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海冰
  • 3篇遥感
  • 3篇卫星遥感
  • 3篇南极海冰
  • 2篇图象
  • 2篇图象处理
  • 2篇气象
  • 2篇海冰监测
  • 2篇航线
  • 2篇处理系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图像处理系统
  • 1篇图象处理系统
  • 1篇推荐航线
  • 1篇气海
  • 1篇气象预报
  • 1篇全球海平面
  • 1篇全球海平面变...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航天工业...

作者

  • 10篇解思梅
  • 10篇邹斌
  • 6篇郝春江
  • 3篇姜德中
  • 3篇王毅
  • 2篇陆军
  • 2篇薛振和
  • 2篇尹涛
  • 1篇包澄澜
  • 1篇许淙
  • 1篇曲绍厚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预报
  • 2篇极地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极海冰监测研究及其应用
解思梅郝春江邹斌姜德中许淙
该项目属物理海洋学领域。其主要内容:1、建立了南极海冰立体监测系统。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及雪龙船上建立了三套高分辨卫星接收系统,形成了以卫星为主结合地面站、船和飞机的综合监测系统,并在北京建立了卫星培训站。2、研制出2代...
关键词:
关键词:海冰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南极海冰的研究和进展
1996年
本文是根据南极“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中的“南极海冰监测和预报”的考核目标,实现为南极考察船在冰区中航行提供精确和清晰的冰图和预报。为达到此目标,首先于1992/93年第9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立了高分辨率卫星接收站,工作3年共记录了卫星资料1A磁带1000多盘约500千兆,并能现场提供卫星云图作为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这两个站的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均是在DOS系统下的卫星小遥感系统。这些磁带带回国内后,进行处理提取海冰信息大约要1200个工作日,并且必须有配套的处理系统,即在AST386微机上配有MVP图象板和SONY监视器的系统上。但这些硬件都已淘汰,无法配置。新研制的Windows系统下的卫星接收小遥感处理系统充分体现Window系统的优点,即多任务、多窗口、自由漫游、用户界面友好等。比原系统的处理速度提高了10倍,读取和记带速度提高了5倍,图象分辨率提高了16倍。图象信息增加了21倍。该系统不需要任何图象板和监视器,只需一台微机即可,并不受微机更新换代的影响,故延长了寿命。该系统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冰图,精确表示出冰缝、水道区。
郝春江解思梅王毅邹斌
关键词:海冰卫星遥感
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使用了WDC-A提供的按WMO标准格式化的SGRID海冰资料(1973~1989)和NSIDC提供的SMMR和SMM/1的亮温微波资料(1978~1994),将这些资料同化处理使海温序列延长为1973~1994年。利用上述资料研究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70年代前期海冰迅速增多到中期达最大值,后期到80年代前期迅速减少到最少,80年代海冰持续偏少或在平均值附近振动,90年代前期海冰又开始缓慢增多。但总值仍比70年代前、中期少的多。另外,海冰的区域性变化差异很大,特别是威德尔海区的海冰其变化转折期都先于其它海区的变化,具有领先和正反馈于其它冰区的海冰。
解思梅邹斌王毅
关键词:海冰
海冰在海气交换中的作用及其与海雾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用了 1 999年夏季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对海冰、大气和海洋进行的同步和准同步的综合立体观测所获取的资料 ,研究海冰在海 气相互作用中扮演的角色。发现海冰的种类、分布、冰厚等变化对海气热交换都有重要影响。在浮冰区海洋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潜热通量与浮冰密集度的大小密切有关 ,浮冰越少潜热通量越大 ,潜热通量约为2 1~ 2 3 .6W /m2 ,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 ;在冰盖和大浮冰块上 ,大气以感热的形式向冰雪面上输送热量。新生的浮冰区或冰间湖是海气热交换最激烈的地方 ,是气候最敏感的区域 ,是北冰洋蒸汽雾生成的重要条件。用层结大气整体动力学输送法 ,计算了一次大范围的蒸汽雾过程的海气热交换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总功率约为 1 4 8亿千瓦 ,相当于中国发电能力的 69倍 ,相当于大西洋向北冰洋输送热量平均功率的 1 / 2 0。北冰洋的夏季能够形成各种类型的海雾 :辐射雾、蒸汽雾和平流雾 ,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海冰的存在 ,使下垫面的性质复杂化 ,海气交换复杂化。
解思梅姜德中邹斌薛振和
关键词:海冰海气交换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在南北极科学考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0年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是针对南极考察气象航线预报、冰区航行的海冰预报和导航需要而研制的船陆两用多功能软件系统。采用了最新的 DEL 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了用于 WINDOWS98环境下的 32位的程序 ,并针对接收系统开发了 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 ,提高了在 WIND0 WS98多任务环境下 ,接收程序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和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便于功能的更新和提高 ;采用 SGP4/SDP4轨道模式及两行元素的轨道参数计算出卫星星下点的位置 ,实现了在 1 A图象上计算逐点经纬度的快速动态定位和图象显示的功能 ;采用迭代法利用电子地图网格数据 ,在接收的卫星云图上迭代套上地形及海岸线。组成了适合船陆两用的多功能快速灵活的图象处理系统 ,可以在 1~ 2分钟瞬间内完成一幅图的定位套网格和套地形线的工作。解决了南极海冰监测和冰缝、水道预报的难点。可以使图象上下滚动、左右移动、任意放大、缩小和剪取 ;可以随着鼠标的移动显示出图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图上标出任意目标物 ,如船位、站位、岛屿等等 ;能够方便地在图上画出航线 ,直观地判断船所处的位置和航线周围的气象和海洋环境状况 ;解决了在茫茫海洋和冰区中航行找不到参照物时的困惑 :能够输出任意大小的 2 4位真?
邹斌解思梅郝春江陆军尹涛
关键词:卫星遥感图象处理海冰监测航线气象
新型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被引量:12
2000年
新型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为南极考察船的航海气象保障和在南大洋冰区中航行导航专门研制.该系统能够适应高温、高湿和低温超饱和的气候环境,在12级以上大风和船在破冰时剧烈摇摆和振动以及有雷达等强磁场信号干扰的情况下,具有自我保护能力.有极轨高分辨和静止低分辨卫星的双套接收和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的关键创新之处:(1)采用了有源陀螺仪稳定平台.利用惯性测量和三轴伺服机构控制天线和隔离船摇.解决极轨卫星低仰角和过顶轨道高仰角跟踪丢线的矛盾,解决了船在运动状态下,不断改变位置、方向以及摇摆的状态下,准确地跟踪和捕捉到卫星,接收到清晰的卫星云图.(2)图像处理系统用了最新的BORLAND-DELPHI语言编程,采用两行元素的轨道模式计算动态定位套网格系统.利用电子地图网格数据,用迭代法画出地形海岸线.计算出每一像元素的位置;能够在图上显示任意一点的经纬度,标出任意目标物.解决了在海洋中航行找不到参照物时的困惑.能够监测云和温度、林火、海洋及陆地的异常变化.能够输出24位真彩色的高清晰度的卫星云图.该系统整体结构技术先进,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恶劣气候和海洋环境,图像处理系统功能齐全、分辨率高,操作方便.既适用于各种船只,也适用于陆地.
解思梅郝春江邹斌盛晓文张灿荣荆其一廖晓宏
关键词:接收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
卫星遥感受图象处理系统及其在南极科考中的应用
邹斌解思梅郝春江陆军尹涛
关键词:卫星遥感图象处理推荐航线气象预报
南极海冰异常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被引量:5
1997年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累积距平值比70年代显著减少,标志着全球气候增暖;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都明显偏高,从而导致海冰长期累积的大量减少;水温高而引起水体膨胀,并且越是在暖年从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向海洋中输入的冰山就越多.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平面明显的上升,因此引起80年代海平面平均高度比70年代明显上升,10a平均值偏高22mm,并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太平洋尤为明显.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各有一大范围的海平面上升区,在白令海峡附近也有一上升区,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各有一下降区.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与南极海冰持续性减少有关,这说明南大洋水温偏高,南大洋环流在南美大陆向北分支的秘鲁寒流水温也相对偏暧,这容易发生El Nino事件.El Nin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盛行的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原太平洋海平面西高东低的状况,因受重力和风动力的作用,使大量的海水从西向东输送,造成80年代太平洋东部上升西部下降的分布状态.
解思梅邹斌王毅包澄澜
关键词:海冰海平面变化
卫星微波辐射资料的再处理过程和产品
1997年
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的雨云-7号和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接收的卫星微波辐射资料,即SMMR(1978年12月~1987年8月)和SSM/I(1987~1995年)资料。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同化处理,介绍了从亮度温度提取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的处理方法和后续处理过程。建立了海冰数据库,其中包括:①制作了海冰密集度动画彩色显示系统,可以连续地显示逐日、逐旬和逐月等冰图。②计算了密集度≥30%、>70%的北界线,提供出连续变化的海冰外缘带(≥30~70%之间的冰带),该区是研究海-气交换,生物活动的重要地区。③计算了净冰面积指数和距平变化。④各种处理海冰的软件程序和研究预报的应用软件程序。⑤各种图象。
邹斌解思梅郝春江
关键词:卫星海冰密集度
北冰洋夏季的海雾被引量:9
2001年
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用国内外海冰、大气和海洋的先进观测设备 ,获得海、陆、空的同步或准同步观测资料为基础 ,重点研究北冰洋的海雾 .发现在北冰洋大范围被海冰覆盖或冰水相间的洋面上 ,能够形成平流雾、辐射雾和蒸汽雾 .每种海雾的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同 .在北冰洋的南部 ,由于暖湿气流充分 ,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浓度大的平流雾 ;在冰盖和大浮冰块上 ,由于冰雪面的强辐射冷却 ,容易形成稳定的辐射雾 ;在浮冰区能够形成像开锅的蒸汽一样的蒸汽雾 .指出在北冰洋形成多种海雾原因是海冰的分布及独特的物理特性造成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化 ,产生的海气相互作用复杂化的结果 ,特别是冰雪面的反照率高 ,不能吸收极昼期充足的太阳辐射 .冰又是热的不良导体 ,成为海气热交换的屏障 ,在浮冰区由于冰屏障的破碎 ,海气交换活跃 .海洋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以蒸汽雾的形式反映出海气热交换的程度和对气候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提出在蒸汽雾发生的过程中 ,海洋以感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
解思梅薛振和曲绍厚姜德中邹斌
关键词:辐射雾物理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