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延凤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花粉
  • 2篇植物
  • 2篇花粉发育
  • 2篇花粉形态
  • 2篇花药
  • 2篇传粉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雄配子体发育
  • 1篇植物气味
  • 1篇生姜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授粉
  • 1篇配子
  • 1篇配子体
  • 1篇配子体发育
  • 1篇气味
  • 1篇人工授粉
  • 1篇茉莉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华...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9篇匡延凤
  • 8篇廖景平
  • 4篇刘焕芳
  • 4篇邹璞
  • 1篇叶育石
  • 1篇木楠
  • 1篇何玉科
  • 1篇吕金玲
  • 1篇岳琳
  • 1篇缪明志
  • 1篇徐凯

传媒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毛钩藤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2009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毛钩藤花两性,具5枚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开裂时,药室内壁高度纤维化带状加厚。花药壁的发育方式属于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外壁,小孢子大液泡化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内壁。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毛钩藤的花粉发育特征和茜草科植物基本一致。毛钩藤绒毡层属于分泌型,双重起源,分别起源于次生周缘层和药隔细胞。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开始降解并分泌形成大量乌氏体,花药开裂时绒毡层完全消失,剩下少量乌氏体。小孢子早期内壁加厚突出形成,小孢子细胞核分裂以后内壁加厚开始脱落,花药开裂时,只剩下少量的内壁加厚突出。初步推测,内壁加厚突出与乌氏体共同作用为雄配子体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小孢子雄配子体花药壁花粉壁
生姜根茎的发育过程及分泌腔的超微结构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解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根茎的发育过程,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生姜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嫩期的生姜,表皮以内的基本组织可大致分为皮层、拟内皮层和中柱。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起源于中柱外侧一些细胞,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促使生姜发育。薄壁细胞内有大量的淀粉粒且其数量、形状和大小因发育时期而不同。分泌腔广布于生姜中,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泌腔原始细胞团形成、分泌腔的发生和成熟分泌腔形成。生姜精油主要在线粒体、质体和细胞质中合成。本研究为生姜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木楠刘焕芳匡延凤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生姜发育解剖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希茉莉(Hamelia patens Jacq.)花粉发育时期快速检测
2014年
茜草科希茉莉(Hamelia patens Jacq.)的花粉用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直接染色不能观察到花粉核,本研究探索出适宜在DAPI染色前处理希茉莉花粉壁的水浴加热-氧化方法,使得希茉莉花粉核能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快速检测花粉所处的发育阶段。结果表明:(1)单核花粉和二核花粉最适宜的水浴加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5℃、20~50 min和55℃、20~40 min;(2)花粉发育阶段与花朵、花药长度的对应关系为:花朵0.90~1.00 cm、花药0.50~0.60 cm时对应花粉的四分体时期,花朵1.10~1.60 cm、花药0.60~0.85 cm时对应单核花粉时期,花朵1.80~2.70 cm(花冠裂片张开前)、花药0.91~1.01 cm时对应二核花粉时期。
岳琳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花粉发育
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的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野外观察并采用杂交指数(OCI)测定、花粉/胚珠比(P/O)检测、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D.Fang)T.L.Wu)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柱头与"V"形黏盘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单花花期一般为18 d,依其花部形态的变化可分为蕾期、花萼未反转期、花萼反转期、唇瓣枯萎期、花萼枯萎期5个时期;根据杂交指数值为4、P/O值为253.89±21.09、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45%(2014年)和75%(2015年),显示出长萼兰花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且需要传粉者。石蜡切片观察到长萼兰花蕉黏盘区与柱头可授区之间是光滑的表皮细胞,结合人工授粉实验与分泌物含糖量测定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的"V"形黏盘不具有可授性,其作用可能是分泌黏液附着在传粉者背部使其便于携带花粉。长萼兰花蕉整个花期环境湿冷、多雨且开花同步性较低,这些因素很可能造成其有效传粉媒介缺乏,影响了传粉成功;另一方面,长萼兰花蕉有性繁殖受到限制,其主要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后代,所以分布范围比较狭窄。
徐凯崔长杰邹璞叶育石廖景平匡延凤刘焕芳
关键词:传粉人工授粉
中国茜草科乌檀族植物孢粉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乌檀族的孢粉形态学进行了全面研究,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MacClade对重要的孢粉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祖先状态重建分析,揭示H形内萌发孔沟和内壁加厚突出可能是乌檀族一土连翘属分支的共源性状...
匡延凤
关键词:花药花粉发育核形态
植物气味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气味腺是花器官上能够产生和释放花气味的特殊腺体结构,在传粉过程中与其他花部性状结合能够吸引传粉者访花,气味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机制,此外,气味腺外部形态特征及细胞微形态可作为分类依据之一。对气味腺的结构、类型和检测方法,及其在植物科属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气味腺在传粉过程中和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只有结合分子实验技术手段,全面综合考虑繁殖生物学和植物化学的分析方法,才能深入理解气味腺的多样性与演化。
崔长杰邹璞匡延凤刘焕芳廖景平
关键词:分泌细胞传粉
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粉美人蕉(Canna glauca‘Erebus’)缺失雄蕊的去向和唇瓣的属性,对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粉美人蕉花梗横切面呈椭圆形,中心区的维管束聚集成6束大的维管束,形成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在子房区顶部,3个隔膜束各分成3束,外方分支分别进入相应的花瓣,成为花瓣的中束。近轴面隔膜束内方的2束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远轴面右侧的隔膜束内方2分支进入唇瓣,发育为唇瓣的部分维管束。远轴面左侧隔膜束内方分支进入内轮退化雄蕊。在花瓣形成时,近轴面左侧心皮背束分成2束,外侧分支进入近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内侧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近轴面右侧心皮背束外方分支进入侧生退化雄蕊。远轴面心皮背束分为2束,1束进入远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并迅速消失,另1束进入唇瓣,继续发育。从维管束来源角度证明了粉美人蕉退化雄蕊的同源异形现象。
缪明志刘焕芳匡延凤邹璞何玉科廖景平
关键词:美人蕉科维管束系统唇瓣
中国钩藤属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钩藤属(Uncaria Schreb.)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钩藤属植物的花粉为单粒,小型,辐射对称,赤道面观圆球形至近长球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孔沟,萌发沟裂缝状,长达两极。萌发沟中央有"内壁加厚突出"结构。外壁具条纹至细网纹饰,表面光滑无附属物。钩藤属花粉大小、形状、萌发沟和纹饰类型都较接近,属于单一型花粉。钩藤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是茜草科(Rubiaceae)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花粉形态
中国鸡矢藤属花粉形态
2010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鸡矢藤属(Paederia L.)6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鸡矢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辐射对称,小型或中型,极面观3-裂圆形至钝三角形,赤道面观呈长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具3个萌发沟,无内萌发孔。外壁纹饰网状、细网状或穿孔状,孔边缘具小刺状突起或无。臭鸡矢藤(P.foetida)和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具有花粉二型现象,其中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是首次报道。花粉二型现象与花柱二型现象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与前人的观点一致。推测鸡矢藤属外壁纹饰的可能演化趋势为:穿孔、网状、细网状→粗网状;网眼内无棒状突起→网眼内有棒状突起。鸡矢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变化较大,且无内萌发孔,是茜草科花粉过渡类型的特征。
吕金玲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花粉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