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璞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维管束
  • 5篇维管束系统
  • 5篇蓝猪耳
  • 4篇兰花
  • 4篇兰花蕉
  • 4篇花部
  • 4篇花粉
  • 3篇叶表皮
  • 3篇植物
  • 3篇解剖学
  • 2篇叶背
  • 2篇幼株
  • 2篇栽培
  • 2篇提前开花
  • 2篇配子体
  • 2篇配子体发育
  • 2篇气味
  • 2篇迁地
  • 2篇迁地保护
  • 2篇孢子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华...
  • 5篇广东食品药品...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乐山职业技术...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6篇邹璞
  • 23篇廖景平
  • 6篇刘焕芳
  • 5篇陈素红
  • 4篇匡延凤
  • 3篇张奠湘
  • 3篇王小宾
  • 2篇宋娟娟
  • 2篇禹玉华
  • 2篇唐源江
  • 2篇叶育石
  • 2篇胡建竹
  • 1篇宋娟娟
  • 1篇张知贵
  • 1篇关岚岚
  • 1篇李世晋
  • 1篇木楠
  • 1篇熊秉红
  • 1篇涂铁要
  • 1篇何玉科

传媒

  • 8篇热带亚热带植...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2
2023年
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评价对于植物园制定更加科学的迁地保护策略和未来发展计划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数据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了广东省植物园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为制定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护策略、广东省植物园体系布局乃至我国国家植物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省植物园仅分布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地带,与自然植被分布存在偏差;(2)广东省植物园至少迁地保育了15,026种高等植物,隶属329科3,030属,其中我国本土野生维管植物9,068种,占我国已知本土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的2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活植物收集对广东本土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具较高的覆盖率,分别占广东本土野生维管植物科的95%、属的80%、物种的58%;(4)受威胁和重点保护物种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保育了64%的广东本土受威胁维管植物、83%的广东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5)资源植物分析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保育了72%的广东本土野生资源维管植物,涵盖目前通用的所有用途类别,各类资源保育率均超过69%。上述结果表明,广东省植物园为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广东省植物园体系未来建设中,(1)完善区域迁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2)构建国家活植物收集综合保藏体系;(3)建立关键物种“苗圃栽培-人工群落-异地种植”实验体系,实施整合保护研究计划,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利用。
李仕裕张奕奇邹璞宁祖林廖景平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多样性
一种促进富红蝎尾蕉提前开花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富红蝎尾蕉提前开花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于2月下旬,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株丛,从中切分小株丛,选取有效叶为3至4片,带有2-3个具1叶1心的幼株或刚出土的侧(吸)芽的小株丛,在光照条件好、灌溉方便、有机...
禹玉华邹璞宋娟娟刘焕芳廖景平
圆瓣姜花花部维管束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圆瓣姜花(Hedychium forrestiiDiels)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结构,探讨了同源异形的各轮花器官维管束来源和属性。结果表明,圆瓣姜花的2枚花瓣状结构为外轮雄蕊成员;唇瓣是三重结构,其中脉源于1枚外轮雄蕊维管束系统,两侧脉源于2枚内轮雄蕊维管束系统;上位腺体为隔膜蜜腺。本研究支持Thompson和Gregory关于姜科唇瓣是三重结构的观点;与其他姜科植物一样,圆瓣姜花子房延长部形成的上位腺体属于隔膜蜜腺而不是雄蕊成员。与已研究过的姜花属植物比较,姜花属花器官维管束系统的来源与走向是一致的,同源异形现象在姜花属植物花的进化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为解释花器官属性提供重要线索。
张知贵王小宾邹璞韦强廖景平
关键词:维管束系统
生姜根茎的发育过程及分泌腔的超微结构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解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根茎的发育过程,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生姜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嫩期的生姜,表皮以内的基本组织可大致分为皮层、拟内皮层和中柱。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起源于中柱外侧一些细胞,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促使生姜发育。薄壁细胞内有大量的淀粉粒且其数量、形状和大小因发育时期而不同。分泌腔广布于生姜中,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泌腔原始细胞团形成、分泌腔的发生和成熟分泌腔形成。生姜精油主要在线粒体、质体和细胞质中合成。本研究为生姜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木楠刘焕芳匡延凤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生姜发育解剖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的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野外观察并采用杂交指数(OCI)测定、花粉/胚珠比(P/O)检测、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D.Fang)T.L.Wu)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柱头与"V"形黏盘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单花花期一般为18 d,依其花部形态的变化可分为蕾期、花萼未反转期、花萼反转期、唇瓣枯萎期、花萼枯萎期5个时期;根据杂交指数值为4、P/O值为253.89±21.09、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45%(2014年)和75%(2015年),显示出长萼兰花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且需要传粉者。石蜡切片观察到长萼兰花蕉黏盘区与柱头可授区之间是光滑的表皮细胞,结合人工授粉实验与分泌物含糖量测定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的"V"形黏盘不具有可授性,其作用可能是分泌黏液附着在传粉者背部使其便于携带花粉。长萼兰花蕉整个花期环境湿冷、多雨且开花同步性较低,这些因素很可能造成其有效传粉媒介缺乏,影响了传粉成功;另一方面,长萼兰花蕉有性繁殖受到限制,其主要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后代,所以分布范围比较狭窄。
徐凯崔长杰邹璞叶育石廖景平匡延凤刘焕芳
关键词:传粉人工授粉
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2017年
[目的]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蓝猪耳为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和直线形四分体。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为蓼型发育形式;直线形四分体中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最终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异常偶有发生,但大部分胚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7-细胞胚囊。[结论]蓝猪耳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并不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蓝猪耳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
蓝猪耳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被引量:1
2010年
玄参科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的萼片、花冠、雄蕊和雌蕊原基都具两侧对称性,且为合萼、合瓣花,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子房两心皮两室。花器官分化顺序为萼片、雄蕊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5枚萼片原基发生顺序不一致,其式样为近轴面1原基-远轴面2原基-2侧生原基,萼片原基的发育是同步的;雄蕊原基先于花瓣原基发生,但其发育比花瓣原基缓慢,4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枚花瓣原基同时发生,且远轴面的两枚花瓣原基后来有愈合迹象。与同科Agalinis densiflora花发育比较,两种植物花器官原基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有较大的差异。与同科地黄属(Rehmannia)、苦苣台科(Gesneriaceae)异叶苣苔属(Whytockia)、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和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关系比较复杂,5属并不能笼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式样,认为以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蓝猪耳花器官发育
扇形蝎尾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2010年
[目的]对扇形蝎尾蕉进行花部维管束解剖学研究。[方法]取一个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朵,经FAA固定,铁矾-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制片,每朵花从花梗顶部至雄蕊群与花柱基部的一段作连续横切,切片厚度10μm;进行系统观察,共观察了5朵花。利用ZeissAxioplan-2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扇形蝎尾蕉花梗的维管束密集地排列于中央区,接近室下区大部分维管束向外移动并排列为2环,而仅少数小的维管束向上延伸进入隔膜蜜腺。环状排列的2环维管束进入子房壁,并产生分支至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在子房室下区,子房壁外方的维管束已可清楚的确认出心皮背束、隔膜束及胎座维管束。心皮背束在延长部下部即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的分支与胎座维管束一起进入花柱;近轴面2枚外方的分支在缢痕处分裂为2~3束,并进入近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远轴面1枚外方分支进入退化雄蕊成为退化雄蕊的中脉。隔膜束在子房室区位于隔膜外端,延伸至延长部顶端时分裂为2~3束,最后进入3枚内轮雄蕊。[结论]揭示了蝎尾蕉科退化雄蕊的维管束来源,为进一步确证蝎尾蕉科及姜目系统发育学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资料。
王小宾廖景平邹璞
关键词:解剖学
植物气味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气味腺是花器官上能够产生和释放花气味的特殊腺体结构,在传粉过程中与其他花部性状结合能够吸引传粉者访花,气味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机制,此外,气味腺外部形态特征及细胞微形态可作为分类依据之一。对气味腺的结构、类型和检测方法,及其在植物科属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气味腺在传粉过程中和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只有结合分子实验技术手段,全面综合考虑繁殖生物学和植物化学的分析方法,才能深入理解气味腺的多样性与演化。
崔长杰邹璞匡延凤刘焕芳廖景平
关键词:分泌细胞传粉
金嘴蝎尾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2011年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蝎尾蕉科代表植物金嘴蝎尾蕉(Heliconia rostrata Ruiz&Pavon)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心皮背束在延长部的基部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分支与胎座维管束汇合后进入花柱,远轴面2枚外方分支在延长部的顶部分裂为2~4束进入远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近轴面1枚外方分支则进入退化结构成为其中脉;隔膜束在延长部顶部亦分裂为3~5束,最终分别进入3枚内轮雄蕊;子房壁其它维管束最终进入花被片。本研究认为金嘴蝎尾蕉花部花瓣状退化结构与另外2枚外轮雄蕊具有完全相同的维管束系统来源,应属于雄蕊成员,且支持Kress关于蝎尾蕉科是姜群的姊妹群,区别于芭蕉群其它3科的观点。
胡建竹邹璞王小宾廖景平
关键词: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