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彦凤

作品数:165 被引量:425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9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6篇细胞
  • 59篇淋巴
  • 57篇肿瘤
  • 52篇淋巴瘤
  • 37篇免疫
  • 32篇细胞淋巴瘤
  • 32篇病理
  • 30篇基因
  • 27篇预后
  • 22篇蛋白
  • 22篇组织化学
  • 21篇免疫组织
  • 21篇免疫组织化学
  • 20篇临床病理
  • 16篇直肠
  • 16篇淋巴母细胞
  • 16篇淋巴母细胞淋...
  • 16篇母细胞
  • 12篇腺肿瘤
  • 11篇受体

机构

  • 155篇山西省肿瘤医...
  • 60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省肿瘤研...
  • 3篇太原市人民医...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163篇郗彦凤
  • 42篇王晋芬
  • 25篇白文启
  • 21篇步鹏
  • 20篇李静
  • 16篇高宁
  • 15篇白玮
  • 12篇马海霞
  • 11篇丛娟
  • 10篇王丽霞
  • 10篇郭秀丽
  • 9篇孙瑞芳
  • 9篇连婧
  • 8篇李亚玲
  • 8篇徐恩伟
  • 7篇郭江红
  • 7篇王晶
  • 6篇焦士兰
  • 6篇王全红
  • 6篇杨宣琴

传媒

  • 3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9篇中国药物与临...
  • 17篇白血病.淋巴...
  • 16篇中华病理学杂...
  • 12篇临床与实验病...
  • 9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4篇临床医药实践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20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320d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武鹏艳郗彦凤王晋芬
关键词:预后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1例
2022年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是一种少见肿瘤,同时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结构和大汗腺分化的上皮特点,由于此类肿瘤罕见,缺乏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积累,2019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暂时未将其明确列入分类。该文报道1例49岁女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以建立针对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连婧马海霞郗彦凤王丽霞
关键词:大汗腺组织学结构临床病理资料
转录因子STAT5A、STAT5B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索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A及STAT5B蛋白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确诊的104例T-LBL组织和4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对照)中的STAT5A及STAT5B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5A和STAT5B在T-LBL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STAT5A在T-LB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具有相关性,STAT5B蛋白在T-LBL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与患者有无B症状(B症状:不明原因的高热、体重减轻、盗汗)有相关性。STAT5A与STAT5B共表达与患者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结论STAT5A及STAT5B蛋白与T-LBL各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及治疗T-LBL的潜在新靶标。
宋鹤步鹏杜海艳赵国海张红玲王雅婧张飞郗彦凤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STAT5B临床病理学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是一种定向于T细胞系的淋巴母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差。其分子遗传学主要与抗原受体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和分子通路改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文章就T-ALL/LBL的最新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索与其预后的相关指标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张艳华李静郗彦凤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l9 Galectin-3 HBME-1 TPO和CD56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TC)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80%。PTC大部分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可达80%-90%,总体致死率低〈10%,但仍有〈10%患者术后因肿瘤复发或转移而预后变差。评价甲状腺癌手术预后的危险系统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单发结节还是多发结节,肿瘤直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等。
解立武郗彦凤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CD56单发结节正常甲状腺
二代测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多驱动基因突变对临床诊疗的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ALK、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NGS与其他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结果的一致性,探讨NGS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通过Illumina MiniSeq测序平台检测NSCLC中10种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EGFR、ALK、ROS1检测结果与临床分子病理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结果显示:209例NSCLC中,总体突变阳性率为69.9%,EGFR突变阳性占比最多(37.6%),其次是ALK(13.1%)和KRAS(11.3%),其余突变类型占比为8.1%,检测发现双基因共存突变EGFR/ROS1、EGFR/PIK3CA、ALK/BRAF各1例。本次NGS检测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及ROS1融合突变的结果与临床标准检测方法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采用NGS对NSCLC驱动基因突变的检测有极高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状态,有利于临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
郑文亮郗彦凤高宁郭江红白玮郭艳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KRAS
OCT-4、CD117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OCT-4、CD11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70例卵巢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CT-4、CD117的表达,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OCT-4主要表达在细胞质,CD117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和细胞质;OCT-4阳性表达率为74.3%(52/70),CD117阳性表达率为68.6%(48/70)。OCT-4在低分化、高CA125水平(≥500 U/ml)、无腹腔积液、对化疗药物敏感的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2.1%(35/38)、87.5%(28/32)、88.9%(24/27)、78.7%(48/61),与中高分化、低CA125水平(〈500 U/ml)、有腹腔积液、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0、0.047、0.043)。CD117在低分化及有腹腔积液的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79.1%(34/43),高于中高分化、无腹腔积液的卵巢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17)。OCT-4阳性表达、有腹腔积液及低分化患者总生存期更短(均P〈0.05)。腹腔积液和分化程度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OCT-4可以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药物敏感性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乔爱琪刘青华郗彦凤郭林芝刘冬梅李灵敏
关键词:卵巢肿瘤OCT-4CD117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与超声及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 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钼靶摄影及超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病变的术前DWI、钼靶摄影及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测定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DWI扫描: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9%(20/22),恶性病变ADC值为(0.955±0.199)×10^ -3 mm^2/s;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3%(5/6),ADC值为(1.660±0.339)×10^ -3 mm^2/s,两者A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5)。(2)钼靶摄影: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1.8%(18/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3.3%(2/6)。(3)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4%(19/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50.0%(3/6)。三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P>0.05),但在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DWI序列明显好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 DWI序列对于发现乳腺病变以及在良恶性诊断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树明李忻正王俊兰郗彦凤赵旭晔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乳房X线摄影术超声检查
C-myc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C—myc基因及蛋白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60例T-LBI/ALL石蜡标本进行CD1a、CD3、εCD3、CD7、CD10、CD34、CD43、CD45RO、CD99、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20、CD23、髓过氧化物酶(MPO)、Ki-67和C-myc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用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实验组中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的正常对照组。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基因所在8q24染色体断裂和拷贝数异常的情况。结果60例T-LBL/ALL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3例(38.3%)CD1a、45例(75.O%)CD3、27例(45.0%)εCD3、57例(95.0%)CD7、22例(36.7%)CDl0、14例(23.3%)CD34、36例(60.0%)CD43、25例(41.7%)CD45RO、58例(96.7%)CD99、56例(93.3%)TDT阳性,CD20、CD23和MPO均为阴性。Ki-67≤80%和〉80%分别为36例和24例。60例T-LBI/ALL中,C-myc蛋白的表达率为66.7%(40/60),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全部阴性表达(0/20),二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P〈0.05)。C-myc蛋白表达与纵隔宽度、Ki-67呈正相关性(P〈0.05)。FISH结果显示:60例T-LBL/ALL中,C-myc基因发生8q24染色体断裂6例(10.0%),拷贝数增加11例(18.3%)。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均未发生C-myc基因断裂和拷贝数增加。C-myc基因改变与C-myc蛋白表达无关(P〉0.05)。另外,在60例T-LBL/ALL中,C-myc蛋白及基因异常同时存在的病例有12例(20.0%)。单因素分析结果:C-myc蛋白阳性组预后比阴性组差(P〈0.05)。C-myc基因改变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及基因异常同时存在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C-myc蛋白阳性组是独立的预后�
张艳华李静郗彦凤白文启白玮孙瑞芳
关键词:基因MYC预后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因子和PD-L1在dMMR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相关因子和PD-L1在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探究其在dMMR结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和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TIL相关因子CD4、CD8、TBX21、GATA3在CR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确诊为dMMR结直肠癌5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93例错配修复蛋白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结直肠癌病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4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IL相关因子和PD-L1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dMMR组中的CD8和TBX21阳性TIL数量高于对照组,CRC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D-L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IL中TBX21的低表达是影响dMMR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BX21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dMMR结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更多,拥有更加活跃的肿瘤微环境。TBX21结合PDL1有望能够成为dMMR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新的指标。
张飞王雅婧李合步鹏白中元张伟郗彦凤
关键词: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肿瘤微环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