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志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3篇突变
  • 3篇缺陷症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基因突变
  • 3篇合酶
  • 2篇心病
  • 2篇血尿酸
  • 2篇衣原体
  • 2篇遗传性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沙眼
  • 2篇沙眼衣原体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邢志芳
  • 8篇曹国君
  • 4篇赵缜
  • 4篇吕攀攀
  • 3篇丁秋兰
  • 3篇奚晓东
  • 3篇王学锋
  • 3篇许冠群
  • 3篇戴菁
  • 3篇王鸿利
  • 3篇陆晔玲
  • 3篇赵红英
  • 2篇华丽
  • 2篇付汉东
  • 2篇冯楠楠
  • 2篇钱碧云
  • 2篇汪五清
  • 2篇石欧敏
  • 1篇关明
  • 1篇周琦

传媒

  • 8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学会血...

年份

  • 10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性的比较
曹国君关明邢志芳赵缜吕攀攀夏建红
一个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两种新的基因异常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蛋白S(Protein S)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PROS1基因进行分析;将含插入/缺失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9-T Simp1e TA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
邢志芳王学锋戴菁陆晔玲丁秋兰许冠群奚晓东王鸿利
文献传递
上海市某地区当前真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真菌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核生物,其种类繁多但多数真菌对人体健康无显著影响,仅部分霉菌对机体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浅部致病真菌和深部致病真菌.近年来,由于开放性侵入治疗手段、放化疗、H...
曹国君邢日昶邢志芳赵缜吕攀攀关明
关键词:真菌感染性别年龄
人乳头瘤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最初于1983年由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提出,现今无数研究已证实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病毒感染[1]。至今已鉴定出200多种HPV型别,不同的型别存在致病差异性,根据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将其分为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lrHPV)[2]。其中lrHPV主要导致湿疣类病变,而hr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条件,将宫颈癌风险提高250倍,其检测率在宫颈癌中达到99.7%。HPV感染的型别及流行性因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不尽相同[3-4]。
吕攀攀邢志芳曹国君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分子诊断被引量:3
2017年
微流控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作为特征的技术,该技术将原来需要在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浓缩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即微流控芯片,又叫芯片实验室[1-2].微流控芯片以微管道网络为特征,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技术主要涉及高精度的微机电系统、微流体技术、微电子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当前全球资源被过度消耗,微型化、集约化已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临床上基于微流控的分子诊断,主要是指在微流控平台上进行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选取代表不同进展阶段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在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微流控检测平台具有诸多优势.
邢志芳吕攀攀曹国君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分子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胃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超过90%[2]。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HP的感染率约为10%,
邢志芳吕攀攀曹国君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肿瘤微环境一般包括肿瘤细胞、炎症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及其他细胞和非细胞组分等。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病毒在肿瘤形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原有关,且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生的癌症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或者医疗保健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疾病负担,因此掌握病毒的致病机制对于治疗及预防癌症至关重要。本文就各种常见病毒引发人类肿瘤的分子机制作如下综述。
吕攀攀邢志芳曹国君
关键词:病毒感染肿瘤发生
孝感地区孕妇尿碘水平监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监测孝感地区孕妇孕早、中和晚期尿碘水平,了解孕妇孕期碘营养状态,为科学指导孕妇碘摄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并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就诊的2 956例孕妇孕早、中和晚期尿碘水平。结果孝感地区孕妇孕早、中和晚期尿碘浓度中位数(UIC)分别为145.43μg/L、176.88μg/L和170.37μg/L。孕妇尿碘浓度<150μg/L者996例,占比33.69%;孕妇尿碘浓度150~249μg/L者1 372例,占比46.41%;孕妇尿碘浓度250~499μg/L者556例,占比18.81%;孕妇尿碘浓度≥500μg/L者32例,占比1.08%。孕妇孕早、中和晚期UIC缺碘发生率分别为42.86%、32.95%和40.00%,孕妇早期与中期、晚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30岁缺碘发生率为32.33%,年龄>30岁的孕妇缺碘发生率为3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孝感地区现阶段孕妇总体不存在碘缺乏,但是孕早期存在孕妇碘营养不良的状况,部分孕妇对补碘认识不足。
阳仕雄付汉东周琦邢志芳
关键词:孕妇碘缺乏
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基因突变;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野生型pIRES2-EGFP/FⅫ表达质粒基础上,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FⅫ表达质粒,以Polyfect转染试剂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分别测定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Ⅻ∶Ag,测定上清液中FⅫ∶C。结果 2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的FⅫ:C分别为4.68%和12.08%,FⅫ∶Ag分别为4.6%和2.2%;先证者1的F12基因第13、14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G8489A、Glu502Lys)和(C8833A、Tyr586Stop)2种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F12的第13号外显子发现(G8489A;Glu502Lys)纯合突变,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2名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潜力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瞬时转染结果显示,FⅫ突变蛋白E502K上清液中FⅫ∶C和FⅫ∶Ag分别为野生型的27.2%和14.4%;细胞裂解液中FⅫ∶Ag为野生型的36.7%。结论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突变蛋白E502K合成和分泌障碍导致FⅫ明显降低。先证者1由罹病F12基因(Glu502Lys;Tyr586Stop)双杂合突变所致;先证者2为G8489A纯合突变(Glu502Lys)所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E502K和Y586Stop 2种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
邢志芳戴菁陆晔玲许冠群丁秋兰王学锋奚晓东王鸿利
关键词: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分子机制
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与冠心病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差异,为人群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396例和非冠心病组792例,根据SUA水平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1~4组,分析不同组间冠心病患病率的差异;以发生病变的血管支数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分析SUA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A水平对冠心病的危险性。结果 (1)冠心病组SUA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性别分层分析后仅女性组差异仍然存在;年龄分层显示,30~70岁人群中冠心病组SUA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总体、女性及30~70岁人群中,SUA浓度最高组(第4组)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3)总体、女性及30~70岁人群中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体、女性及30~70岁人群中SUA水平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SUA水平与冠心病的患病率有关,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女性人群和30~70岁人群中SUA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更大。
华丽曹国君邢志芳冯楠楠石欧敏钱碧云
关键词:冠心病血尿酸冠状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