特征;二者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二者的均方差在全省分布比较均匀;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的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3年,主要周期分别为4年和2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房一禾张运福李雨鸿朱玲田莉方思达王劲廷王春学
关键词:春季界限温度
基于MTM-SVD方法的黄河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应用中国气象台站积雪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锥度-奇异值分解方法(MTM-SVD),分析了近50年来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使用了安迪等(2009)整理的我国气象台站的积雪日数资料,由...
王春学李栋梁
关键词:积雪海表温度降水
BP-CCA方法用于四川盆地夏季日降水量的可预报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BP-CCA方法,首先讨论了多个因子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降尺度模型的可预报性,然后选取最佳预报因子并进行集合,最终基于T639模式建立最优多因子降尺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分别以东亚夏季10m纬向风、700hPa纬向风和700hPa相对湿度为预报因子的降尺度模型对四川盆地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较高,而将三个因子集合的多因子降尺度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报能力。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T639模式预报的预报因子场,发现多因子降尺度模型对降水的预报效果要优于T639模式直接输出的结果。
王佳津陈朝平王春学
关键词:可预报性降尺度降水四川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